原標題:光伏產業鏈一漲再漲,業內預警:莫讓漲價反噬光伏競爭優勢

澎湃新聞記者 楊漾

一年一度的全球最大光伏展會SNEC 6月5日在上海落幕。2021年以來,中國光伏行業遭遇始料未及的巨大沖擊:上游硅料短缺和價格直線上漲引發供應鏈循環漲價,衝擊終端需求。疊加鋼材等大宗商品漲價、海運價格不斷飆升,光伏電站的收益率持續萎縮。一邊是全球碳中和浪潮釋放新的發展機遇,另一邊是上下游博弈及“內卷”氛圍濃重,令諸多廠商進退兩難。除開新技術、新產品外,漲價潮是整個SNEC期間最受聚焦的話題。

光伏產業鏈從上游到中游分爲硅料、硅片、電池片、組件四大環節。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硅業分會6月2日發佈的最新數據顯示,當週國內單晶復投料價格區間在20.6-22.1萬元/噸,成交均價爲21.19萬元/噸,周環比漲幅爲4.54%;單晶緻密料價格區間在20.4-21.9萬元/噸,成交均價爲20.89萬元/噸,周環比漲幅爲4.97%。自年初以來,單晶復投料漲幅達141.89%,單晶緻密料漲幅達到145.769%,單晶菜花料漲幅達150.24%。

超過20萬的硅料噸價,相當於一夜回到十年前。同時,硅料價格上漲壓力不斷向下傳導。據集邦新能源6月3日發佈的跟蹤數據,當週硅片報價持續上漲,電池報價小幅調漲,SNEC結束後電池環節或將面臨新一輪調漲。組件廠商紛紛表示舉步維艱,上游產業鏈持續漲價,但終端需求已逐漸萎縮。

“全球‘碳中和’行動,將推動光伏產業迎來‘黃金三十年發展期’。”亞洲光伏產業協會主席、協鑫集團董事長朱共山在SNEC全球光伏大會上預測,當中國在2060年實現“碳中和”之時,中國光伏裝機容量有望達到現在的70多倍或者更多。

他說,過去十年,光伏度電成本下降了90%,現在中國近80%的區域,拋開非技術成本的話,光伏發電在供給側的實際成本已低於煤電。去年5月份,青海的光伏上網電價達到了兩毛二。在全球範圍,越來越多的國家和地區,光電價格已低於火電。阿聯酋、卡塔爾、印度等國家,光伏中標電價不斷打破最低紀錄。今年4月,沙特爆出1.04美分的光伏新低價。

“年初以來,我跟不少行業同仁也進行了交流,大家普遍認爲,光伏電價普遍到達1毛5左右,儲能到達3美分左右時,將意味着我國在能源供給側和用戶側,同時實現轉型替代的一個‘拐點’。”朱共山表示,現在看來,這個“拐點”很有可能在“十四五”期間就將實現。

長期來看,碳中和目標及光伏發電成本的持續下探將支撐光伏市場持續擴容,這確實是全行業的共識。但短期內,供應鏈價格波動令光伏產業的“星辰大海”平添變數,企業的開工率、生產成本、今年的裝機量都充滿不確定性。

“目前我們產業鏈的供需矛盾存在博弈,存在很多不正常的現象。個別企業在價格管制上面出現了很多的問題,特別是在上游的原材料等方面,也引起了我們相關部門的高度的重視。”中國光伏行業協會理事長、陽光電源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曹仁賢認爲,光伏產業需要“降溫”。他還提出,儘管市場廣闊,但目前行業沒有形成價格傳達機制,且地方保護盛行,不少地方要求光伏企業強制配套當地產業,這推高了行業的成本。

隆基綠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鍾寶申在SNEC全球綠色能源領袖對話環節表示,去年的玻璃和今年的硅料,都出現了價格快速飆升,產業鏈安全問題備受關注。他建議行業協會把現有有效產能及今後一兩年將要形成的產能,儘早向行業及時發佈。

同時,企業自身也要在評估方面做得更精準,“產業自身也有責任,明明這個環節已經不均衡了,還在投資。最後無米下鍋,只能被動等待。沒有米放進鍋裏,也做不成飯,鍋可以晚點買。”鍾寶申稱,對產能過剩環節尤其要緩投資。

多位光伏企業高管接受澎湃新聞採訪時均表示,抵禦產業鏈風險,須全行業自律,“還是得有一點格局和情懷,爲了行業有序發展而自律。”“整個行業發展,產業鏈或者整個供應鏈是要負責任的。不能只管自己賺得盆滿鉢滿。”

道達爾遠景合資公司CEO、遠景智能副總裁孫捷認爲,光伏產業鏈繼續上漲會反噬光伏產業的競爭優勢。

“整個產業鏈都在漲,光伏從硅料開始漲,最後往下傳導到下游投資商身上。”道達爾遠景是中國目前工商業分佈式前三大投資開發和運營商之一,一年投資超過300MW分佈式光伏電站。孫捷稱,去年第四季度內部做的今年預測,組件價格在1.5元/W左右。“現在1.75元/W都還不止。逆變器、大宗商品也在漲價。光伏整體造價已經相當於倒退回到2年前的水平。”

如其所說,今年與光伏價格一漲再漲同時發生的,是風機價格大幅下降。

風電整機價格已從去年的4000元/KW以上直接腰斬至當前的2500元/KW左右,摺合每瓦價格2.5元左右,並且風電的發電小時數多出光伏一倍。風電度電成本競爭力明顯高於光伏。

雖然同爲清潔能源,但在低碳電力系統中,風電和光伏之間亦存在競爭,度電成本更低的能源品種,意味着更大的市場份額。

“一味隨波逐流漲價,意欲把成本往上漲往後傳導,肯定不可持續。”孫捷對澎湃新聞等媒體表示,已經有多家下游投資商聯合起來,抵制持續漲價,“從投資商的角度,我們有權力放緩。投資商覺得算不過賬就不先投,可以緩一緩,但對於國家來說,每年的裝機目標就會受影響。”

晉能清潔能源科技股份公司總經理楊立友也表示,產業鏈波動正令光伏領域陷入“全行業違約”。“現在有個非常奇怪的現象,這個價格,你出一個,明天他出一個,搞得整個市場秩序沒有了,合同沒法簽了,所有人都變成違約者。這個事情是行業的問題,需要回歸到正常,大家都要遵守契約精神,有序發展這個行業。”

“現在所有光伏人在幹什麼事情呢?都是在毀約,都是在給客戶賠禮道歉。”泰州中來光電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謝建軍也感同身受,“希望這個時期是短期的,不能長期,長期會對光伏行業造成非常大的影響。我們預計未來的兩到三年,一旦材料端達到了平衡,比如說硅料回到80塊錢(每公斤)左右時,每年都會有300GW左右的全球安裝量。”

通威和協鑫是目前硅料產量排名前兩位的龍頭企業。對於硅料漲價,通威集團董事局主席劉漢元認爲,要辯證看待價格問題。行業要尊重市場機制、穩定價格,無論漲跌都是行業的共同責任。“在這過程中,我們只能平抑波峯和波谷,但沒有辦法消除波峯和波谷。這樣才能使行業更健康、更少指責。”

朱共山判斷,材料端的漲價是暫時的,“希望大家不要一哄而上。”“預計到明年年底,整個硅料的市場緊張情況將緩解,價格也會迅速下降。”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