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出口增速微降,前5月外貿數據透露哪些信號?

“今年中國進出口總值、出口和進口都將超過美國,位居全球榜首。”

在原材料漲價、人民幣升值等挑戰下,中國前5月外貿進出口數據繼續呈現兩位數上漲,出口增速較前值有所下行,但進口增速則進一步擴大。

“整體來看,在全球疫情依然嚴峻的情況下,我國全年的進出口數據仍然會以兩位數的增速增加,但增速會有所減緩。”商務部原副部長、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理事長魏建國對第一財經表示,不過,這並不意味着會快速下行,也不會出現明顯前高後低的情況,“全球對於中國消費品的需求仍然很旺盛”。

繼續兩位數增長背後

海關總署7日發佈統計數據顯示,今年前5個月,我國進出口總值14.76萬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28.2%,比2019年同期增長21.6%。其中,出口8.04萬億元,同比增長30.1%,比2019年同期增長23.6%;進口6.72萬億元,同比增長25.9%,比2019年同期增長19.2%;貿易順差1.32萬億元,同比增加56.2%。

對比今年的1~4月(33.8%)和第一季度數據來看,前5個月的出口增速(30.1%)有所下行。英大證券研究所所長鄭後成告訴第一財經,綜合多項指標來看,出口增速較低於預期的原因可能是,上游原材料價格大幅上行,降低小型企業的盈利空間,進而降低出口產業鏈上小型企業的生產以及接單意願。

具體到5月份情況是,當月我國進出口總值3.14萬億元,同比增長26.9%,環比下降0.4%,比2019年同期增長20.8%。其中,出口1.72萬億元,同比增長18.1%,環比增長0.2%,比2019年同期增長19.5%;進口1.42萬億元,同比增長39.5%,環比下降1.1%,比2019年同期增長22.3%;貿易順差2960億元,同比減少32.1%。

“考慮到海外主要經濟體的製造業PMI均位於高景氣區間,可以說5月出口增速面臨的海外基本面並不差。”鄭後成解釋說,5月PMI數據小型企業絕大多數指標差於大中型企業,且小型企業多項核心指標跌至榮枯線之下,如小型企業新出口訂單、小型企業生產、小型企業採購量、小型企業從業人員均表現不佳,與此同時,小型企業的主要原材料購進價格指數創2013年7月有數據記錄以來新高。

在原材料方面,最新的海關統計也顯示,鐵礦砂、原油大豆等商品進口量價齊升。

前5個月,我國進口鐵礦砂4.72億噸,增加6%,進口均價爲每噸1032.8元,上漲62.7%;原油2.21億噸,增加2.3%,進口均價爲每噸2809.2元,上漲9.1%;大豆3823.4萬噸,增加12.8%,進口均價爲每噸3290.7元,上漲18.7%。

貿易順差將大幅減少

鄭後成認爲,5月的進出口數據中,進口的表現是一大亮點。

“進口增速再次上行符合預期。”他認爲,推動5月進口增速上行的因素有四點,“一是5月製造業PMI進口指數較前值上行,錄得年內次高,連續3個月位於榮枯線之上”,此外,從“新訂單-新出口訂單”這一反映內需的複合指標看,5月較前值大幅走闊。

其次,5月CRB指數(美國商品調查局根據世界市場上19種基本的經濟敏感商品價格編制的一種期貨價格指數)同比較前值再次上行,且錄得2015年1月有數據記錄以來的高位,在價格角度對進口增速形成支撐。

第三,5月人民幣匯率升值1.61%,基本修復至2018年3月時的水平,利多進口增速。最後,2020年4月、5月進口金額當月同比分別爲-14.41%、-16.36%,基數下行小幅利多5月進口增速。

在魏建國看來,進口的增長幅度還將在接下來幾個月裏超過出口,尤其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召開在即,每年7~8月也是進口訂貨的旺季。隨着進口增速持續提高,貿易順差接下來還會繼續大幅減少。

在人民幣升值和原材料漲價的壓力下,魏建國表示,有些企業目前還是在用原來的庫存或原材料價格,因此更多影響會在接下來逐步顯現。這是暫時的挑戰,對於不同的國家而言也是把“雙刃劍”。在中國外貿數據仍將繼續以兩位數增長的背景下,中國企業接下來要抓緊時間修煉內功,提高科技含量和運行效率。

根據魏建國的預計,今年中國進出口總值、出口和進口數據有望超過美國,位居全球榜首,“除了貨物貿易上雄踞榜首外,服務貿易也會緊逼美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