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蘋果WWDC能讓生產力爆棚嗎?

歡迎關注“新浪科技”的微信訂閱號:techsina

文/韋世瑋

來源:智東西(ID:zhidxcom)

蘋果“鴿王”AirTag追蹤器正式發售剛過一個月,就已經被“玩壞”了。

僅僅在B站上搜索關鍵詞“AirTag”,就有800多個視頻映入我們眼簾。只是在商場、車庫或某個犄角旮旯體驗測評的內容就佔了一大半,科普的、討論是否是智商稅的,或是親自上手拆解的up主也不在少數,甚至還有花一萬多大洋買64個AirTag下五子棋的,P了192次AirTag圖片做定格動畫的……

只有你想不到,沒有他們辦不到。在“大神”們各顯神通背後,不難看出蘋果AirTag已徹底引爆市場討論熱度。

同樣瘋狂的也許還有國內的追蹤器供應鏈玩家。

就在今年4月21日蘋果AirTag在發佈會上亮相當天,國內廠商清研訊科同步發佈了兼容安卓生態的類AirTag硬件產品,名爲TicTag,支持釐米級ToF測距精度。隨後幾天,OPPO的工程版Tag產品也在網絡上被曝出。

實際上早在2016年,蘋果AirPods耳機推出時也引起了一片羣嘲,市場調侃紛至沓來。但在三年後,它也真正引爆了TWS耳機市場,帶動了一連串供應鏈成熟發展,市場規模成倍增長。那AirTag是否也在經受着被誤解和誤判的過程?

儘管目前市場上還未出現一些消費者們所期待的“華強北19.9元AirTag”產品,反倒是各色配件層出不窮,但智東西在和業內人士交流的過程中發現,在蘋果AirTag引燃的市場背後,許多玩家正摩拳擦掌,準備着新一波的機會爆發。

而被蘋果這一枚小小的AirTag攪入局的,不僅僅是定位追蹤器廠商、手機玩家,還有對這個市場爆發起着關鍵性作用的芯片原廠。

刀光劍影間,他們牽動起的一場消費級Tag搶跑之爭已逐漸浮現在我們眼前。

本文福利:UWB技術在蘋果Airtag中的應用,解決了短距離的精確定位問題,這一技術不會僅侷限在追蹤器行業。推薦精品報告《蘋果推出Airtag,UWB給IoT帶來更多可能》在公衆號聊天欄回覆關鍵詞【智東西191】獲取。

AirTag背後的長長供應鏈,國內Tag市場爆發的關鍵

要想了解當下國內Tag玩家們的戰局,我們就需要從引燃這場競賽的“導火索”入手,以蘋果AirTag爲鑑,簡單看看它背後的供應鏈佈局。

擰下AirTag的後蓋、拿出電池、拆掉外殼,AirTag內部的硬件構造就呈現在我們眼前——0.4毫米厚的環形主板上,密集緊湊地分佈着大大小小的元器件,這即是蘋果硬件設計的一貫風格,也是令許多人感嘆蘋果工程師牛掰的地方。

據美國知名拆解網站iFixit的拆解報告,AirTag內部主板上的元器件主要包括:

此外,AirTag還採用了松下的CR2032紐扣電池,而在代工方面,業內關於蘋果AirTag的代工廠則衆說紛紜。

去年2月,知名分析師郭明錤的報告稱環旭電子是蘋果AirTag的UWB(Ultra Wide Band,超寬帶)模組SiP封裝供應商,而環旭電子在2019年起就已新增了UWB模組業務。今年5月也有業內人士爆料,AirTag由立訊精密收購的蘇州緯創代工生產。

如此看來,一元硬幣般大小的AirTag背後,也覆蓋了從UWB芯片到電源管理芯片、從音頻放大器到功率放大器、從電池到封裝等長長的供應鏈。

那麼,像AirTag這樣消費級的Tag產品研發門檻低嗎?目前國內的Tag供應鏈情況如何?

一位業內從事UWB相關研究的資深人士告訴智東西,目前除了UWB芯片以外,國內供應鏈廠商並不缺其他的元器件。

例如,在電池方面,我國的供應鏈早已成熟,包括重慶紫建電子、廣東國光電子、惠州億緯鋰能、廣州鵬輝能源、江西贛鋒鋰業等電池廠商,都有着成熟的產品線,一直爲華爲、小米、OPPO、vivo等手機廠商,以及萬魔、漫步者等傳統音頻廠商供應電池。

而在UWB環節,我國UWB產業鏈及生態則剛剛起步,雖然已出現從芯片到解決方案的小生態雛形,但未形成配套的供應鏈。

其中在芯片方面,目前僅有精位科技、易百德等極少數玩家推出了UWB芯片產品,大部分玩家的芯片產品則預計在今年量產,如瀚巍微電子、優智聯等。

而在國際市場上,UWB芯片市場則被Decawave啃下大頭,市場佔比高達95%,這也是現階段全球少數能提供成熟UWB芯片的供應商。此外,恩智浦也曾陸續推過多款UWB芯片產品。

另一方面,浩雲科技、聯睿電子、清研訊科等廠商都基於UWB技術開發了一系列定位系統及解決方案,尤其是浩雲科技作爲UWB領域少有的上市公司,正在構建“芯片+模組+產品+平臺+解決方案”的UWB全產業鏈佈局閉環 。

不過,大多供應商的UWB解決方案都長期集中在工業、商場、監獄、能源、建築等To B領域,一定程度上市場相對封閉,缺少切入消費級市場的渠道和經驗。

因此,如何快速構建成熟完整的UWB供應鏈,也將成爲我國消費級Tag市場爆發的關鍵。

押注UWB Tag市場的兩類玩家,缺芯與生態問題顯著

實際上,自從蘋果開始在iPhone 11/11Pro系列手機上搭載UWB技術後,業內也重新掀起了對這項技術的關注——尤其是手機廠商。

2020年10月,小米發佈“一指連”UWB技術,通過在手機和一系列智能家居設備中內置UWB芯片和陣列天線,爲手機和智能設備之間增添空間感知能力。

不可否認,UWB技術以其傳輸速率高、抗干擾性強、帶寬極寬、功耗低、安全性高、穿透力強、定位精準等優勢,也將成爲各個玩家爭搶市場的重要“殺器”,在Tag市場亦是如此。

“隨着蘋果AirTag的上市,國內玩家的確會跟進佈局,但更多還是在觀望階段,可能也會推出一些類似的Tag產品。”業內資深人士提到。

主要原因在於,AirTag的落地需要一個良好的生態環境,目前國內能做這類生態的玩家並不多,“今年會有玩家開始嘗試,不過若從Tag出貨量上看,借用蘋果的生態會比較容易。”他說。

回看國內市場,目前已有清研訊科、深圳雲裏物里科技等公司推出了消費級Tag產品。

清研訊科脫胎於清華大學測試技術與儀器國家重點實驗室,也是全球UWB標準組織FIRA聯盟成員,主要開發工業精確定位產品和解決方案。

2020年3月,清研訊科推出了兼容安卓生態的類AirTag產品——TicTag,據稱採用802.15.4Z UWB標準協議以及藍牙5.0技術規範,提供釐米級的ToF測距精度、高靈敏度AOA測向精度。而今年推出的新一代TicTag,其支持的藍牙技術規範則升級爲藍牙5.1,其餘並無太大更新升級。

成立於2007年的雲裏物裏,擁有8年的藍牙定位硬件研發經驗,主要基於藍牙技術開發模塊、傳感器、網關及解決方案,並與谷歌、華爲、InBev等國內外公司建立了合作伙伴關係。

該公司也曾推出類似Tag的產品,名爲F5藍牙超薄智能防丟器,厚度爲3.2mm,搭載自研感知觸發功能,能快速感知被移動的物體,並通過內置的蜂鳴片發出警報。

不過這款產品僅支持藍牙定位,與其他基於UWB定位的Tag產品相比,精確測距和空間定位的能力都有一定差距。

但正如業內資深人士所說,傳統玩家原先的生態更多是偏To B客戶,在消費級Tag市場上的經驗較少。“就算他自己有一顆合封的芯片,再聯合方案商推產品,但他們也會面臨產能的問題,因爲他們還是屬於芯片級的方案公司,在芯片上的渠道資源有限。”他解釋。

“目前國內最熱衷Tag的公司主要有兩類,他們各自面臨的問題也有所不同。”談及國內以UWB技術爲基礎的Tag市場,業內資深人士提到。

一類是蘋果生態鏈上的公司。“他們現在對UWB技術非常感興趣,想在今年推出一個類似AirTag的產品,且完全可以跟蘋果兼容做通訊。”他說。

但這類玩家遇到的問題是——缺UWB芯片。業內資深人士透露,目前市場上只有兩家公司在賣UWB芯片,其中一家公司的芯片還不帶MCU,因此這些公司需要在芯片上做集成的開發難度較大。

在他看來,這些玩家的研發進度也與DecaWave的支持力度息息相關,“因爲這兩個芯片廠商的支持策略是大客戶優先,而非支持所有客戶,這導致不少方案公司獲得不了支持。”他解釋。

另一類是手機玩家,現階段以OPPO、小米爲主。據透露,小米和OPPO已有類似的產品,除了OPPO被曝光的Tag之外,小米似乎以手環形態爲主,並且相關產品都已在去年預研完畢。

其中在今年4月下旬,網絡上有人曝光了OPPO的工程版Tag產品,據稱同樣基於UWB技術,但採用的是USB接口充電的方式,預計今年內發售。

儘管小米和OPPO並不愁買不到UWB芯片,但他們真正面臨的問題是,並未搭建好與手機配套的UWB生態,“Tag做完之後和誰搭配?賣給誰?這是個問題。”業內資深人士說,因此手機玩家的關鍵突破口在於,今年是否還推出支持UWB技術的手機。

從另一個角度看也說明,目前國內自有的純Tag玩家就算能推出相關產品,也沒有自己的生態,而是需要靠手機廠商構建配套生態後推動市場發展的可能性更高。

19塊9還包郵的AirTag靠譜?背後暗藏的龐大新應用

實際上,小小的AirTag背後,也蘊藏着巨大的應用想象空間。

例如, B站up主“大寬物理”就暢想着,行業期待多年的蘋果AR眼鏡或許能利用UWB技術將現實和虛擬結合,未來路上各個商店都配備一個類似AirTag的設備作爲信標,用戶只需戴上AR眼鏡,就能直接查看路上商店信息,甚至直接標記路線導航。

儘管關於Tag產品的未來有着無數想象,但當我們迴歸現實,對於蘋果推出售價229元起的AirTag,不少消費者都在調侃期待華強北19塊9的AirTag推出。

如今距AirTag上市已過去了一個多月,目前看來,華強北玩家們還沒正式發力,某電商平臺上也遲遲未看見白牌AirTag的身影。

不過,19塊9的AirTag,這有可能嗎?實際上,19塊9連一顆UWB芯片都買不起!

據智東西向供應鏈人士求證,目前供應鏈一顆UWB芯片普遍約20-25人民幣左右,“現在芯片行業產能那麼緊張,芯片不漲價已經謝天謝地了,還指望賣到十幾塊錢,有點過於樂觀了。”他說。

一般來說,如果國內玩家推出一整套的方案,預計價格會比蘋果便宜一些,但剛開始應該達不到便宜一半的價格。同時對華強北的白牌玩家來說,一套成本可能在50元附近的Tag,估計也將買到150元左右。

整體來看,國產UWB芯片的量產以及手機UWB技術的應用生態構建,無疑是國內Tag市場真正起步並逐漸爆發的關鍵性前提,這背後也帶來了不少市場機遇。

一是隨着明年國產UWB芯片的量產,包括蘋果生態鏈在內的玩家會迅速跟進,至明年年底,供應鏈人士預計單個客戶出貨量預計將超20萬套。

市場調研機構ABI Research預測,到2025年,支持UWB技術的智能手機出貨量將從2019年的4200萬臺增長到5.14億臺,主要用於解鎖、無線支付等應用,這也將進一步催生更多UWB設備的誕生與發展,帶動C端UWB市場發展。

二是面對B端市場。據物聯傳媒預計,到2022年,中國UWB企業級應用市場芯片的出貨量將達到1200萬片,相比2018年複合增速爲86.12%

同時,隨着UWB應用的不斷滲透,市場研究機構Market&Market預計,全球UWB市場規模也將從2020年的11億美元增長到2025年的27億美元。

相比之下,最初廣受消費者吐槽的蘋果AirPods耳機,在2016年12月正式發售後,其銷量迅速飆升至2016年美國市場全年耳機銷量平均值的10倍,市場份額佔美國無線耳機市場的26%。

在AirPods的推動下, 全球TWS耳機市場不斷升溫爆發。據Counterpoint數據,在2020年,全球無線立體聲TWS耳機出貨已達2.38億副。

目前看來,我們並沒有更多的實質性數據去印證和推斷Tag產品的未來,但我們仍然期待,它將復刻下一個TWS市場的傳奇。

結語:風向標蘋果能否開啓下一片藍海?

AirTag能否成爲下一個引爆市場的“AirPods”?這也是AirTag誕生以來,一直盤旋在不少人心中的疑問。但無論如何,如今我們也看到一個以UWB技術爲軸心的供應鏈江湖正潛滋暗長,等待Tag市場的真正爆發。

而在Tag市場爆發之後,從應用到生態,從手機、可穿戴設備到更廣泛的IoT市場,也蘊藏着無限的想象空間和可能性。我們也期待,未來Tag市場的爆發不僅將推動下一個藍海市場發展,也將給人們帶來新的生活方式。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