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社評:在東盟,美國選了條註定要輸的賽道

中國與東盟外長會議星期一、星期二在重慶舉行,這是疫情在全球蔓延開來之後第一次舉行的雙方線下外長會,反映了中國與東盟關係緊密發展的不尋常程度。

東盟是中國的近鄰,奧巴馬政府搞“亞太再平衡”時就重點盯上了這裏,這幾年美國對中國搞戰略圍堵,東南亞更是成了着力點。不過美國的收穫很有限,它的力量投入嚴重跟不上它想要拉東盟入夥幫它一起反華的目標。

美國在東南亞的最大影響是安全上的,其主要槓桿就是軍事存在。菲律賓和泰國是它的軍事盟國,另外它在新加坡有軍事基地,軍艦不斷出沒南海。華盛頓利用一些東盟國家希望美國在這個地區平衡中國崛起的心理,試圖將其在東南亞的角色上升爲主導性的,各國都跟着它跑,但事實證明這完全是幻想。

東盟作爲整體根本不願意在中美之間選邊站,即使與美國關係最穩定的新加坡也堅決拒絕這樣的地區前景。他們希望與中美保持平衡關係,並將此視爲東盟的生存之道。值得注意的是,東盟國家普遍保持着外交上的獨立自主,他們自我制定外交政策的能力甚至高於日澳等實力較強的美國亞太盟友。

一個外部的重要原因是:中國沒有對東盟國家構成美國所渲染的那種威脅。雖然中國與有的東盟國家存在領土糾紛,但各方管控分歧的意願都很真實,不讓領土問題主導區域內國家關係也是大家的共同理性。與此同時,中國與東盟國家經貿合作快速擴大,不斷重塑中國與那些國家的關係和整個區域內地緣政治及地緣經濟的面貌。

中國是東盟所有成員國的第一大貿易伙伴,中國東盟的貿易總額大約是美國與東盟的2倍。美國在東盟的投資存量雖大,但中國在東盟的投資近年來快速增長,奮起直追。

安全合作只有當外來威脅真實而緊迫時纔會被東盟國家置於壓倒一切的位置,突出它的零和及排他性。但當下區域內的形勢完全不是這樣,和平發展對這個地區絕大多數國家的現實意義更高。來自中國的經貿合作不斷深入到東南亞社會的方方面面,在疫情前的2019年,中國與東盟國家一週的航班多達近4500個,當年往來的人員更是超過了6500萬人次。

只要中美不在南海發生軍事摩擦,中國將有能力不讓這個海域的糾紛升級爲戰爭。中國與東盟國家的關係是自然發展、順勢而爲的,美國則依靠玩陰謀詭計,煽動域內國家做它的戰略棋子,它的搞法很累。

因爲美國需要拿出大量資源投入到東南亞來,但它卻想“空手套白狼”,就輕易得到東盟的忠誠。中國倡導的是平等互利合作,把中國與東盟國家的共同受益作爲推進彼此關係的能量。準確說,美國在東南亞選擇了一條必然要輸掉的賽道。

美國搞不定東南亞,等於它圍堵中國的戰略出了一個大豁口,而且它在這裏失敗的邏輯具有普世性。只要真正能在外交上獨立自主的國家,就都不會死心塌地跟它跑,而會選擇在中美之間的某種外交平衡。圍堵中國註定是華盛頓舉步維艱的戰略狂想。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