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澳無力主導太平洋島國“抗中”,美國“毛遂自薦”

(觀察者網訊)今年2月西南太平洋5個島國集體退出了澳大利亞主導的地區合作論壇,如今有美國官員開始鼓動“盟友們”把這些島國團結起來一起對抗中國。

據路透社9日報道,美國國家安全委員會印太協調員庫爾特·坎貝爾(Kurt Campbell)近日在參加一個美國智庫舉辦的線上活動時表示,美國希望和澳大利亞、新西蘭和日本等盟友合作,重新召開“太平洋島國論壇”(PIF)。

此前,西南太平洋的帕勞、瑙魯、密克羅尼西亞聯邦、馬紹爾羣島和基里巴斯5個島國於今年2月宣佈退出“太平洋島國論壇”。至此,太平洋地區三大島羣之一密克羅尼西亞島羣的大多數成員國都已退出這個論壇。

據《澳大利亞人報》2月9日報道,這波“退羣”事件的起因是密克羅尼西亞島羣5國不滿澳大利亞“干預”新一屆論壇祕書長的選舉。本來根據非正式的輪值協議,祕書長應在密克羅尼西亞島羣產生,然而最後卻是澳大利亞“青睞”的人選贏得了這一位置,“退羣”國家對這一結果表示“十分失望”。

坎貝爾說:“這些島嶼對於我們來說有着巨大的戰略利益,我們也對它們肩負着巨大的歷史道德義務,儘管有時候我們會忘了這一點。”

坎貝爾認爲太平洋島國越來越成爲一個(中美)競爭的重點區域,因此他們應當與澳大利亞、新西蘭、日本等盟友緊密合作,重新召開“太平洋島國論壇”,一起討論可以合作的領域。

他認爲太平洋島國因爲人口稀少,在處理貧困、疾病和氣候變化等問題上面臨巨大的挑戰,美國可以在這些方面予以幫助。坎貝爾直言:“對於美國來說,這又一個我們必須施加影響力的地區。”

不過重新召開“太平洋論壇”並非那麼容易,此前由於澳大利亞與新西蘭長期掌握着對該論壇及其議程的重要影響力,部分太平洋島國早有不滿。今年2月的“退羣”事件便是一個例子。

《澳大利亞人報》擔心,論壇失去這些國家會“限制澳大利亞與新西蘭就關鍵的經濟、安全與環境挑戰與整個地區合作的能力”,甚至讓中國發現加強區域影響力的“機會”。

值得注意的是,“退羣”5國中的基里巴斯近來與中國關係逐漸升溫。基里巴斯僅擁有12萬居民,但控制着世界上最大的專屬經濟區之一,覆蓋太平洋350多萬平方公里。該國於2019年9月與臺灣終止“邦交”,其後與中國建立大使級外交關係。

今年5月基里巴斯政府證實中國將幫助其升級一島嶼上的飛機跑道和橋樑。6月4日,王毅外長與基里巴斯總統兼外長馬茂通電話,並歡迎基方利用好97%輸華商品零關稅等優惠政策加強對華出口。

責任編輯:武曉東 SN241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