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新闻高级记者 邹娟

国内首个超大城市运行数字体征系统上线,以后可推算高空抛物来自哪扇窗。

上海市虹口区北外滩街道的云舫小区,有一段时间常常发生高空抛物事件,虽然小区里安装了摄像头,但也仅仅只能看见物体落地的那一瞬,无法获知谁丢的、什么时间丢的等信息。现在,该小区通过安装高空抛物摄像头,可以运用抛物AI识别算法,精准判断出抛物来自哪一扇窗口。

在上海市城运中心的指挥大厅里,大屏还可以实时调看云舫小区的高空俯瞰画面,同时在画面中以AR标签标注物联感知设备、建筑物等静态资源,后台对接实时数据,实时监测是否有异常情况。

6月10日,国内首个“实时、动态、鲜活”的超大城市运行数字体征系统——上海城市运行数字体征1.0版(以下简称“数字体征系统”)上线,这也是2021年上海推进城市数字化转型过程中,各部门及社会大数据资源进一步向数据底座汇聚形成的新成果。

上海市政府办公厅副主任、市城市运行管理中心主任徐惠丽介绍,数字体征系统是城市生命体运行的“智慧体检系统”,主要体现两大核心功能:

一是全面、实时、动态监测,每个时点的数据被采集、生成、上传、治理,对城市的生命体的感知正实现由量到质的转变。

数字体征系统大屏截屏

比如,2021年以来,上海消防部门在市城运“一网统管”的框架内,联合多家力量,形成了围绕灭火救援、防火监督、高层建筑和大型综合体风险评估等一系列的消防数字体征。其中有一些宏观的体征,比如年度警情总数、万人火警发生率、十万人火灾死亡率,这些指标从总体上反映城市消防的运行状态,对城市运行和城市建设规划有重要作用。也有一些微观层面的体征,如通过将相关的物联感知数据进行汇聚,形成建筑和场所的风险评估画像,帮助消防监督人员精准执法,实现早发现、早处置。

数字体征大屏截屏

二是主动、预前、精准发现。每个市民、城市的每幢建筑、每个设备将不再是孤立的个体,彼此的关联构成了丰富多彩的城市图谱。数字体征系统通过“城市之声”(随申办APP、12345市民热线及委办局现有的各类热线、人民建议、网络热点等)、“城市之眼”(公共视频)、“城市之感”(遍布城市的各类物联感知设备)等主动发现手段,研判城市运行的趋势和规律,提前发现城市潜在运行风险,精准给出预警信息并推送至相关单位,助推数字治理手段精细治城。

下一步,数字体征系统将继续聚焦城市的“人、物、动、态”,梳理内在关系,强化“物联、数联、智联”的底座能力,不断加强信息分析、智能研判、全维认知,为城市全生命周期管理奠定坚实基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