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金融監管年度風向標:全球通脹“如期而至”貨幣政策保持正常,力撐綠色金融央行將設碳減排支持工具

6月10日,第十三屆陸家嘴論壇(2021)在上海舉行。中國人民銀行黨委書記、中國銀保監會主席郭樹清,中國人民銀行行長易綱,中國證監會主席易會滿等監管部門領導發表主旨演講。

透過他們的發言可管窺年度金融監管的風向標。據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梳理,這些重要風向標包括實施正常的貨幣政策、四舉措支持綠色金融、關注五大風險等。

對海內外市場而言,通脹是近期備爲關注的話題。梳理監管層的講話來看,全球通脹水平短期上升已成事實,中國雖然PPI走高,但年內CPI依然可控。相應地,中國貨幣政策大概率不會因爲PPI走高而收緊,易綱甚至提示了通縮風險。

“外部的疫情形勢、經濟回升、宏觀形勢和宏觀政策等都有不確定性,對來自各方面的通脹和通縮的壓力均不可掉以輕心。”易綱表示。

通脹何處去?

一年前,郭樹清在陸家嘴論壇上表示:“儘管目前主要經濟體物價總水平上漲還不明顯,但考慮到國際供應鏈恢復還需要較長時間,要素成本會進一步上升,加之各國持續刺激需求,貨幣派生機理變化,通貨膨脹也有可能捲土重來。”

此次陸家嘴論壇上,郭樹清表示,通貨膨脹像約定好了一樣,如期而至。而且比美歐同事們所預料的幅度要高出一截,至於將要持續的時間似乎也不像許多專家預測的那樣短暫。

毫無疑問,通脹已成爲全球都在關注的話題。數據顯示,5月美國CPI同比增長5%,大幅超出市場預期,前值爲4.2%,已創下2008年9月以來新高。美國通脹將影響到美聯儲的貨幣政策,進而對全球經濟金融形成影響。

“近期全球原油等大宗商品價格上漲較快,全球通脹水平短期上升已成事實,但對通脹是否能長期持續下去,存在着巨大分歧。”易綱直言。易會滿認爲,大宗商品上漲的主要原因是全球流動性過剩、經濟復甦不平衡、供需缺口擴大。

受大宗商品漲價影響,中國PPI已快速走高。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5月 PPI同比上漲9%,漲幅較上月擴大2.2個百分點,創下了近13年來新高。市場也在關注PPI上漲是否會傳導至CPI,以及物價走高後央行貨幣政策的操作。

易綱認爲,今年以來我國PPI增幅較高,一定程度上與去年PPI爲負形成的低基數有關,應用去年、今年和明年連續三年的整體視角來觀察PPI變化。綜合各方面因素判斷,今年我國CPI走勢前低後高,全年的CPI平均漲幅預計在2%以下。

易綱表示,貨幣政策要關注結構變化對物價的影響。其中,人口老齡化會導致居民預防性儲蓄上升、消費傾向下降,因此對通脹產生抑制作用。而綠色轉型會使物價走勢有所上升。不同方向的價格壓力會在一定程度上相互對沖,從而有利於在整體上穩定物價。

“考慮到我國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內,在潛在產出水平附近,物價走勢整體可控,貨幣政策要與新發展階段相適應,堅持穩字當頭,堅持實施正常的貨幣政策,尤其是注重跨週期的供求平衡,把握好政策的力度和節奏。”易綱稱。

華創證券首席固收分析師周冠南表示,對於現代貨幣政策操作框架,跨週期調節的核心思想是M2和社融增速與經濟增速匹配。目前看物價上漲受供給端的結構性因素影響更多,而國內需求的修復並未到過熱的地步,貨幣政策對於通脹的回應或相對剋制,並不會因爲讀數的走高而收緊。

郭樹清表示,持續多年的穩健政策使得中國存款準備金率保持在較高水平,與此同時利率匯率的市場化改革又卸下了沉重包袱。和發達國家央行購買資產擴表不同,中國通過降低存款準備金率、適當增加定向再貸款、推動商業銀行向實體經濟發放更多貸款,央行資產負債表保持穩定。

Wind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末,美聯儲資產負債表總規模爲7.41萬億美元,相比2019年末擴張3.2萬億美元。同期,歐央行、日本央行分別擴張3.3萬億美元、1.5萬億美元。此輪擴張後,三大央行的資產負債表規模也超越了中國央行。中國央行方面,2020年末資產負債表規模爲5.94萬億美元,相比2019年末擴張0.6萬億美元,保持相對穩定。

四舉措支持綠色金融

去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明確2021年八項重點任務,其中一項是做好碳達峯、碳中和工作。“人民銀行將積極運用結構性貨幣政策等工具,多措並舉助力經濟的綠色轉型和碳達峯、碳中和目標的實現。”易綱稱。

易綱提出了四大舉措:一是完善綠色金融標準體系。人民銀行、銀保監會等部門較早制定了綠色債券和綠色信貸的標準。同時與歐盟有關部門等方面緊密合作,共同推動綠色分類標準的趨同。二是建立氣候環境信息披露制度。三是激勵金融部門加大對綠色產業的資金支持,研究碳減排支持工具。四是引導金融機構防範氣候變化風險。

在當日下午的“金融助力碳達峯、碳中和”論壇上,央行副行長劉桂平表示,按照今年政府工作報告要求,人民銀行正在抓緊研究設立直達碳減排領域的碳減排支持工具,通過向符合條件的金融機構提供低成本資金,支持金融機構爲具有顯著碳減排效應的項目提供優惠利率融資。

一些市場人士認爲,綠色再貸款可能是碳減排支持工具之一。再貸款是指由央行貸款給商業銀行,再由商業銀行貸給普通客戶,其目的在於調節基礎貨幣供應並引導信貸投向。現在爲大衆所熟知的支小再貸款、支農再貸款、扶貧再貸款即爲再貸款的種類。

“金融部門將全力服務碳達峯、碳中和整體目標,完善清晰具體、可操作的政策措施,支持經濟綠色低碳轉型,主動防範氣候變化帶來的相關金融風險。”劉桂平稱。

央行《金融穩定報告2020》提出,氣候風險具有“長期性、結構性、全局性”特徵,對金融穩定的潛在影響不容忽視。在金融加速器和抵押品約束機制下,市場信號可能會放大氣候風險的嚴重程度,使其對單個金融機構的衝擊演變爲系統性風險。

易綱介紹,人民銀行已開展金融機構氣候變化風險壓力測試,並持續監測評估金融機構綠色轉型。要充分考慮現有基礎設施的投入成本、預期使用壽命和折舊的實際情況,穩妥設計轉軌參數和動態風險權重,努力實現在綠色轉型的過渡期平穩轉軌。

相當數量的融資平臺償債壓力很大

十九大提出,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必須打贏三大攻堅戰,其中一項重要內容是防範化解重大金融風險。“經過化解重大金融風險三年攻堅戰,過去我們面臨的多個方面的金融風險都出現了收斂趨勢。但是,防範風險是金融工作的永恆主題。我們必須居安思危,一刻也不能鬆懈。”郭樹清表示。

在郭樹清看來,未來需範防五類風險:一是時刻警惕各種變換花樣的“龐氏騙局”;二是切實防範金融衍生品投資風險;三是堅決整治各類非法公開發行證券行爲。四是嚴密防範影子銀行死灰復燃。經過整治後,中國影子銀行規模已較歷史峯值壓降20萬億元,但存量規模依然較大,稍有不慎就極易反彈回潮。五是積極應對不良資產反彈。銀保監會數據顯示,2021年一季度末,商業銀行(法人口徑)不良貸款餘額2.8萬億元,商業銀行不良貸款率1.8%。

“爲受疫情影響的中小微企業貸款本息實施延期,預計將有一定比例最終劣變爲不良。一些地方房地產泡沫化金融化傾向嚴重,相當數量的政府融資平臺償債壓力很大,部分大中型企業債務違約比例上升,加劇了銀行機構的信用風險。”郭樹清表示。

上述各類主體中,目前唯有城投債“金身不破”。今年5月城投債發行規模爲1580億,創2014年10月以來的新低。當月淨融資規模爲-835億,創出歷史新低。這主要源於城投債發行政策的收緊。

天風證券首席固收分析師孫彬彬稱,城投公募債打破剛兌是趨勢,只是這個進程會很複雜。從底線思維並結合當前宏觀環境考慮,城投債依然是可以適度下沉或者維持已有下沉力度的對象,但對於應該切割的區域也不能含糊。

(作者:楊志錦 編輯:林虹)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