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德純是解放戰爭時期昌平縣傳奇式的戰鬥英雄,1918年出生於昌平縣東崔村,1944年參加革命,1945年入黨,歷任昌延三區民兵中隊長、昌順團連長、昌順大隊副大隊長、龍宣懷支隊三營代營長等職。1948年10月,在解放宣化常峪口的戰鬥中,不幸光榮犧牲,時年三十歲。

七·七事變後,昌平淪陷。日軍逼迫十六歲以上男子接受棍兵訓練,周德純不得不參加棍兵隊,受盡了日軍的凌辱,心裏埋下了復仇的種子。

1944年,昌延三區區長王海清來到昌平東部發動羣衆抗日。周德純時常掩護王區長,從他講的革命道理中,懂得了參加八路軍抗日的意義。父親也賣田賣地支持他。

國民黨保安團,在影山構築碉堡,控制了昌平東部解放軍經東山口通往十三陵解放區的交通要衝。我地方武裝曾幾次想消滅它,皆因碉堡堅固、火力強、沒能奏效。

1948年2月,周德純獲知影山之敵時常在凌晨下山,到附近村子騷擾,決心把敵人消滅在碉堡之外。一天午夜,周德純帶五連悄悄地來到小北邵,專等影山之敵下山。一直等到天亮,狡猾的敵人還縮在裏頭,沒下山。周德純和同志們正計謀着如何殲敵,突然發現昌平出來的一百號敵人,正奔何營。敵我相距不遠,彼此相望。周德純想:如強攻影山,這股敵人必前來增援,使我方腹背受敵,於戰鬥不利,不如先殲昌平之敵。主意一定,周德純立即令同志們換上壯丁服裝,率全連直奔何營。爲迷惑敵人,周德純一邊走,一邊讓同志們搖晃帽子,示意是自己人進了何營。進去之後,他們選擇有利地形,設下埋伏。不一會兒,敵人也進了村,當見不到一個同夥時,頓生疑惑,正要逃命,但爲時已晚,他們早已誤入五連的伏擊圈。周德純一聲:打!機槍、步槍、手榴彈在敵羣中開了花,打得敵人東逃西竄,呼爸叫娘,五連馬上衝擊,戰鬥很快結束。斃俘敵四十多人,繳獲機槍四挺,長短槍三十多支,彈藥許多。此後,周德純又多次設伏於影山附近藉機殲敵,不久,影山碉堡就被銷燬。

解放戰爭伊始,周德純就積極開展游擊戰,不斷襲擾敵人。昌平的國民黨視周德純爲肉中刺、眼中釘。想要治一治周德純。一天大早,保警隊牽着暫三軍的一個團,把崔村圍得水泄不通。但敵人哪知道周德純和縣大隊爲執行任務,昨晚已離開,敵人撲了空,便惱羞成怒,就把全村老百姓趕至村頭。爲威逼羣衆招出周德純,敵人當場殘酷地殺害了幾名村幹部。但誰也沒說,敵人無計可施。正在這時,一個警察認出了周德純的父親和年僅十五、十一的兩個妹妹,立即把他們捆綁起來,敵團長一陣奸笑,隨即押着爺仨回了昌平。保警隊時常受到周德純襲擊,喫盡了苦頭,所以報復心切,路上幾次想整死他們,但敵團長怎肯輕易毀掉釣大魚之“餌”。

回到昌平後,敵縣長田發生欣喜若狂。一面對三人嚴刑銬打,蹲木籠、夾筷子,妄想逼他們說出周德純。一面給周德純捎信說:“只要投降,不但這三人可活命,還給他團長乾乾。”時間一天天過去,周德純不但沒來投降,反而更頻繁的襲擊敵人。敵人眼看封官許願誘降不成,又放風:“不幾天就處死周德純的三位親人,屍體分別掛在昌平的三個城門。”企圖引誘周德純前來劫獄,趁機擒獲。但周德純決不上敵人的當。敵人這計不成又施一毒計,到處散佈,並假裝將信投給解放區,示意周德純爲救親人,準備率縣大隊投降,企圖使周德純“逼上粱山”。但周德純愛憎分明,立場堅定,對人民的解放事業忠貞不渝。他深深地把悲痛和仇恨埋在心裏,一如既往參加戰鬥,消滅敵人。

不幸的事終將降臨,10月14日,周德純率三營攻打宣化常峪口。他像以往一樣,衝鋒在前,不幸踏響了敵人埋的地雷,身負重傷,搶救無效兩天後在醫院光榮犧牲。周德純同志在生命垂危時,還囑咐通訊員小張:“我沒有完成上級交給的任務,對不起組織,你一定要將革命進行到底”。

周德純已經犧牲七十餘年,他的英雄事蹟至今廣爲傳頌。當年和周德純共同戰鬥的戰友們,談起他時,無不萬分敬佩。他的一位老領導原昌順團團長丁龍潛同志是這樣評價他的:“周德純同志立場堅定、愛憎分明:作戰勇敢,指揮果斷;關心士兵,愛護羣衆,對黨和人民的解放事業無限忠誠,是我軍的優秀營連指揮員。”

崔村人民爲了紀念他,爲周德純烈士立了墓碑。

周德純烈士永垂不朽!精神永存!

內容和圖片來源於

昌平區檔案館館藏

昌平區檔案館編研圖書《昌平抗戰記憶》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