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造紙業如何實現碳中和?專家稱現有技術裝備要有重大突破

對於需求和產量還在上升過程、能源供給體系中化石能源佔80%以上的造紙行業來說,要實現碳達峯和碳中和目標,所面臨的挑戰是史無前列的。

“在用紙需求仍在持續提高的情況下,造紙行業要實現碳達峯和碳中和目標,現有技術裝備必須要有重大突破,生物質能源比例必須提高。否則,將不得不依靠政策性手段來限制產能。”中國造紙協會理事長趙偉今天(11日)說。

在中華環保聯合會、金光集團APP(中國)共同主辦的“2021碳中和與中國紙業可持續發展論壇”上,趙偉介紹,造紙行業屬基礎原材料工業,紙張是工農業、科技、文化、生活和軍事等不可缺少的基礎材料。紙張人均消費量也是衡量一個國家經濟文化實力的重要指標。

他說,我國紙張消費量從2000年的3575萬噸提高到2020年的11260萬噸,同期人均消費量從28千克增長到84千克。但目前,我國人均紙張消費量只有發達國家的一半左右。預計到2035年,我國人均紙張消費量在120千克至130千克,2035年前仍需增加5000萬噸至7000萬噸供給量。

目前,我國規模以上製漿造紙和紙製品企業約6700家,75%的企業集中在東部地區,其餘在中部和西部地區。

“對於需求和產量還在上升過程、能源供給體系中化石能源佔80%以上的造紙行業來說,要實現碳達峯和碳中和目標,所面臨的挑戰是史無前列的。”趙偉說。

中國造紙協會此前的調研結果顯示,我國造紙工業目前主要依靠煤炭、天然氣等化石能源生產的熱力進行紙漿和紙張生產,外購化石能源佔外購能源的80%左右,其中外購電力約佔外購能源的20%。生物質能源佔比不到全部能源的20%。

而發達國家製漿造紙行業減碳的主要途徑之一就是提高生物質能源的比例,如歐盟2019年生物質能源比例已達到全部燃料的60%,佔全部一次能源的53%,單位商品漿和紙及紙板工藝能耗約720千克標煤(不含紙製品)。

趙偉介紹,造紙行業實現碳達峯、碳中和目標,需要解決五個方面的問題,包括如何預判紙張需求總量和產能達峯問題;新增產能增速如何科學合理控制的問題;如何尋找替代能源和在現有技術、裝備上突破的問題;如何確定新的能耗標準及淘汰落後產能問題;如何新增碳匯和捕集沉澱碳源問題。

從行業協會的角度,趙偉認爲,造紙行業未來要實現碳達峯和碳中和目標,可能的措施包括結構調整、節能和提升能效、能源體系綠色低碳轉型、尋求理念和技術突破等方面。如果以上措施得以實施,造紙及紙製品業碳排放可在2030年達到峯值,同時單位產品工藝能耗可在“十四五”下降7%的基礎上,再降低2%至3%。

趙偉表示,需要對行業替代能源和能源利用方式進行研究,探索跨行業能源協作和與能源行業協同用能等各種可能的方式。

論壇上,國務院國資委原國有重點大型企業監事會主席趙華林也表示,打好實現碳達峯、碳中和這場硬仗,需要正確處理好政府管控與市場機制的關係,處理好非化石能源與節能減排的關係,應“建立碳排放總量控制制度”,將“碳排放總量控制指標分解到區域和行業”“建立系統完善的碳排放監管體系和技術支持隊伍”等。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