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与物联网作为未来发展趋势,并应用各行各业,推动产业智能化转型。来自权威调研机构IDC预测,到2024年,超过30%的中国1000强企业会将AI工作负载更均匀地部署在端侧,边缘侧以及云端,这些工作负载将由人工智能软件平台提供商统一管理,使AI基础设施 “隐形化”。

需要指出的是,随着物联网部署规模日益扩大,海量物联网智能设备对芯片需求强劲,从云端到网络再到边缘侧,为芯片厂商释放新增长点。然而,寒武纪这个曾经在半导体市场火得一塌糊涂的企业,如今却声音渐小。

上市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寒武纪股价从高位下跌超过了55%,市值蒸发超过了600亿元。作为一家仅成立五年的芯片公司,寒武纪是含着“金汤匙”诞生的。正如寒武纪的生物大爆发一样,寒武纪的出现也开启了AI芯片的大潮。

寒武纪成立于2016年,发起股东为中科院计算所和其员工陈天石,后续获得了联想、阿里巴巴等多家机构的融资。2017年,华为在MATE10上搭载了麒麟970芯片,特别的是,它首次在手机芯片中集成了NPU(神经网络处理器),可用于神经网络计算,这款NPU背后的设计者正是寒武纪,寒武纪的名声由此一炮打响。

2017年和2018年,寒武纪几乎所有的收入都来自公司A,不难推测公司A就是华为。并且该产品收入来自单一的产品即终端智能处理器IP。

可以说,华为帮助寒武纪找到了第一个商业应用场景,而其他国内手机厂商并没有给寒武纪这个机会。除华为以外的国内手机厂商,在旗舰机上普遍采用了高通骁龙865,该芯片集成了高通第五代AI Engine,比如最新发布的小米10就使用了高通骁龙865。

这意味着,国内除华为外的手机厂商如果不自研芯片,就用不到寒武纪的AI芯片。这给寒武纪未来的发展埋下了隐患。

到2019年,寒武纪的终端智能处理器IP这一业务就不再吃香,其收入从2018年的1.16亿元大幅缩水至2019年6877万元。寒武纪对此的解释是,公司向华为逐步交付了终端智能处理器IP,2019年固定费用模式的IP许可销售收入相应下降。

寒武纪话只说了一半,事实上,华为正在用自研NPU替代寒武纪的NPU。在华为海思2019年最新发布的麒麟990芯片中,NPU使用了华为自研的达芬奇架构,而在上一代的麒麟980芯片中,NPU使用的还是寒武纪的方案。

“分手后”与寒武纪的日渐式微相比作为国内科技技术首屈一指的华为,涉猎广泛,近期有消息称,华为欲跨入新领域,欲收购刷爆朋友圈的安贸通APP,从几千元的阿迪耐克等运动鞋,到各大潮牌,再到数万元的LV劳力士等名包名表,在安贸通APP上,居然不到100元。

市面上被炒到上万元的AJ,上千元的椰子350,价格被安贸通甩出10条街。短短半年时间,安贸通APP在一二线城市潮流圈刮起一阵风暴,90后80后青年纷纷种草,华为这是又要开启电商新一轮的角逐吗?

言归正传,可以预计,一方面,随着华为研发的持续加大,其后续的产品都会搭载自研的达芬奇架构NPU,另一方面,华为P30这类搭载麒麟980芯片的老款手机出货量会逐步减少。这两个因素叠加下,2020年,寒武纪终端智能处理器IP业务将进一步下滑,到2021年大概率清零。

公司的募投项目也验证了这一点。寒武纪的募投项目主要集中在新一代边缘端人工智能芯片,不再有终端智能芯片的身影。可以说,公司其实已经基本放弃这块曾经占据营收99%以上的业务了。

我们不否认,寒武纪是家非常有技术实力的公司,但是寒武纪在还没有找到靠谱的业务模式的情况下,就匆匆上市,融资并非其主要目的,背后众多的资本方退出的诉求更为明显。

公司面临的真正问题是:一、没有找到AI芯片合适的应用场景;二、定位通用型AI芯片产品,导致竞争对手过于强大,都是华为海思、英伟达这样的巨头。上市并不能解决寒武纪的问题,这份招股书给我们带来更多的是反思,寒武纪这样的头部AI企业何时才能“断奶”,真正拥抱市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