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來,陳夢都被稱作是李曉霞的接班人。因爲兩個人都是單板球質量非常高的選手,一個被稱作李大錘,一個被稱作陳大錘。其實這兩個人雖然球風比較接近,但是在打法上還是有很大區別的。李曉霞之所以能成爲大滿貫選手,就在於她不僅僅是個單板球質量很高的選手,更在於她閱讀比賽的能力突出。而陳夢跟李曉霞相比,只是一個打實力球的選手,贏球的過程老是戰戰兢兢。歸根結底,在主動變化上不如李曉霞,要加強的地方還有很多。

到底這兩位選手在打法上有哪些不同呢?下面我們就來具體分析一下。

李曉霞比賽當中更加註重落點的變化,擊球的線路更多變。陳夢與之相比,線路比較的單一化,只是單純的跟對手打相持。

李曉霞在比賽當中即使是打相持球也是主動相持,而且主動性進攻比較多,不是那種被動性的單一防守。即使進入職業生涯末年,李曉霞也是打控制球爲主,雖然主動進攻少了,但更加註重打節奏控制,很少跟對手進行連續性的相持球對攻,因爲那樣太消耗體能。最重要的是李曉霞打球不是爲了防守而防守,而陳夢是單一型的防守爲主。她球的力量比較大,不是主動的拼線路變化,而是主動性的拼單板球質量高。

李曉霞能打前三板進攻,而陳夢不擅長打前三板進攻。

巔峯時期的李曉霞前三板的進攻能力還是很強的,更加註重進攻的突然性。李曉霞的發球很有特點,而且擅長於發高拋球,總是能夠通過發球直接得分,這一點確實難能可貴。李曉霞的半出臺球,一般是以正手短爲主,然後配合着跟板進攻,主動性得分比較多。這一點陳夢是不具備的,陳夢是單純的相持球防守爲主,打前三板主動進攻失誤多,不擅長前三板的戰術運用,欠缺主動進攻的意識。

李曉霞前三板進攻當中的反衝大角度,容易打出突然的節奏變化,有突然加力的過程。陳夢球風比較的單一化,只是一個節奏的用力猛衝猛打,這種快慢節奏的變化是不如李曉霞的。這牽扯到在比賽過程當中選手的控場能力,很顯然陳夢確實不擅長打控制球。陳夢的技術全面是指單純的相持球技術,現在的陳夢跟劉詩雯一樣,都是技術老化。比賽當中你看不到陳夢的接發球主動進攻,主要就是以搓球擺短爲主,這也是她被王曼昱給擊敗的一大原因,接發球環節不佔任何優勢,一步慢,步步慢。

面對比賽困難,李曉霞擅長於主動性的自我調整應變。陳夢在這方面就顯得有些被動,陳夢不善於打逆風球。特別是面對實力相近的選手,陳夢想主動扭轉局面的可能性很小。

不然的話去年的乒超聯賽,陳夢面對孫銘陽的比賽,也不可能生氣的摔了拍子。當時雙方比拼反手陳夢是鬥不過對手的,畢竟陳夢剛剛更換了底板,失去了旋轉的優勢,面對對手的反手彈擊,借力打力,根本無從硬扛。因爲你反手硬頂,對手彈擊過來的球力量越大。所以說今年的陳夢跟孫銘陽在比賽當中就不用反手跟對手硬扛,而是轉爲正手的主動進攻,效果就很不錯。李曉霞曾經對戰伊藤美誠也遇到比賽困難,可是李曉霞迅速調整之後,能單局打出伊藤美誠11:3的比分,可見李曉霞調整能力很強,打球一點不死板,注重運用戰術壓制對手。

通過以上的表述就能夠看出,李曉霞只是在技術方面跟陳夢是很接近的。也就是說陳夢在硬實力方面接近於李曉霞,但是在軟實力方面,她跟李曉霞絕對不是一個風格。二者之間區別還是很大的,李曉霞善於打落點變化,畢竟當時李曉霞的主管教練是李隼,很注重節奏的控制。李曉霞跟張怡寧都是一脈相承的在軟實力方面,技術比較的全面化。面對比賽節奏的變化,能夠主動應變,所以說大滿貫選手都不是單純打實力球的。

爲什麼現在女隊主教練李隼,要讓李曉霞去輔佐陳夢。歸根結底就是陳夢在軟實力方面欠缺很多,陳夢在馬琳那裏學到了發球的變化,但是在臨場應變方面還是沒有任何改變,需要比賽當中場外教練的指導。陳夢確實要加強主動性的應變,之所以主動性的應變能力不強,就在於目前單純的打隊內比賽,無法提高陳夢這方面的能力。畢竟每次直通賽,陳夢都能獲得一個相對安全的籤位,不像孫穎莎一樣能夠接受到比較困難的比賽檢驗。

陳夢面對不熟悉的選手或者主動調節能力強的選手,就容易被對手給帶節奏。往往正打着比賽就陷入了對手的主動進攻節奏裏去,顯得過於被動性,打球過於老實了。而且陳夢這種打實力球的方式特別的消耗體能,不過陳夢的一大優點是很少受傷,體格比較的棒。這一點李曉霞與之相比就差了很多,李曉霞職業生涯傷病的情況還是比較多的。不知道廣大的球迷朋友怎麼看,歡迎留言討論。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