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看新聞Knews綜合

2021-06-12 21:57

70年代上映的電影《閃閃的紅星》,曾伴隨着《映山紅》《紅星照我去戰鬥》等插曲的傳唱及少年英雄潘冬子的形象塑造,成爲一代人心中不可磨滅的經典。正值建黨一百週年,6月12日下午,一部改編自李心田小說《閃閃的紅星》,以“青春國潮互動”爲主要特色的舞臺劇《永遠閃閃的紅星》在上海奉賢九棵樹(上海)未來藝術中心首演。從幾年級的小朋友到白髮蒼蒼的長者,首演現場就出現了幾代人同時觀劇的盛況。

上山砍柴的潘冬子極度疲乏,在等待小夥伴英子送飯的過程中睡着了。而此時還閉着眼睛的潘冬子被一陣米飯的香味吸引,站了起來。忽然出現在舞臺之上,帶着面具、穿着戲服的神魔鬼怪一下子吸引了觀衆的注意力,原來,此刻觀衆們已經進入了潘冬子的夢境。舞臺劇講述了30年代南方某山區,地主胡漢三一家作威作福,當地百姓備受欺凌。在紅軍帶來革命火種後又被迫轉移的情況下,少年英雄潘冬子如何從一個小孩,受閃閃的紅星指引,和與白軍勾結糧食店店主鬥智鬥勇,最後成長爲一名小紅軍的故事。

有觀衆稱:“有一個壞人把老太太的紅星拿走了,但是老太太說紅軍留給我們的東西可以拿走,但是紅軍留在我們心裏的東西你們是拿不走的,這個我印象非常深刻。”

觀衆表示:“想要看話劇這方面的東西,特別是紅色革命宣傳系列的,接觸得比較少,碰巧看到這樣一個(劇)有這樣的機會,那肯定帶小朋友一起來看。”

也有觀衆認爲:“年代感很強的,人物還是演得比較真實,對於我們這種上了年紀的人來講,感觸還是比較深的。”

如何讓經典更加時尚,讓紅星精神仍然能在當代人心中取得共鳴。舞臺劇以國潮爲視覺風格,借鑑傳統戲曲的寫意特點,情節緊湊,新增加、調整的英子、胡鬧等角色讓人物矛盾更加集中。女性角色扮演的潘冬子一登臺就讓觀衆眼前一亮,也呈現了一個全新的少年英雄形象。

《永遠閃閃的紅星》潘冬子扮演者何文君介紹:“舞臺劇裏會更加凸顯一個孩子的天性,不管怎樣英雄,他還是一個小朋友,他也會有他的慾望,他也會去玩陀螺,他想去逞能,小孩的天性是很重要的一點,有這些面的話,他這個人物就會立體很多。”

《永遠閃閃的紅星》編劇、總導演張弓驚表示:“所以這種國潮,觀衆看到的是舞臺舞美展現,甚至儺戲這樣的一些情節,但它實際上是一種骨子裏的中國文化,骨子裏那種正義,追求公平,追求更好的生活,我們希望在這個點上,和現在的年輕人打通。”

舞臺劇《永遠閃閃的紅星》由上海海國文化有限公司、社戲控股(北京)有限公司、上海江東書院、上海絕對佰劇演藝有限公司聯繫出品。除了大劇場版,《永遠閃閃的紅星》也推出了社區版,6月12-13日在九棵樹未來藝術中心連演三場後,也將走進社區劇場,開啓全國巡演之路。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