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常說:喜事叫,凶事到,老祖宗總結的啥意思?說出了人情味兒

古語有言,人生四大喜事:久旱逢甘露、他鄉遇故知、洞房花燭夜、金榜題名時,人生四大悲事:寡婦攜子悲、將軍被敵擒、失寵宮女淚、落第舉子心。人生在世,正如蘇軾在《水調歌頭》中所言,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沒有人在其一生之中都是順順利利沒有挫折和磨難的。

道教主張無爲而治,順其自然,告誡人們無論是碰到喜事仍是悲事都不要慌亂,順應事情天然的發展規律便好。然而,並不是所有人都能做到遇事“不悲不喜”,做一個瀟灑不羈的人。大多數人碰到喜事都是眉開眼笑、神清氣爽,碰到凶事的時候沒精打采、如同喪家之犬,固然看起來不怎麼體面但這剛好就是人最真實的一面。


在民間,人們在碰到喜事或者是凶事的時候,都有一定的“習俗”。比如說,我們的老祖宗總結的這句俗語;“喜事叫,凶事到”。這裏的“叫”將人逢喜事的神清氣爽表現的淋漓盡致,而“到”則是顯示出一種人對於所面對的凶事的一種雖不願但必需承受的一種無奈。


除此以外,這“叫”和“到”還與我國喜事和凶事的傳統習俗有關係。在中國,無論是在古代仍是在現代,一個家庭一旦有了喜事,或許是結婚或許是生子或者是其他的,那必定是張燈結綵、喜氣洋洋。這個家不僅會好好的佈置一下,還會請來一大幫的親朋好友慶祝,一起來沾沾喜事。


“叫”也不是通常所說的口頭簡樸的跟人說一下,而是滿懷誠意,邀請人去家裏慶祝。而且,一個人一生之中會碰到許多人,但不代表着與每個人歡喜都很好的,所以這“叫”,叫的也是與自己關係很親密的人。一般來說,主人家在舉辦宴會之前會先決定要請哪些人,然後再挨個叫一遍,避免請來的是與自己關係一般的、徒增尷尬。


而對於凶事中的“到”,在農村的許多地區,一旦誰的家庭有人不幸離世了,村中的人不管是關係遠近都會“到”這個家裏看看。我們都知道,親人的離世對於活着的人來說必定是十分的痛苦的。


曾經朝夕相處、有着深厚感情的人忽然有一天不再泛起在你的眼前,不再對你笑、與你說話的時候,那個跳動的心總感覺空落落的,似乎是缺了什麼一樣。我們就是茫茫宇宙中渺小的一粒塵埃,遵循着大自然不可改變的規律。人活一世,必定會經歷着生命的降生,也必然會經歷生命的離世,無法改變,不可逆轉。

而這些“到”舉辦凶事的人的家裏人,大多都是來這裏幫忙的。由於這些經歷着親人離世的人悲痛欲絕許多事都顯得力不從心,所以這些“到”的人會很“熱心腸”的幫這家裏的人做一些事情。他們不在意這是否是一件“晦事”,而是懷着一顆積德行善的心來提供自己的匡助。這也體現了人們在相處過程中的“人情味兒”。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