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年啦!你還好嗎?”

“有生之年我們還能再見面,太不容易了!”

6月10日,在柳州站的站臺上

兩位白髮蒼蒼

身着中國人民志願軍軍服的老人

緊緊相擁、熱淚盈眶

這兩位老人

一位100歲,另一位90歲

他們一起經歷的故事

驚心動魄、感人肺腑

01

一個跨越70年的軍禮

今年已經百歲的任忠德,是柳州機務段的退休火車司機,也是一位與中國共產黨同齡的老黨員。6月10日,他早早起身洗漱,換上了專門準備的中國人民志願軍軍服。這一天,他要見一位老戰友——90歲的汪九亮。

9時31分,從桂林開來的D8403次動車準點停靠在柳州站。任忠德在家人攙扶下,從輪椅上起身,顫顫巍巍向前迎去。一個同樣身着中國人民志願軍軍服的身影從車廂緩緩走出,這人就是汪九亮。在相距3米時,他們站直了身子,緩緩抬起手,互敬了一個軍禮。

長達半個多世紀的分別,兩人再次相見,雙手緊握,久久不願鬆開。

時光又回到了70年前。

那一年,任忠德30歲,汪九亮20歲。

彼時,抗美援朝戰爭打響,大量鐵路職工投入戰場,運輸物資、修建鐵路。聽到號召,任忠德、汪九亮迫不及待請戰。他們被編入同一機班,共同奔赴朝鮮戰場。

△汪九亮向大家展示珍藏多年的老物件

“小傢伙,你怕不怕呀?”

“有什麼怕的,大家都是爲國作戰,我纔不比誰差呢!”

初次見面,任忠德拍了拍他的肩膀,打趣道。

任忠德是機班中的老大哥,對汪九亮關愛有加,經常將乾糧分給正在長身體的他。汪九亮在機班中年紀最小,但個子高、力氣大,遇到髒活累活都搶着幹。

1952年的一天,任忠德駕駛機車時,突然遭遇敵機襲擊。一枚炮彈落在他身邊,將他炸暈過去。之後,他被送回國接受治療。從此,他和汪九亮失去了聯繫。

△故事被媒體報道後,受到廣泛關注

今年,在電視上看到了“五代火車司機”的故事,居住在桂林的汪九亮一眼就認出了那個熟悉的面孔——老大哥任忠德。

“如果有生之年,我們能再見一面,那該有多好啊!”

鐵路部門得知老人的心意後,主動邀請兩位老人到柳州相聚。

02

一段激情燃燒的歲月

天朗氣清,微風拂面。

在柳州機務段大院內,任忠德、汪九亮互相攙扶着,一邊走一邊聊,那段戰火紛飛、激情燃燒的歲月,又浮現在腦海中。

他們在朝鮮戰場上的經歷,比電影《金剛川》還要艱險,誰也無法預料下一秒會發生什麼。

敵人的飛機在天上追,志願軍的火車在地上跑;白天在山洞,天黑才啓程,由於不能有光,辨別路況只能靠耳朵;戰事頻繁、物資匱乏,穿着幾公斤重的棉衣,數月都脫不下來;糧食喫完了,就用熱水澆開大顆的粗鹽來充飢……

戰火紛飛的歲月,任忠德和汪九亮每一次執行任務,都如在“鬼門關”闖蕩。

一天晚上,他們駕駛機車給前線運送物資。當列車以5公里時速通過一座剛被修整的鐵路橋時,敵機突然出現,向火車俯衝而來。

“往後退,橋樑被炸燬,又將錯失給前線運送物資的機會;往前衝,或許還有一線生機……”任忠德看向司爐汪九亮,汪九亮心領神會,加快了添煤速度,任忠德猛推手閘,讓列車加速前進。雖然敵機一路猛追,瘋狂掃射,但他們還是駕駛機車順利通過了鐵橋,駛入了安全區域。

生死相依、共赴火海,兩人結下了深厚的革命友情。

03

一場意義非凡的參觀

斗轉星移。當年血氣方剛的小夥,如今已變成滿頭霜雪的老人,不變的是,他們對祖國的熱愛和對鐵路事業的眷戀。

△兩位老人蔘觀乘務員派班室

當天,他們受邀回到“孃家”柳州機務段參觀,感受中國鐵路的快速發展。

在老蒸汽機車上,兩位老人重溫當年駕駛機車馳騁戰場的歲月。在熟悉的位置上,任忠德“駕駛”,汪九亮“添煤”,再現當年兩人相互“配合”的場景,一招一式、有模有樣。

△在老蒸汽機車上重溫崢嶸歲月

在火車頭文化長廊,從蒸汽機車、內燃機車、電力機車,再到復興號列車,聆聽中國鐵路發展變遷的故事,兩位老人百感交集。

△參觀火車頭文化長廊

在動車模擬實訓方艙,伴隨着講解員的指導,兩人一起“駕駛”動車組列車過了把癮。當模擬動車漸漸“提速”到300公里時速時,汪九亮竟然“暈車”了,只得提前“下車”。

△體驗模擬駕駛復興號列車

“今年是中國共產黨成立100週年,在這個特別的日子,我們又一起‘開’火車了,以前是蒸汽機車,現在是動車。”任忠德對汪九亮說,兩人發出了爽朗的笑聲。

臨別之際

兩位老人又一次互致軍禮

這一刻,時光回到了從前

他們雄赳赳、氣昂昂

跨過鴨綠江

……

那是屬於他們的激情燃燒的歲月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