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玉庸:治療蛋白尿的常用中藥及選擇

副主任醫師 松原市中醫院

中藥治療蛋白尿的藥物很多,歸屬於不同的種類:

瘀血內停採用活血藥,如丹蔘、益母草、川芎、劉寄奴;

毒邪內侵用清熱解毒藥如金銀花、黃芩、白花蛇舌草、半枝蓮;

瘀阻腎絡用通經活絡藥如地龍、殭蠶、全蠍、娛蟻、水蛭、蟬蛻、穿山甲、烏梢蛇;

氣血陰陽虧虛者用冬蟲夏草、黃芪、龜甲、山藥;

溼邪內擾者用薏苡仁、玉米鬚、土茯苓;

風溼阻絡者用雷公藤、昆明山海棠、青風藤等。

祛風通絡藥

蛋白尿是各種原因導致精微外泄所致。風溼阻絡,脈絡閉阻則精微外溢,故採用祛風勝溼通絡的藥物可以減少尿蛋白的排泄。

雷公藤

味苦、辛,性涼,大毒。歸肝、腎經。功效爲祛風除溼,活血通絡,消腫止痛。皮部毒性太大,常颳去,但亦有帶皮入藥者,需久煎以去其毒性。雷公藤以往治療風溼痹痛,自1981年黎磊石等報告雷公藤治療腎小球腎炎,對降低尿蛋白有顯著療效之後,廣泛應用於腎臟病的治療。

目前主治各種腎小球腎炎,腎病綜合徵,類風溼性關節炎,風溼性關節炎,紅斑狼瘡,口眼乾燥綜合徵,白塞病,溼疹,銀屑病,麻風反應,皮膚髮癢,疥瘡,頑癬。

治療蛋白尿的機制有多方面,如保護和修復腎小球電荷屏障、改善腎小球機械屏障的損傷、誘導單核細胞的凋亡、抑制自身相關抗體的產生等。雷公藤具有很好的治療作用,但也有明顯的不良反應,尤其是帶皮煎服時更爲明顯,並與劑量有關。

不良反應主要爲對骨髓的抑制而導致粒細胞缺乏,易誘發感染;對心肝腎也有損傷,大劑量服用尤其帶皮煎服會導致急性腎衰竭。另外對性腺及月經有影響,導致精子減少、月經紊亂等。

雷公藤除中藥煎服外,其提取劑如雷公藤片、雷公藤多苷片也在臨牀廣泛被使用。雷公藤多苷片減輕尿蛋白的效果優於雷公藤片。雷公藤及其提取物在治療腎臟病蛋白尿持續陽性時使用,使用過程中應注意定期複查血常規、肝、腎功能,劑量不要太大,一般不超過15g,去皮使用,帶皮使用需先煎半小時,以減輕毒性。雷公藤多苷片的治療劑量一般爲每日每公斤體重1mg。

昆明山海棠

在藥性、藥理、臨牀應用等方面它與雷公藤有極爲相似的作用,具有活血化瘀、祛風通絡、清熱解毒、軟堅消腫的作用。但一般認爲其療效稍遜於雷公藤,不良反應亦與雷公藤相似。其提取物昆明山海棠片(曾稱火把花根片)廣泛被用於腎臟病及免疫系統疾病。

青風藤

防己科植物青藤及毛青藤的乾燥藤莖稱爲青風藤。用於治療風溼性疾病已有1000多年曆史。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稱青風藤“主治風疾,治風溼流注、歷節鶴膝……”20世紀20年代日本學者等從日本青風藤中分離得到青藤鹼,20世紀60年代我國學者朱任宏從國產青風藤中分離出青藤鹼,廣泛被用於風溼病的治療。近年來將其用於腎臟病也獲得較好的效果,能減輕尿蛋白的排泄,抑制細胞的轉化。與雷公藤相比作用較弱,不良反應較少。

通經活絡藥

用於腎絡瘀阻,脈絡不通,精微外泄之蛋白尿。其特點爲病程長、持續蛋白尿,對激素及細胞毒類藥物不敏感。伴有面色薰黑,舌黯。常用藥物有地龍、殭蠶、全蠍、蜈蚣、水蛭、蟬蛻、穿山甲、烏梢蛇等。

蟬蛻

味甘、性寒。入肺、肝經。功效爲散風熱,利咽喉,退目翳,定驚痛。臨牀應用於外感風熱、發熱惡寒、咳嗽,以及風疹、皮膚瘙癢等病證,蟬蛻有疏散風熱作用,用於風熱表證常配合薄荷等同用;配牛蒡子、薄荷用於麻疹初起透發不暢;治外感風熱引起的咽喉腫痛者。治療蛋白尿兼見咽喉腫痛者效果較好,同時能減輕血尿,故急性腎炎常用其散風熱、利咽喉。慢性腎炎蛋白尿日久不退者亦可用,一般用量爲3-10g。

穿山甲

味鹹性微寒。歸肝、胃經。能活血通經,消癥下乳,消腫排膿。臨牀應用於血滯經閉,癥瘕結塊,風溼痹痛、筋脈拘攣等病證。因穿山甲善於走竄,性專行散,能活血散瘀,通行經絡,故可用治上述諸種證候。

婦科產後乳汁不通,可單味爲末,黃酒送服。外科用於癰腫初起或膿成不潰等症。

穿山甲因其走竄破結,而腎臟病日久瘀血阻絡,爲腎中的微型癥瘕,故用穿山甲治療。臨牀使用時用炙山甲,或稱山甲珠,用鐵砂炒拌至胖大呈黃色。一般用量爲5-10g,研粉沖服1-2g即可。穿山甲不僅能減輕尿蛋白,而且可以防治腎小球硬化和腎間質纖維化,還能控制血壓。防治腎臟硬化,常配鱉甲。

水蛭

性平,味鹹、苦,有小毒。歸肝、膀胱經。具有破血祛瘀,通經消癥的作用。臨牀用於血滯經閉,癥瘕結塊,以及跌打傷痛等證。水蛭功專破血消癥,力量較強,主要用於血滯經閉、癥瘕結塊等證,常與虻蟲相須爲用,也可與桃仁、三棱、莪術、當歸等配伍應用,如《傷寒論》抵當湯(水蛭、虻蟲、桃仁、大黃),治傷寒蓄血發狂,少腹滿痛。

水蛭具有較強的活血作用,其頭部的吸盤處作用最強,但使用時用全體。腎臟病表現爲高凝狀態、有瘀血等證候,或蛋白尿持續不消退時,加用水蛭3-5g煎服,亦可研細末沖服。但需注意兩個問題,一是研細末應低溫,焙焦後研末其有效成分多被破壞,不能起到治療作用;二是沖服時裝膠囊吞服較好,生水蛭粉腥味較重,衝到藥中亦難以下嚥。

水蜓的主要成分是水蛭素,具有很好的抗凝作用,慢性腎臟疾病、腎病綜合徵等均可使用,對凝血機制的影響較肝素等爲小,但果理想。水蛭有增加腎臟血流量,降低血肌酐,尿素氮,減少尿蛋白,降低血脂,保護腎功能的作用。對腎臟中基質金屬蛋白酶及其抑制物有調節作用,能促進細胞外基質的降解,減緩腎臟硬化。水蛭鹹苦而平,能入肝經,善於消癥瘕,腎臟病水腫用利尿藥效果不佳,可加用水蛙活血通瘀利水。

地龍

性寒,味鹹,入脾、肝、腎經。具有清熱息風,通絡,平喘,利尿的作用。地龍功能息風定驚,且有清熱作用,用於熱病高熱、驚癇抽搐。以往與硃砂配伍使用,但硃砂含汞,對腎臟損傷嚴重,目前應用不多。

地龍清熱而利小便,對熱結膀胱、小便不利甚則水腫的病證,可配合利水藥如車前子、冬瓜皮等同用。地龍鹹寒降泄,又善走竄,有清熱解痙、利水、通絡之功,腎絡瘀阻、水溼留滯者最爲適合。地龍尚能清熱祛痰,腎臟病兼呼吸道感染者可用之。

腎病綜合徵患者表現出的大量蛋白尿、低白蛋白血癥、水腫及高脂血症歸屬於中醫“水腫”範疇,是由於水溼停聚、痰濁瘀血阻絡所致,應用地龍治療可以活血通絡利水滌痰。地龍含蚓激酶,有降低血小板集聚、改善血液循環的作用,可改善高脂血症引起的高凝、高黏狀態。地龍還具有利尿消腫的作用,可改善低蛋白血癥引起的水腫。與水蛭相比,地龍活血通瘀破結的作用稍弱,但無毒,劑量可適當加大。

殭蠶

性平、味鹹、辛。入肺、肝經。功效爲息風解痙,疏散風熱,化痰散結。臨牀用於痰熱壅盛之驚癇抽搐,風熱上受引起的頭痛、目赤等,既能平內風以解痙,又能驅除外風以散風熱,且可化痰而散結。故它所主治的病證,可概括爲風與痰二字。

腎臟病中用殭蠶主要取其息風通絡的作用,用於蛋白尿日久不消,久病入絡,因溼濁深伏腎中絡脈,導致蛋白尿、血尿者;祛風止癢,用於紫癜性腎炎出血性皮疹、關節炎、腹痛及腎損害、蛋白尿、血尿者。另外殭蠶味鹹,能軟堅散結,又兼可化痰,慢性腎臟病表現爲痰瘀互結者用之尤佳。殭蠶可入煎劑,也可研末沖服,入煎劑5-10g,需浸泡半小時以上,研末沖服1-2g即可。

全蠍

性平,味辛,有毒。入肝經。具有息風解痙,通絡止痛,解毒散結的功效。息風力強,有較強的鎮痙作用。所以病症以實證爲主時,常配蜈蚣、殭蠶等同用治療驚癇抽搐,破傷風等病證,有良好的止痛作用,對頭痛、風溼痛等症,單味吞服,亦能奏效;有解毒散結之功,用於瘡瘍腫痛。

其鎮痙、止痛、解毒三種功效當中,以鎮痙、止痛爲最佳。取其通絡散結功能,用於治療久治不愈的蛋白尿。

實驗研究證實,全蠍可擴張腎臟毛細血管,全蠍的炮製分淡全蠍和鹹水蠍,治療腎臟病應用淡全蠍,若鹹水蠍應用清水洗淨後再入藥,避免攝入過多鹽導致水鈉儲留而血壓升高,加重尿蛋白的排泄。過去認爲蠍之尾部藥力較強,但現在不單獨供應尾部。本品有毒,劑量宜小,入煎劑2-5g,研末吞服每次0.5-1g,全蠍以研末吞服功效較佳。

蜈蚣

性溫,味辛,有毒。入肝經。具有息風止痙,解毒散結,通絡止痛的功效。能通經絡而息肝風,肝風除而痙厥自止,故有息風解痙之效。對於急慢驚風及破傷風呈現痙攣抽搐、角弓反張等病證,常與全蠍、鉤藤、殭蠶等藥配合應用。外用治瘡瘍腫毒、瘰癧潰爛等病證。臨牀用於治療頑固性蛋白尿。有報道蜈蚣配雞蛋具有消腫、降尿蛋白的作用。臨牀使用1-2條,或1-3g煎服。

烏梢蛇

性味甘,平,歸肝經。具有祛風通絡,定驚止痛的作用。臨牀用於風溼痹痛,筋脈拘急,以及口眼喎斜,半身不遂破傷風,驚風抽搐。作用與白花蛇相近而藥力較弱,因其毒性較小,使用較爲廣泛。由於瘀血阻絡導致尿蛋白外泄者,烏梢蛇有較強的祛風通絡作用,是常用之藥。用量爲3-10g,水煎服。

蟲類藥物治療蛋白尿主要針對瘀血阻絡,患者可以表現爲面色黧黑、肌膚甲錯、舌暗淡、有瘀斑、瘀點;或者病程長,蛋白尿持續不退;或對激素及細胞毒類藥物不敏感。使用時可將上列藥物研粉裝膠囊吞服,每日3次,每次3-5粒。臨牀證實,蟲類藥物具有減輕蛋白尿、降低血壓、保護腎功能的作用。同時要注意這類藥物的不良反應,部分藥物有毒,劑量過大會導致中毒。

補益藥

凡具有補虛扶弱作用,治療人體虛損不足的藥物,稱爲補益藥。在臨牀應用上,主要用於正氣虧虛的患者,體虛但無邪者,單用補益即可,虛而有邪者,補益藥配合祛邪的藥物。慢性腎臟病蛋白尿者,總由脾腎不固,精微下泄所致,可根據氣虛、陰虛的不同使用補益藥。常用藥物有山藥、黃芪、龜甲等。

山藥

性平,味甘,入肺、脾、腎經。具有補脾胃,益肺腎的功效。用於脾胃虛弱,食少體倦,泄瀉等。山藥性平不燥,作用和緩,爲一味平補脾胃的藥品,故不論脾氣虧或胃陰虛,皆可應用。又可用於肺虛久咳,腎虛夢遺精滑,小便頻數等病證。

山藥益肺氣,養肺陰,故可用於肺虛痰嗽久咳,如有肺陰不足症狀者,可與沙蔘、麥冬等同用;本品又能益腎澀精,如腎虧遺精,則可與熟地黃、山茱萸、龍骨等配伍應用;如小便頻數,則可配益智仁、桑螵蛸等同用。

此外,本品又適用於消渴,可與生地黃、黃芪等同用,如《醫學衷中參西錄》的玉液湯(山藥、黃芪、母、生雞內金、葛根、五味子、天花粉)。《本草綱目》說其有“益腎氣,健脾胃,止泄痢,化痰涎,潤皮毛”的作用,《神農本草經》記載其“主傷中,補虛贏,除寒熱邪氣,補中益氣力,長肌肉。”

急性腎炎恢復期、慢性腎炎、腎病綜合徵、慢性腎衰竭等患者表現爲氣短乏力、面色萎黃、腰膝痠軟、舌淡、脈細無力等脾腎兩虛,蛋白尿者,可用山藥治療。

又因山藥能治消渴,故糖尿病腎病患者用之最爲適宜。山藥補而不滯,不熱不燥,能補脾氣而益胃陰,故爲培補脾胃性質平和的藥物,同時具有補肺益腎的作用,治療水腫能兼顧肺脾腎三髒,用量10-30g,亦可煮熟食用。除患者外,正常人亦可食用,因其可健脾益腎,潤澤皮毛。

黃芪

性微溫,味甘,入脾、肺經。具有補氣昇陽,固表止汗,託瘡生肌,利水退腫的功效。《本草備要》記載其“生用固表,無汗能發,有汗能止,溫分肉,實腠理瀉陰火,解肌熱,炙用補中益元氣,溫三焦,壯脾胃。”

黃芪健脾益氣,且具昇陽舉陷的功效,故可用於氣虛乏力及中氣下陷等證。在臨牀上用於補氣健脾,常與黨參、白朮等配伍;黃芪能益氣而健脾,溫陽而利水,用於水腫而兼有氣虛症狀者,多配合白朮、茯苓等同用。

故慢性腎炎或腎病綜合徵患者用之可以減輕尿蛋白,利水消腫。腎臟病患者多爲免疫異常,表現爲全身免疫功能的低下和局部免疫功能的亢進,臨牀表現爲體虛、汗出、易外感,而黃芪功能固護衛陽、實表止汗。用於表虛自汗,常與麻黃根、浮小麥、牡蠣等配伍;如表虛易感風寒者,可與防風、白朮同用。又可與活血祛瘀通絡藥如當歸、川芎、赤芍、桃仁、紅花、地龍等配伍,用於中風偏枯、半身不遂,有益氣活血、通絡利痹的功效。

慢性腎臟疾病腎絡瘀阻者,在活血通絡的藥物中,配以黃芪才能起到益氣通絡的作用。對於糖尿病腎病,也可應用,常與生地黃、麥冬、天花粉、山藥等配伍。

黃芪可生用或炙用,炙黃芪多用於脾胃系統疾病,腎臟病以生黃芪爲多用,藥理研究黃芪可調節人體免疫功能,提高免疫力並抑制免疫過亢,具有雙向調節作用;可以增加體內白蛋白的合成,與當歸配伍可以糾正脂代謝紊亂。用量根據患者的體質而定,一般用量爲10-30g,過大會引起氣機壅塞不通,表現爲胸脘憋脹等,需要配合理氣藥,使補而不滯。

冬蟲夏草

性平,味甘,略腥,入肺,腎經。具有益腎補肺,止血化痰的功效。有滋肺陰,補腎陽的作用,爲一種平補陰陽的藥物,民間有用本品單味煎服,作爲病後調補之品。在臨牀使用時也可配合補益藥同用,如治虛勞咯血,常與沙蔘、麥冬、生地黃等配合應用;治陽痿遺精,可與枸杞子、山茱萸、淮山藥等同用。

冬蟲夏草治療腎臟病可以起到益氣扶正、益腎補肺的作用,臨牀觀察其可以保護腎功能,減緩疾病進展,增強患者體質。用於治療慢性腎炎、急性腎衰竭、慢性腎衰竭、慢性間質性腎炎、藥物性腎損害等。有人喜用冬蟲夏草與雞、鴨燉服,對於正常人是一種不錯的方法,但腎臟病蛋白尿患者應低蛋白飲食,故不宜服用。

龜板

又稱龜甲。性寒,味鹹、甘,入腎、心、肝經。具有滋陰潛陽,益腎健骨的作用。主要用於腎陰不足諸證,能滋腎陰而潛浮陽,治陰虛發熱,可與地黃、知母、黃柏等配伍。用治陰虛陽亢,可與生牡蠣、鱉甲、白芍、生地黃等配伍;若陰虛而動風者,再加入鱉甲、白芍、阿膠、雞子黃等品,以滋陰而息風。

龜板能益腎陰而健骨,故可用於筋骨不健、囟門不合等,可與牛膝、鎖陽、當歸、芍藥等品同用。治療腎臟病,無論血尿、蛋白尿均可用之。蛋白尿治療中,腎虛不能固澀,精微外泄可以用龜板,陰虛內熱亦可以用,腎病綜合徵大量蛋白尿時需用糖皮質激索,大劑量糖皮質激素導致的失眠、多食、心煩、汗出、舌紅、脈數等陰虛陽盛證最爲適用,既能減輕蛋白尿,又能減輕激素的不良反應。一般劑量爲10-30g,入煎劑,多用炙龜板,打碎用,先煎。龜板膠由龜板煎熬而成,功效與龜板同,但滋補的作用較強,一般用量爲3-10g,焊化沖服。

利水滲溼藥

能通利水道,滲利水溼的藥物稱爲利水滲溼藥。利水滲溼藥能通利小便,具有排除停蓄體內水溼之邪的作用,可以解除由水溼停蓄引起的各種病證。溼邪阻絡,精微物質不循常道而外溢,可用這類藥物治療。

薏苡仁

性味甘、淡,微寒。歸脾、胃、肺經。有利水滲溼,健脾除痹,排膿消癰的功效。薏苡仁功能利水滲溼,作用較爲緩弱,然而因其性微寒,故蛋白尿溼熱內蘊者用之爲宜。寒溼者,需配合溫中健脾藥物如蒼朮、茯苓、白朮等,或用炒薏苡仁。

薏苡仁入肺脾胃三經,滲溼、健脾是其兩大功能。利水滲溼以治小便不利,除溼利痹以治溼滯痹痛,且能健脾止瀉,又能排膿消癰之效。腎臟病患者,表現爲脾虛溼困水腫者,可用以健脾利水消腫。本品性屬和平,滲而不峻,補而不膩,乃清補淡滲之品。唯藥力和緩,且質地較重,故用量須倍於他藥。臨牀一般用30g入煎劑,或平素煮粥食用。薏苡仁作用較緩,治療尿蛋白以及祛溼時,可作爲輔助藥物。

玉米鬚

性平,味甘、淡,歸腎、肝經。主要作用爲利水消腫,平肝利膽。用於水腫、小便不利、溼熱黃疸等病證。本品甘淡而平,功能利水滲溼消腫,用於水腫、小便不利等。常用劑量爲10-30g,鮮者加倍。亦可以玉米鬚泡水代茶飲用,有報道介紹玉米鬚有改善腎功能和減輕蛋白尿的作用,用開水反覆沖泡代茶飲可治療糖尿病。秋季玉米成熟時將其收集曬乾或晾乾備用。

土茯苓

性平味甘、淡,歸肝、腎、脾、胃經,解毒利溼,通利關節。臨牀可用於溼熱邪毒所致痹證、淋濁帶下、瘡瘍腫毒等。《本草正義》謂土茯苓“利溼去熱,能入絡,搜剔溼熱之蘊毒”,古人將腎臟病稱爲“腎風”,而腎風的病因是正虛外感,溼濁毒邪則是腎風病之病機。

土茯苓爲治溼毒要藥,歸經脾腎,能通經透絡,解毒除溼,它既能滲利溼濁之邪,又能化溼濁而使之歸清,溼滲濁清毒解,精微固藏,尿蛋白自可消除。《本草祕錄》論述土茯苓“敗毒祛邪,不傷元氣”,《救荒本草》雲其可以代糧食用,故長期大劑量服用無明顯毒副反應。

治療蛋白尿可以重用,對慢性腎病出現的蛋白尿,在配方中重用土茯苓(30g以上),取其利溼降濁之功,能有效消除蛋白尿。常與固攝腎氣的金櫻子、芡實等同用,以固本治標。土茯苓對胰島素抵抗有改善作用,且可清熱利溼,糖尿病或糖尿病腎病可在辨證基礎上加本品15-30g進行治療,但肝腎陰虛者慎用。

活血化瘀藥

丹蔘

性微寒,味苦,歸心、心包、肝經。功效爲活血祛瘀,涼血清心,養血安神。用於胸肋脅痛,風溼痹痛,癥瘕結塊,瘡瘍腫痛,跌僕傷痛,月經不調,經閉痛經,產後瘀痛等。丹蔘性寒,入血分而能涼血,入心經而能清心,故可用治熱入營血、身發斑疹,以及神昏煩躁等症,常與鮮地黃、水牛角、玄蔘等藥同用。

丹蔘還有養血安神的作用,用於心悸失眠,常與酸棗仁、柏子仁等藥配合同用。昔人有“一味丹蔘,功同四物”之說,但丹蔘活血之功有餘,補血之力不足。丹蔘除治療血瘀所致胸肋疼痛、痛癥瘕結塊外,對腎絡瘀阻也有很好的療效,無論口服或靜脈點滴,均能改善腎臟血流量,抑制縮血管物質的表達,抑制細胞外基質在腎臟的積聚,促進一氧化氮等擴血管物質的表達,保護腎功能。

臨牀用於慢性腎炎,腎病綜合徵,慢性腎衰竭早、中期患者。症見病程日久,面色晦黯,舌黯或有瘀斑、瘀點,脈澀,蛋白尿持續難消者。入煎劑用10-20g,靜脈點滴可用20ml加入液體中滴注。

益母草

性微寒,味辛、微苦,歸心、肝、膀胱經。具有活血調經,利水消腫的作用。益母草辛開苦泄,功能活血調經,祛瘀生新,如藥名之意,爲婦科經產要藥。常用於月經不調、痛經,產後惡露不盡及瘀滯腹痛。

可單味熬膏服用,也可與當歸、川芎、赤芍等配伍應用。益母草有利尿消腫作用,現臨牀常用於急、慢性腎炎水腫,可單味煎服,也可配合茯苓、白茅根、白朮、車前子、桑白皮等同用。益母草以蛋白尿兼見水腫者應用爲好。一般用量爲10-30g。

劉寄奴

性溫,味苦,歸心、脾經。功效爲祛瘀通經療傷,消化食積。劉寄奴苦泄溫通,善於祛瘀通經,散瘀止痛,用於跌僕損傷、經閉不通、產後瘀痛等。爲傷科常用藥物。近年來在內科疾病中被廣泛使用,用於血瘀諸證。蛋白尿表現爲病程久、面色黧黑、舌黯淡,或腎臟病理表現爲腎小球硬化、腎間質纖維化者,可用劉寄奴,常用劑量爲5-10g。

清熱解毒藥

凡功能清熱邪、解熱毒。適用於各種熱毒病證的藥物,就叫清熱解毒藥。腎臟病蛋白尿見咽喉腫痛、或外感後蛋白尿發作或加重者,可加用清熱解毒藥物治療。既能有效地控制炎症,又可減輕尿蛋白的排泄。常用藥物有金銀花、黃芩、半枝蓮、白花蛇舌草等。

金銀花

性寒、味甘,入肺、胃、心、脾經。主要功效爲清熱解毒,疏散風熱。用於外感風熱或溫病初起以及用於瘡癰腫毒、咽喉腫痛。腎臟病患者由於正氣虧虛,易感外邪,若風熱上犯,可致咽喉腫痛、口乾、發熱、小便黃等症狀,加金銀花不僅可清熱解毒利咽,亦可減輕蛋白尿。其作用機制與金銀花對腎臟炎性介質的抑制有關,尤其腎病綜合徵服用激素外感後,蛋白尿復發或加重,可加用金銀花等清熱解毒藥物,能較好地控制尿蛋白的排泄。常用劑量爲10-20g,常配合連翹、蒲公英等。

半枝蓮

性涼,味辛,入肺、心、小腸經。具有清熱解毒,利尿消腫的作用。臨牀用於熱毒瘡瘍,毒蛇咬傷,肺癰、肺癌以及腸胃道癌症。又能利尿、祛瘀止血,故對腎絡瘀阻、水溼內停之腎臟病有較好的效果。常用劑量爲10-30g。

白花蛇舌草

性寒,味微苦、淡,入胃、大腸、小腸經。有清熱解毒,利溼通淋,活血消癰的功效。臨牀用於腸癰、瘡癤腫毒、溼熱黃疸、小便不利及各種癌症。爲治療各種類型腎炎的常用草藥,配伍其他中藥治療急性腎炎、慢性腎炎、腎病綜合徵、IgA腎病等均有顯著療效。其治療蛋白尿的機制與半枝蓮相似,常用劑量爲15-60g。

黃芩

性寒,味苦,入心、肺、胃、膽、大腸、小腸經。具有清熱燥溼,瀉火解毒,安胎的功效。黃芩清熱燥溼作用頗強,對溼溫發熱,可與滑石、白蔻仁、茯苓等配合應用;對溼熱瀉痢、腹痛,又常與白芍、葛根、甘草同用;對於溼熱蘊結所致的黃疸,可與綿茵陳、桅子、淡竹葉等同用。

亦用於熱病高熱煩渴,或肺熱咳嗽,或熱盛迫血外溢的吐血、衄血、便血、崩漏,以及熱毒瘡瘍等病證。

此外,本品又有清熱安胎作用,可用於胎動不安,常與白朮、竹茹等配合應用。治療蛋白尿主要用於外感風熱、咽喉腫痛而加重或誘發蛋白尿者。治療腎臟病的作用機制可能其具有抗菌、降壓,利尿等功效有關。臨牀常用劑量爲3-10g,治療咽喉腫痛多生用。

本文摘自《中國現代百名中醫臨牀家叢書》,作者/趙玉庸

腎性蛋白尿方

處方:生黃芪30克,生地15克,雷公藤10~15克,丹蔘12克,丹皮12克,米仁根30克,車前子15克(包煎),白茅根30克,炙甘草6克。
  功效:益氣養陰,清熱解毒,健脾補腎,滲溼利水,降尿蛋白。
  主治:用於各種原因引起的腎小球疾病,如慢性腎炎、腎病綜合徵、無症狀性蛋白尿或血尿。 
  用法:上述劑量爲1日用量。先將雷公藤加水煎煮2小時(以減輕其毒性),然後加入其他中藥共煎,沸後再煮15分鐘,倒出藥液後再加水煎煮,將兩液混合,分早晚兩次服。

  本方可以單獨應用,也可在使用激素過程中配合使用,以幫助撤減激素。如慢性腎炎表現爲少量尿蛋白(即24小時尿蛋白定量小於1克時),則可以去除雷公藤,加太子參15克,長期服用,安全無副作用。
  注意:有心、肝、腎功能不全、白細胞減少者慎用,孕婦禁用。另外,因雷公藤有毒性,建議在執業中醫師指導下應用。
(江蘇省中醫院全國中醫腎病醫療中心王剛教授自創方/周恩超博士推薦)

國醫大師張大寧教授治療慢性腎炎的經驗

焦劍    

天津市中醫藥研究院附屬醫院, 天津 300120

基金項目: 天津市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中醫中西醫結合科研課題(2015006)

作者簡介: 焦劍(1969-),女,碩士,副主任醫師,主要從事中醫腎病及相關疾病的診治工作。

摘要: 介紹了國醫大師張大寧教授治療慢性腎炎的經驗。張教授認爲慢性腎炎的發病機制爲腎虛血瘀溼熱爲患,治療應以補腎活血法爲根本、清利溼熱貫穿始終。文章還從張教授治療慢性腎炎顧護中焦並強調益氣升提法、自行研製系列方藥、合理使用免疫抑制劑、積極消除誘發因素等幾方面展開論述。

關鍵詞: 張大寧     慢性腎炎     治療經驗    

慢性腎炎是多種原因引起的腎小球病變,起病緩慢,病情遷延,臨牀多見水腫、高血壓、蛋白尿、血尿及管型尿等,嚴重的可出現腎功能減退、貧血、電解質紊亂等,腎臟病理類型多種多樣。國醫大師張大寧教授治療慢性腎炎有豐富的經驗,筆者作爲張教授的弟子,將張教授治療慢性腎炎的經驗進行總結,以饗同道。

1 慢性腎炎的病因病機———腎虛血瘀溼熱論

慢性腎炎,起病隱匿,病程較長,常因感冒、感染、勞累等因素誘發。張教授認爲“腎虛血瘀”是各類慢性疾病某一特定階段的病理基礎,“腎虛血瘀” 是慢性腎炎的根本病機。自古即有“久病及腎”、“久病入絡”、“久病多瘀”的理論,慢性腎炎遷延不愈,失治誤治,會出現腎氣不足,陰精虧損或陰陽俱損等“及腎”的病理,而氣虛血瘀、陰虛血滯、陽虛血凝皆可導致“入絡”、“多瘀”,從而形成腎虛與血瘀並存的病理特點。腎虛血瘀證可見顏面肢體腫脹、乏力神疲、腰痠腿軟、尿中泡沫或尿色暗紅、舌質淡暗或紫暗有瘀斑、瘀點等症狀,實驗室檢查可有血黏度異常升高、纖維蛋白原高、高脂血症、尿蛋白、鏡下多形性紅細胞尿持續存在,腎臟病理表現爲腎小球球性或節段性硬化、微血栓形成、纖維新月體、球囊粘連、腎小管萎縮、腎間質纖維化等[1]

溼熱是慢性腎炎的重要病理特徵。外感六淫、 飲食失調、勞倦內傷、情志不暢等病因均可導致肺失宣肅、脾失健運及腎失氣化,結果水液代謝失調使溼邪內生。溼邪內蘊日久可化爲溼熱,素體偏熱可使溼從熱化,不恰當服用壯陽中藥及糖皮質激素可助溼生熱。溼熱證可見舌苔黃膩、口苦黏膩、皮膚瘡毒、小便渾濁赤澀、大便黏膩臭穢等症狀。實驗室檢查中的各種感染、蛋白尿、血尿、氮質血癥均與溼熱相關。腎臟病理中的腎小球細胞增生,系膜基質增多,細胞凋亡失調和腎間質中的細胞浸潤、增生是溼熱證的表現[2]

“邪之所湊,其氣必虛”,腎虛是慢性腎炎的發病基礎;“初爲氣結在經,久則血傷入絡”(《臨證指南醫案》),瘀血阻於腎絡是病邪深入的結果;溼性重濁黏膩、溼中熱邪伏於陰易耗陰動血,使病情纏綿。所以張教授總結出慢性腎炎的病機爲腎虛血瘀溼熱爲患[3]

2 慢性腎炎的治療———補腎活血、清熱利溼貫穿始終2.1 補腎活血法是治療慢性腎炎的根本大法

補腎活血法是將補腎法與活血法有機結合起來,通過補腎促進活血,應用活血加強補腎,兩者互相協同,達到改善腎虛血瘀的病理變化,使機體陰陽平衡、 祛邪存正的一種治療法則[4]。其中補腎法常用滋補法、溫補法、陰陽並補法、固澀法、壯腰法等;活血法常用補氣活血法、行氣活血法、溫經活血法、溫陽活血法、養陰活血法、祛風活血法、解毒活血法、攻下活血法、滲溼活血法、涼血活血法、破瘀活血法、活血止血法等。依據患者年齡、體質、病情、發病階段、 用藥情況等辨證施治,將補腎法與活血法靈活配伍,使補腎與活血相輔相成,形成內涵豐富的補腎活血法。通過總結張教授治療慢性腎炎常用藥對,可對其靈活運用補腎活血法窺見一斑。

黃芪、冬蟲夏草配川芎:三者均性溫,黃芪補三焦之氣[5];冬蟲夏草益腎補肺、補益精氣、止血化痰; 川芎爲血中氣藥,“雖入血分,又能祛一切風,調一切氣”(《本草匯言》)。血得溫則行,用溫性的補氣活血藥旨在溫腎益精、益氣活血、行氣活血。大劑量黃芪與川芎合用仿補陽還五湯益氣活血[6],而且黃芪與冬蟲夏草不僅補腎還均有實肺護衛功能,預防外感[7]。三藥同用治療腎氣虛血瘀證所致的腰痠乏力、 容易感冒、水腫、尿蛋白、血尿等。

二至丸配丹蔘:二至丸中的女貞子、墨旱蓮均可滋補肝腎,前者性涼,後者性寒,與涼血活血的丹蔘同用,旨在滋腎活血、涼血活血,治療陰虛血熱血瘀證所致的肉眼血尿或反覆鏡下血尿。

補骨脂配三棱、莪術:補骨脂能暖水髒,補腎壯陽,固精縮尿。三棱與莪術均可破血行氣,性皆微溫,“化血之力三棱優於莪術,理氣之力莪術優於三棱”(《醫學衷中參西錄》)。三藥合用溫陽活血、破血活血、行氣活血,對腎陽虛腎絡瘀阻所致的神疲腰痠、肢體水腫、畏寒肢冷、五更泄瀉、舌質紫暗有瘀斑者尤宜。

三七與仙鶴草、茜草:三七、茜草止血化瘀,仙鶴草收斂止血,三者不僅可以治療各種出血證,還都有補虛強壯作用。如三七治療虛損勞傷,仙鶴草治療脫力勞傷,茜草有“補中”(《神農本草經》)作用。三藥合用可治療腎虛血瘀所致的反覆尿血證,以扶正化瘀、活血止血。

金櫻子、覆盆子、五味子配丹蔘:對於慢性腎炎大量蛋白尿或頑固性血尿伴有腰痠乏力者,張教授認爲與腎虛失於封藏致精微外泄、腎精虧虛有關,常用金櫻子、覆盆子、五味子補腎固精,與“功同四物,能祛瘀以生新”的丹蔘同用,補腎養血、澀精活血,利於腎中精氣的恢復及腎臟血液的運行。

桂枝、水蛭與五皮飲:桂枝爲風藥,通過祛風、 散寒解除引起血運障礙的病因,又可溫通經脈、助陽化氣,使陽氣通達、血液流暢[8];水蛭爲蟲類藥,以走竄見長,開瘀血,除頑疾,可破血通經,逐瘀消癥; 五皮飲中陳皮、桑白皮、生薑皮、大腹皮、茯苓皮行氣化溼利水。“瘀血化水,亦發水腫,是血病兼水也”(《血證論》),“孫絡水溢,則經有留血”(《素問· 調經論》),瘀血與水腫互爲因果,桂枝、水蛭與五皮飲可共奏祛風活血、溫經活血、滲溼活血、搜絡活血之功,活血以利水,利水以活血,對慢性腎炎高度水腫、尿少伴高黏血癥、高脂血症者尤宜。

大黃與茵陳失笑散:大黃苦寒,能“下瘀血,血閉,寒熱,破癥瘕積聚,留飲宿食,盪滌腸胃,推陳致新,通利水谷,調中化食,安和五臟”(《神農本草經》),有通腑泄濁、活血逐瘀、涼血解毒、清熱利溼之功。 茵陳失笑散是張教授爲治療慢性腎功能衰竭降低血肌酐而設,將失笑散(五靈脂與炒蒲黃)中炒蒲黃易爲蒲黃炭,另加茵陳蒿而成,取其清熱利溼、活血止血之功[9-10]。茵陳失笑散與生大黃同用,加強了攻下活血、清熱利溼活血、解毒活血之功,治療慢性腎炎累及腎功能受損出現血肌酐及尿素氮升高者。

2.2 清利溼熱貫穿始終

張教授治療慢性腎炎常用蒲公英、敗醬草、白花蛇舌草、半枝蓮、土茯苓等清熱利溼藥,並貫穿治療始終,它們都是解毒療瘡、 清溼熱利之品。蒲公英其性苦甘,苦言其性,甘言其味,可當野菜,雖緩瀉,但不易傷胃[11],《本草綱目》稱 “烏鬚髮,壯筋骨”,《醫林纂要》載其“補脾和胃,瀉火,通乳汁,治噎膈”。敗醬草辛散善降,效達三焦,還能活血化瘀。白花蛇舌草“清熱解毒,活血利尿” (《廣西中草藥》)。《江蘇植藥志》首載半枝蓮,味辛性平,有清熱、解毒、散瘀、止血、定痛作用。張教授認爲土茯苓可特異性降低尿蛋白,《本草綱目》稱其 “健脾胃,強筋骨,祛風溼,利關節,止泄瀉,治拘攣骨痛,惡瘡癰腫,解汞粉、銀硃毒”,《本草正義》載 “土茯苓,利溼祛熱,能入絡,搜剔溼熱之蘊毒”。黃葵膠囊是張教授常用於治療慢性腎炎溼熱證的中成藥,其主要成分爲黃蜀葵花,“甘、寒、滑,無毒” (《本草綱目》),歸心、腎、膀胱經,有利尿通淋、活血止血、消腫解毒作用。清熱利溼藥能降低血液黏滯度,使腎小球毛細血管通透性降低,改善腎臟微循環及腎小球間質細胞基質增生[12]

3 顧護中焦,強調益氣升提法

張教授認爲,慢性腎炎患者雖然存在腎虛血瘀證,但是往往脾腎同病。臨證用黃芪配白朮、茯苓、 山藥、芡實等健脾益氣,補後天以濟先天,求氣血旺盛充養腎精;用大劑量生黃芪配少量升麻,健脾補中、益氣升提,治療脾虛氣陷所致的精微下陷,對尿蛋白及尿潛血有效[13]。由於臨證常用藥性偏寒的清利溼熱之品,對於脾胃虛寒者張教授用砂仁溫中健胃,保護胃氣。

4 預防爲先,保護腎功能,抗腎臟纖維化

慢性腎炎患者如果失治誤治常導致腎功能異常,張教授臨證時對腎炎患者腎功能異常非常警惕,稍有苗頭便加用祛濁排毒之劑以減輕腎臟負擔、改善腎功能,一般腎功能可很快恢復。腎臟纖維化是一切腎臟疾病的最終結局,上工治未病,現代研究表明,除了張教授常用的丹蔘、川芎、三七、莪術、大黃等活血藥有防治腎纖維化的作用[14],五味子爲主藥的複方劑也可干預腎小球硬化,防治腎臟纖維化[15],所以張教授治療慢性腎炎必用五味子,水煎劑每日量20 g。

5 創制治療慢性腎炎的系列方藥

張教授治療慢性腎炎研製了一系列的中成藥,與中藥湯劑合用辨證施治。如:補腎扶正膠囊(冬蟲夏草、黃芪、黃連、山茱萸等組成)補腎健脾、扶助正氣,針對慢性腎炎見氣短乏力、腰痠水腫而設;活血化瘀膠囊(天仙子、穿山甲、三棱、赤芍等組成),活血化瘀、軟堅散結,改善腎臟供血;腎康寧膠囊(冬蟲夏草、黃芪、土茯苓、丹蔘、蒲公英等組成)補腎活血,益氣固精,用於慢性腎炎見腰膝痠軟、面浮肢腫、周身乏力、尿少尿濁、蛋白尿、血尿等;補腎止血膠囊(黃芪、冬蟲夏草、地黃炭、仙鶴草等組成)以補腎扶正、涼血化瘀、止血,治療慢性腎炎屬腎虛血瘀或陰虛血熱,症見尿血色淡暗或鮮紅,伴腰膝痠軟、 心煩少寐、倦怠乏力、頭暈耳鳴等;腎衰排毒膠囊 (冬蟲夏草、大黃、大黃炭、蒲公英、茵陳蒿等組成)補腎扶正、活血化瘀、排毒降濁,用於慢性腎炎、慢性腎功能衰竭等;保肝片(五味子、柴胡、當歸、丹蔘等組成)扶正疏肝,清熱利溼,防治慢性腎炎患者因使用雷公藤多苷片或糖皮質激素等出現肝功能異常。

6 權衡利弊,合理使用免疫抑制劑

治療慢性腎炎的免疫抑制劑較多,考慮到療效、 用藥成本、不良反應等因素,張教授較常用的免疫抑制劑爲糖皮質激素(如潑尼松、美卓樂)和雷公藤多苷片,兩者對蛋白尿均有一定療效,但糖皮質激素長期服用可導致柯興氏徵、血糖異常、感染、骨質疏鬆等不良反應,雷公藤多苷片主要不良反應爲骨髓抑制、肝損害等。

張教授臨證治療慢性腎炎用藥斟酌,權衡利弊。 慢性腎炎以大量蛋白尿爲主者,若腎穿刺的病理提示微小病變可考慮給予足量糖皮質激素正規治療,因爲該治療方案的療效已被公認;若無腎臟病理報告支持,可口服半量激素,加用雷公藤多苷片(20mg,每日3 次)、保肝片(4 片,每日3 次),雷公藤多苷片可興奮下丘腦-垂體-腎上腺軸(勻孕粵粵),具有增強腎上腺素皮質的功能,與糖皮質激素的藥理作用存在互補性,兩者聯合使用可增強激素療效而減少其不良反應,保肝片可防治雷公藤多苷片的肝損害。 對於中量蛋白尿患者,張教授臨證多以雷公藤多苷片(10~20 mg,每日3 次)、保肝片(4 片,每日3 次),可加服黃葵膠囊(5粒,每日3 次)。慢性腎炎以蛋白尿、血尿均突出者,予雷公藤多苷片(20 mg,每日3次)、黃葵膠囊(5 粒,每日3 次)和保肝片(4 片,每日3 次),此時激素療效不確定,而雷公藤多苷片可以通過免疫調節、抗炎、保護腎臟足細胞等作用控制病情,黃葵膠囊可祛除慢性腎炎中的溼熱因素。 慢性腎炎以尿血爲主者,不使用激素及雷公藤多苷片,治療以中藥辨證爲主,可配合黃葵膠囊(5 粒,每日3次)。

值得注意的是雷公藤多苷片對男子生育有影響,對於未育男性患者,張教授主張先治療腎炎。雷公藤多苷對男性生殖系統作用的靶細胞是生精細胞,雖可阻止精子形成,但其作用是可逆的,通常在停藥後男性生殖系統的功能恢復正常。

7 積極消除誘發因素

感染、感冒、勞累、血壓不穩、血糖高等都可能是慢性腎炎誘發因素。張教授提出避免7 種感染: 咽喉炎、牙齦炎、鼻竇炎、中耳炎、支氣管炎、皮膚感染、泌尿系感染,以上均是溼熱內盛的表現;提出4個“有效”控制:有效地控制血壓、有效地控制血糖、有效地控制血脂、有效地保護腎臟,因爲高血壓、高血糖、高脂血症都對慢性腎炎有負面影響,所以應積極治療各種誘發因素。

8 總結

雖然慢性腎炎病情複雜,但是張教授臨證緊緊抓住腎虛血瘀與溼熱兩個重要的致病因素,將補腎活血與清熱利溼貫穿於治療始終。根據患者具體病情辨證施治,靈活運用補腎活血法。清熱利溼注意選用兼有健脾和胃、活血化瘀作用的藥物,既可祛除溼熱邪氣,又可輔助化瘀藥祛除瘀血,長期服用不傷脾胃。張教授治療慢性腎炎,注重顧護中焦,一方面健脾補中,益氣升提可治療蛋白尿、血尿,另一方面溫中健胃,可防寒性藥物傷胃。 張教授還研製了多種中成藥,針對不同類型的慢性腎炎而設,有很好的療效。根據慢性腎炎蛋白尿、血尿的具體情況還制定了免疫抑制劑應用方案,臨牀安全有效。臨證注重預防,積極防治慢性腎炎導致的腎功能損害、預防腎臟纖維化、注重消除慢性腎炎的誘發因素。

於俊生教授運用風藥治療腎病的經驗

“風藥”這一概念的提出,最早見於李東垣的《脾胃論》,謂:“陽本根於陰,惟瀉陰中之火,味薄風藥,升發以伸陽氣,則陰氣不病,陽氣生矣”。東垣所論風藥是以柴胡、升麻、葛根、羌活、獨活、防風爲代表,後世醫家將其概念延伸,凡具有祛風解表、祛風止痙、平肝熄風、祛風通絡、祛風除溼等作用的藥物均劃入風藥範疇。

於俊生教授爲山東省名中醫藥專家,博士生導師,長期從事腎病研究,認爲痰(溼)、瘀、毒、風是腎臟病的重要病理因素且相互關聯,並且十分注重風藥在腎病治療中的應用,有獨到的經驗與見解。筆者跟師侍診,對老師經驗管窺一二,現淺談如下:
一、疏風利水,毒邪解,腎炎即止
風爲百病之長,爲六淫之首,是腎臟病發生和發展的重要病因,且易兼夾寒、溼、熱、毒之邪侵襲機體,致肺失宣降,脾失健運,腎失開闔,而發生水腫。風邪犯腎,《黃帝內經》稱爲腎風,風水是腎風的一種表現。《金匱要略》中論述五邪中人時提及“大邪中表”即指風邪,若稟賦內虧,腠理不固,亦可長驅直入,內犯臟腑。故桂林古本《傷寒雜病論》中載,“風爲百病之長……中於項,則下太陽,甚則入腎”,“風病,面浮腫,脊痛不能正立,隱曲不利,甚則骨痿,脈沉而弦,此風邪乘腎也,柴胡桂枝湯主之”。腎臟病在急性發病或慢性期的反覆及急性發作階段常表現爲風水證,其因風邪兼夾寒、溼、熱、毒之不同,成爲風寒、風熱、風溼、風毒之證。臨牀表現爲眼瞼及頭面浮腫,繼則四肢及全身浮腫,來勢迅速,伴有惡寒發熱,全身關節不適,小便不利。偏於風熱者,伴咽喉紅腫熱痛,舌質紅,脈浮滑數;偏於風寒者,見惡寒,咳喘,舌苔薄白,脈浮滑或緊;表虛之人爲風邪所傷之風水,見汗出惡風,身重,小便不利,舌淡苔白,脈浮。風邪夾溼,見脈浮身重,或伴有肢節痠痛。溼熱瘡毒,也易兼夾風邪,除浮腫外,伴見瘡癤瘍疹,乳蛾紅腫,皮膚猩紅斑疹。
治療上師法仲景,以祛風法爲主。祛風包括祛風宣肺、祛風固表、祛風解毒等法。祛風宣肺法用於外感風邪,肺氣失宣者。其中風寒束肺者,以麻黃加術湯加減以祛風散寒,宣肺利水;風水夾熱者,以越婢湯散風清熱,宣肺利水;對血熱妄行,風水水腫者,常用越婢湯合荊防敗毒散或清營湯,以散風清熱,涼血止血,則爲祛風涼血法;對內有瘀血而受風邪者,常用越婢湯加荊芥、防風、丹蔘、赤芍、蟬蛻等藥物以祛風活血,化瘀消腫,則爲祛風活血法。祛風固表法適用於風水錶虛者,治療時益氣固表與祛風行水並行,以防己黃芪湯,祛風不傷表,固表不留邪。祛風解毒法適用於風邪夾毒溼所致者,治宜祛風解毒,利溼消腫,方選麻黃連翹赤小豆湯加減。
在腎病中,不但風水、腎風之水腫與風邪有關,血尿、蛋白尿亦與風邪相關。風邪入裏,腎絡受傷,風性開泄,精微不固,可以形成蛋白尿。至於血尿,《諸病源候論·小便血候》有:“風邪客於少陰則尿血”之說。這是因爲反覆感受風邪,或風熱相煽,或風溼兼夾,均可釀生溼熱,溼熱留戀,久蘊化熱,熱迫下焦,傷及血分,動血出血,形成血尿。於師對急性腎炎發病,或慢性腎炎因感受風熱毒邪而引起病情復發加重者,首先注重祛風解毒利咽,常用銀玄甘桔蟬僵湯(金銀花、玄蔘、甘草、桔梗、蟬蛻、殭蠶)加減,血尿明顯者,酌加白茅根、小薊、仙鶴草等。

二、風溼除,通腎絡,蛋白可消

溼邪是腎臟病最常見的病理因素,且風溼之邪常相挾爲害。“風能流動鼓盪”(《臨證指南醫案卷五·風》),腎炎病人蛋白尿表現爲小便中有大量泡沫,且乍現乍無,容易反覆,是典型的風邪鼓動之象;若外風未除,失治誤治,風邪蘊鬱深伏腎絡,且與痰(溼)、瘀、毒膠着爲害,致腎絡不通,血脈失和,風性開泄,精微失固,溼性重濁黏膩,蛋白難消,以致腎臟病纏綿難愈。於師臨證從風邪立論,注重在祛風溼藥中篩選腎病的對症有效治療藥物。如雷公藤提取物雷公藤多苷具有降低尿蛋白,對腎小球足細胞損傷有明顯的保護和修復作用。隨着雷公藤多苷雙倍劑量(2mg/kg·d)的應用,其明顯的副作用成爲臨牀難題。老師在大劑量應用雷公藤多苷時,多與益腎飲配合應用,起到了減毒增效效果[2]。腎病綜合症激素減量後復發是難題,在腎病綜合症撤減激素過程中加用祛風溼藥穿山龍,有減少蛋白尿,減少其復發的作用;用於腎間質纖維化,可延緩其進展。藤類藥物大多有祛風溼之用,如海風藤、絡石藤、青風藤、天仙藤等均有降低蛋白尿,調節免疫的作用。臨牀體會,藤類藥除了有祛風溼之效外,還有通腎絡的作用,《本草匯言》雲:“凡藤蔓之屬,皆可通經入絡”。藤類纏繞蔓延,猶如網絡,縱橫交錯,無所不至,其形如絡脈,有“舒展、蔓延”的特性,善走經絡,通其所滯。腎臟在現代解剖中亦是小球小管網絡聯署,病態下腎小球中則形成微血栓、血管袢壞死,藤類藥的蔓延攀爬之性,能通腎中絡脈,解決腎病中腎絡淤阻的問題,且能祛風除溼,將溼中粘着深伏之風邪蠲除。

腎病綜合徵病人服用激素後,往往表現爲手足發脹,握物不適感,在證型上以溼爲主,在處方中配伍豨薟草,常收除溼消脹之捷效。《本草綱目》載豨薟草“治肝腎風氣,四肢麻痹,骨痛膝弱,風溼諸瘡”。而土茯苓、威靈仙、木瓜、蠶沙、伸筋草、路路通、秦艽、防己、桑枝、絲瓜絡、桑寄生、狗脊等祛風溼藥均爲臨牀常用之品,在辨證基礎上選用上藥,有較好療效。

三、攻竄搜剔,行血瘀,經絡通達

五臟皆有絡脈,腎臟亦然,慢性腎臟病病程較長,發展到腎衰竭階段,幾乎都有不同程度“腎絡淤滯”的表現。老師致力於痰瘀相關學說的研究[3],認爲痰、瘀均爲津血不歸正化的產物,日久可相互轉化而成爲痰瘀同病,而風夾痰瘀,或痰瘀化風,均可形成“風痰瘀兼夾證”。腎虛兼痰(溼)、瘀、毒長期淤滯腎絡,痰瘀痼結,多種病理因素摻雜,氣血精微難以正常輸布。既有風邪深伏又有血瘀絡阻,更有毒邪爲虐,爲一般草木之性所不能及,前人有“風邪深入骨骱,如油入面,非用蟲蟻搜剔不能爲功”,《臨證指南醫案·積聚》中有“其通絡方法每取蟲蟻迅速飛走諸靈,俾飛者升,走者降,血無凝着,氣可宣通,與攻積除堅,徒入臟腑者有間”,也說明蟲類藥爲血肉有情之品,善於走竄搜剔,具有活血祛風通絡的功用。從現代醫學研究出發,腎臟病理表現的新月體形成、腎小球內微血栓以及慢性腎臟病的腎間質纖維化都屬於祖國醫學腎絡淤滯的範疇,治療以化痰活血祛風通絡法,以蟲類藥爲主,藥選土元、地龍、白殭蠶、烏梢蛇、半夏、陳皮、膽南星、白芥子等。蟲類藥可起到活血通絡,減少蛋白尿,延緩腎功能衰竭的功用。升降散(蟬蛻、殭蠶、薑黃、大黃)是腎病治療中有獨特療效的方劑,《傷寒溫疫條辨》中載,“殭蠶味辛苦氣薄,喜燥惡溼,得天地清化之氣,輕浮而昇陽中之陽,故能勝風除溼,清熱解鬱,從治膀胱相火,引清氣上朝於口,散逆濁結滯之痰也;蟬蛻氣寒無毒,味鹹且甘,爲清虛之品,能祛風而勝溼,滌熱而解毒”,方中既有蟲類搜剔祛風通絡之品,又配有祛風活血泄濁之藥。我們體會,在慢性腎炎治療中運用升降散,可以起到改善病人臨牀症狀,降低尿蛋白,延緩腎功能減退的作用。

四、因時制宜,順肝性,肝風能平

腎病過程中出現的眩暈,頭痛,血壓升高,還有終末期腎病中伴發的神經精神症狀如抽搐、驚厥、躁動等均與肝風內動有關,而這些症狀最常見與高血壓相伴。因此在治療上調肝首當其衝,其中風藥可堪當大用,《脾胃論》雲:“腎肝之病同一治,爲俱在下焦,非風藥行經則不可”,天麻鉤藤飲、羚角鉤藤湯等調肝方劑均由祛風藥爲主藥。老師認爲,調治高血壓,應因時制宜,宜順其性而不是待肝陽鴟張之時以金石之藥重鎮壓制。張錫純在鎮肝熄風湯中用生麥芽以順肝木之性,使不抑鬱,以茵陳與肝木同氣相求,即是此理。春天由於肝氣升發,升發不及則肝陽浮動,表現爲血壓的波動,在春季以桑葉、菊花、茵陳等順應少陽升發之氣,同時酌加白芍、石斛等以滋養肝陰,可以血壓未高而先防,血壓高而抑平。夏季屬火,人體借自然界火氣炎上之性,也表現爲陽熱偏盛,此時用藥注意勿過於辛熱。秋季燥金當令,“秋冬養陰”,因此須固護陰津,滋水以涵木,使肝陽無亢烈之藉,在養陰基礎上桑葉、菊花、防風等辛潤之品皆可選用。至冬則水寒偏盛,自然界陽氣偏衰,而風氣反烈,一則可耗傷津液,二則更易使內風鼓動,所以既要扶助陽氣又要注意滋養陰液,還需配伍祛風之品。然患者體質有異,四季當中均應在辨證基礎上配伍選用合證之風藥,則可暢達肝氣,平息肝風。

五、鼓舞正氣,運脾胃,清升濁降

李東垣在《脾胃論》指出;“脾胃不足之證,須用升麻、柴胡苦平,味之薄者,陰中之陽,引脾胃中清氣行於陽道及諸經,升發陰陽之氣,以滋春生之和也”。補中益氣湯、昇陽益胃湯、調中益氣湯等方劑中都加用了升麻、柴胡、防風、羌活、獨活等風藥,都體現了這種配伍方法。《黃帝內經太素》中提到:“風氣也,徐緩爲氣,急疾爲風。人之生也,感風氣以生;其爲病也,因風氣爲病,是以風爲百病之長”,這也說明在人體正常情況下也存在着“風”這種氣機,作爲氣的一種,人感風氣而生,因風氣而長,但當風氣超過了某種常態,亢而爲害,即所言“急疾”者,則使人爲病,這時,風成爲百病之長,此說類似於“少火生氣,壯火食氣”之理。東垣所言味薄之品可引脾胃清氣,升發陰陽之氣,應是此常態之“風氣”,而臨牀中味薄之風藥確有鼓舞正氣的作用,也印證了此說的客觀性。《素問·經脈別論》說:“飲入於胃,遊溢精氣,上輸於脾,脾氣散精,上歸於肺,通調水道,下輸膀胱,水精四布,五經並行”。在慢性腎臟病,由於三焦不利,脾胃運化不及,“風氣”無力鼓舞生髮,升降失常,氣機不利,致使精氣無力遊溢,精微不能佈散,水道不行。基於此,於師認爲,慢性腎病患者,若蛋白尿長期不消,在辨證基礎上配伍防風、羌活、荊芥等味薄之品,可以起到鼓舞正氣的作用,使清陽得升、濁陰得降,對減少尿蛋白,恢復體力可收到明顯效果。對慢性腎炎、紫癜性腎炎尿潛血持續不消者,在辨證基礎上選加防風、羌活等風藥,可使部分日久難愈之小便潛血消除。

六、發越陽氣,養陰血,祛風止癢

慢性腎臟病特別是終末期腎病,因鈣磷代謝紊亂、尿毒證毒素儲留,病人表現爲皮膚乾燥瘙癢、脫屑,此爲祖國醫學津虧血虛生風之證,臨證在養血滋陰補腎基礎上以白鮮皮、地膚子、荊芥、防風等祛風藥治療。慢性腎臟病雖爲本虛標實,以虛爲主,但亦有表現爲實證的方面,陽氣鬱滯的情況下也可表現爲皮膚瘙癢、如有蟲行皮中狀,選用越婢湯、麻黃湯以發越鬱閉之陽氣,則汗出癢止。

於俊生運用當歸芍藥散治療腎臟病經驗

慢性腎小球腎炎:在慢性腎小球腎炎進展過程中, 瘀血與水溼是其病理因素中不可分離的兩個方面, “血與水本不相離”, “血不利則爲水”。臨牀多不同程度地存在水腫、蛋白尿, 並有血瘀表現, 如腰痛固定、舌質紫黯或有瘀斑、瘀點等, 辨證爲溼瘀互結者, 常選當歸芍藥散加減。血瘀明顯者, 加澤蘭、鬼箭羽、益母草等;脾虛明顯者, 加黃芪、黨蔘等。臨牀體會, 慢性腎小球腎炎症見蛋白尿、水腫, 合併高血壓者, 以當歸芍藥散合防己黃芪湯加減, 比單以平肝降壓方藥效果好。
慢性腎盂腎炎、腎結石、梗阻性腎病、腎囊腫、腎積水等, 病機多爲溼熱蘊結下焦, 或氣滯血瘀、瘀水同病, 同時有肝鬱脾虛的表現, 可取當歸芍藥散隨症加減。
女性患者:對於慢性腎小球腎炎、腎病綜合徵女性患者, 於老師常詢問患者月經情況, 把經期先後、量之多少、經色之鮮黯, 均作爲辨證用藥之重要參考。長期蛋白尿不消、水腫, 若月經延後、量少色黯者, 當歸芍藥散可作爲首選, 不少患者在用藥後, 月經調和, 尿蛋白常常也隨之減消。
雷公藤副作用:雷公藤多苷是治療慢性腎炎、腎病綜合徵的常用藥物, 但其不良反應如消化系統損害、月經週期改變等, 成爲腎科醫生臨牀應用的棘手問題。於老師根據多年的臨牀經驗及系統觀察, 認爲雷公藤多苷出現不良反應的病機在於精血受損, 肝、脾、腎三髒功能失調, 提出調肝補腎、健脾利溼、養血活血爲治則, 以當歸芍藥散加熟地黃、肉蓯蓉組成益腎飲, 並進行了益腎飲對雷公藤多苷治療慢性腎小球腎炎減毒增效的系列研究, 證實益腎飲與雷公藤多苷合用治療慢性腎小球腎炎, 可減少雷公藤多苷的不良反應, 增強治療效果。
慢性腎衰竭:可由多種疾病遷延日久發展而來, 中醫學認爲“久病多瘀”、“久病入絡”, 此階段多表現爲腎絡瘀滯證。臨牀觀察到大部分病例有不同程度的血瘀表現, 如面色晦黯或黧黑、肌膚甲錯、腰部有固定痛、舌質紫黯有瘀點、舌下絡脈粗隆迂曲、脈澀等, 同時有面浮肢腫、小便不利、口黏不爽、舌苔白膩或濁膩等溼邪內阻的表現。溼滯血瘀於腎絡, 治宜和絡滲溼、泄濁解毒。於老師認爲, 慢性腎衰竭運用活血化瘀法, 宜選擇具有養血活血和絡作用的藥物, 不宜破血攻伐。概其緣由, 一是慢性腎衰竭多爲本虛標實證, 虛實夾雜,雖有瘀血、濁毒等實邪的表現, 但脾腎等臟腑虧虛是本, 正氣衰弱不耐攻伐;二是慢性腎衰竭多有貧血, 貧血宜養血補血, 不宜破血攻伐。若過用活血破血逐瘀藥, 不但會傷血耗血, 而且有導致出血傾向之弊。基於此, 治用當歸芍藥散加減, 藥用當歸、川芎、白芍、白朮、土茯苓、淫羊藿、制大黃、海藻、六月雪等。臨牀研究表明, 該方能降低慢性腎衰竭患者血尿素氮、肌酐, 延緩慢性腎衰竭進程, 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