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臺灣空軍17日發佈的消息,解放軍當天有7架次軍機進入臺灣“西南空域”。經歷過前兩天的一天28架次解放軍軍機“擾臺”之後,一天7架次原本算不上什麼。不過臺灣媒體還是鬧翻天了。

原因很簡單:當天進入臺“西南空域”的竟然有4架殲-7戰鬥機。這是臺空軍去年9月統計解放軍軍機動態以來,首次記錄到殲-7戰機進入臺“西南空域”。

島內媒體稱,殲-7最早於1966年定型並量產,是解放軍現役最老舊的戰鬥機,已於2006年停產並逐步退役。問題來了:爲什麼解放軍會派這種“古董”戰鬥機“擾臺”呢?

臺灣“風傳媒”網站猜測,會不會是因爲解放軍長期派先進軍機“擾臺”,“對殲-16等既定機種造成機務壓力,必須派出老舊機型作調度調節?”

呃……算了,這種沒智商的問題,老司機實在懶得評論。就一句話,臺灣空軍數量少得多的“二代機”還沒因解放軍“擾臺”被耗完,憑什麼以爲解放軍先進戰機會“先受不了”?

臺灣《聯合報》提出的猜測還稍微靠譜點。

報道稱,臺“國防安全研究院軍事戰略暨產業所長”蘇紫雲說,殲-7不是第一線戰機,從17日的編組來看,唯一可能是做電子對抗的訓練,“目的是要訓練中共沿海航空部隊”。

他認爲,解放軍在新疆設有空軍對抗基地,有很多空戰訓練,也會進行電子戰對抗,但當地環境較乾燥,而沿海空域是海洋大氣條件,空氣溫度和溼度不同,因此猜測解放軍殲-7是在進行“電子對抗科目及裝備調教”。

臺灣“中正大學戰略暨國際事務研究所”兼任助理教授林穎佑認爲,殲-7爲老舊機種,對臺灣並不會造成很大的威脅。殲-16與殲-7新舊機種的搭配,應是另有目的。他認爲,由於運-8遠程干擾機也同時出現,推測“解放軍是測試在有干擾的情況下,新舊機種的聯絡是否會出現問題,並驗證其戰管能力是否通暢”。

臺灣“國立清華大學”榮譽講座教授張延廷則認爲,解放軍是在全方面練兵,派出老舊的殲-7戰鬥機是在表示“不怕臺灣的先進戰機”,同時也是傳達對於電子戰信心在握的意思,“若臺方用導彈攻擊,他們就會用電子戰還擊”。

張延廷說,解放軍將各機型輪流上陣,而非總是出動殲-16等新型戰機,讓各機型輪戰,實現快慢、新舊、高低搭配,多空層多方向對臺灣進行“武嚇、武迫”。

老司機覺得吧,臺灣專家這些猜測也不能說完全沒有道理,但也都有說不通的地方。比如說沿海可以進行電子對抗訓練的空域並不少,爲什麼要在容易被臺灣方面收集電磁訊息的地方搞這種訓練呢?

其實還有個最簡單的猜測:這批殲-7會不會是改裝後的無人型號呢?美國《國家利益》雜誌早就宣稱,解放軍此前曾大量改裝無人駕駛的老式殲-6和殲-7戰鬥機,用於在可能的臺灣衝突中消耗臺軍的防空火力。

應該說,臺灣也不是沒人想到這種可能。“風傳媒”網站稱,“至於有無可能是殲-7機改裝的無人機?臺空軍強調‘是殲-7,不是無人機!’”

雖然臺灣空軍自己首先就堵死了這種猜測。但要老司機說嘛,臺灣空軍憑什麼能分清楚這4架殲-7到底有沒有人駕駛呢?臺空軍此前曾表示,爲避免消耗過大,除非緊急情況,否則將不再出動戰鬥機伴飛“擾臺共機”,臺“國防部”這次也沒有發佈“擾臺”殲-7的真實照片,而是用了一張“資料圖”。

而且還用錯了!這張是殲教-7教練機而不是殲-7戰鬥機……

臺軍也就這種水平的專業素質了。

種種跡象顯示,臺軍這次很可能是“按慣例”沒有派戰機“跟蹤監視”解放軍軍機。而如果不靠人眼近距離識別,臺軍又如何能夠從雷達上識別殲-7戰鬥機到底有沒有人駕駛呢?

老司機嚴重懷疑,臺空軍在前述回覆中,很可能根本沒搞明白殲-7無人駕駛型號的存在,因此得意地強調“我們知道殲-7和大疆那種無人機是不同”。

呵呵。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