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女排时隔多日的首次亮相便带给球迷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不仅球队整体实力有了显著的提高,而且在其他方面也有了不少的变化。比如李盈莹代替张常宁进入首发阵容、主攻和接应反轮不换位等等。其中主攻、接应反轮不换位这样普通而细微的变化看上去并不能给中国女排带来什么帮助,并没有能够引起球迷的注意。但以郎平从来不做无的放矢之事的风格看,即便是细小的变化也有可能意味着重大变革。而反轮不换位这个不起眼的变化便是如此。

中国女排为何需要改变

常规首发阵容已被对手熟知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中国女排在想方设法了解对手的同时,对手也在竭尽所能来研究中国女排。况且中国女排又是奥运冠军,世界排名第一,所以更容易成为"众矢之的"。而就之前中国女排的常规首发阵容看,除龚翔宇和王梦洁之外,大部分球员已经为中国女排效力了六、七年的时间,世界大赛参加无数,其个人的技术特点早已经被对手烂熟于胸。而且郎平利用这些球员所组织的各种战术对手也已经了如指掌。在这样的情况下,中国女排要想在与强劲对手的争夺中占据优势,就必须主动求新求变。如果对手率先做出了改变,那中国女排的处境就危险了,因为中国女排并不善于打遭遇战。

接应位置短板明显

在目前中国女排的各个位置上,副攻线替补和接应位置的替补人选仍是球队最大的短板。但就这两个位置相比较而言,接应位置替补短板更加明显。尽管栗垚在比赛中表现出了一定的冲击力,但大赛经验和防守能力不足的缺点还是成为了她作为龚翔宇替补进军东京奥运会的最大障碍。笔者个人认为栗垚参加奥运会的机会会不大。龚翔宇依然会是中国女排接应位置上的独苗。

龚翔宇作为一名保障型接应,强攻能力一直都是她的短板,当然这个短板是建立在国际比赛和与三大主攻相比较而言前提下的,如果単就国内而言,龚翔宇的强攻能力到目前为止也是独树一帜的存在。然而奥运会中的比赛都是世界顶级球队之间的较量,相对于这些世界顶级球队接应位置的球员而言,龚翔宇的强攻能力显然就有些相形见绌了。所以在过去的三场比赛中我们才看到丁霞一直不停在给龚翔宇喂球的局面,其目的就是为了最大程度上提高龚翔宇的进攻能力。

郎平为什么要做出反轮不换位的改变。

鉴于以上两点,中国女排需要改变。而针对接应位置的短板,郎平才做出了主攻、接应反轮不换位为的变化。而这个主攻、接应反轮不换位的变化不仅能解决接应强攻能力不足的问题,而且还会影响中国女排的首发阵容。所以这个看似不起眼的变化其实真的意味着中国女排的大变革,同时也蕴含着郎平的大智慧。

中国女排之前之所以一直强调边攻的保障能力是因为当时中国女排仅有朱婷一个强攻点,其他边攻在面对欧美强敌时在进攻端很难有所作为,所以郎平在拼进攻能力无果的情况下才无奈做出了放弃多点进攻而重点强调保障的被动选择。然而随着张常宁在强攻能力上的提高以及李盈莹的茁壮成长,中国女排三大主攻手都已经具备了撕开任何对手防线的强攻能力和自我保障能力,所以中国女排已经不再需要超级强悍的保障能力,而是迫切需要解锁右翼的强攻水平,只有右翼的强攻能力和左翼看齐才能真正达到两翼齐飞中间施压的效果。

如果想要将右翼的强攻能力提高到与左翼相同的水平有两选择。一种是解放龚翔宇的一传压力,让其全身心投入进攻。二是用三名主攻手中的任意一人替换龚翔宇。显然自现阶段郎平选择的是前者。但这并不意味着郎平就放弃了后者,而是将后者作为了一手底牌。而这两种选择无论哪一种也只是人员或职能上的变化,对于提高自身实力和给对手造成压力的作用都不大。但如果再加上反轮不换位,那就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了。

首先反轮不换位对对手具有一定迷惑性,而且还能造成对手防守造成一定困难。其次反轮不换位和反轮换位可以交替进行,令对手防不胜防。而如果是张常宁替换龚翔宇出任接应位置,那效果就会更加明显,除以上两种效果外还可以在前排两点攻时形成后排两点攻。三大主攻手都具备超强后排进攻的能力,这一点在比赛中已经得到了体现。或许有朋友会说反轮也会减弱错位攻手的攻击力,那是您可能是忘了郎平一直都在强调边攻手要主攻接应两个位置都能打的要求。

总结

有变革就有提高,同时也会有牺牲,鉴于中国女排战术上的变革,恐怕就要牺牲张常宁的常规首发位置了。这是因为张常宁在四大边攻手中是主攻、接应两个位置切换最为自如的球员,无论这两个位置哪一个位置上的首发球员出现问题,张常宁替换上场后都能轻松应对。况且在中国女排中后发的并不一定就是替补,也有可能是郎平手中的底牌。所以是先发还是后发没有必要看得很重,不是吗!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