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

6月17日,中國平安發佈公告稱,近日收到持股5%以上股東卜蜂集團通知,其H股遭到該股東減持約1.83億股。中國平安是A+H兩地上市的保險龍頭企業,此次H股遭到股東減持,套現人民幣近140億元。

日前,萬億保險巨頭中國平安遭到股東大舉減持的消息引發市場關注。中國平安是A+H兩地上市的保險龍頭企業,此次是H股遭到股東減持近1.83億股,套現人民幣近140億元。

受此影響,中國平安今日A股和H股股價紛紛下挫。事實上,今年以來,中國平安的股價屢屢縮水,日前在公佈今年前五個月保費收入情況後,其股價更是大跌逾3%,創下近一年來新低。

如今,股東大舉減持的背後,究竟釋放出什麼信號?

01

遭單一大股東大舉減持

昨晚(6月17日),中國平安發佈公告稱,近日收到持股5%以上股東卜蜂集團通知,2021年1月1日至6月16日期間,其H股遭到該股東減持約1.83億股,佔公司總股本的比例達到1%。

根據公告,今年1月1日時,卜蜂集團尚持有中國平安H股約14.35億股,持股比例爲7.85%。

而此次減持後,該集團持有的中國平安H股股份已降至約12.53億股,持股比例亦同步降至6.85%。

今年1月1日至6月16日,中國平安H股的區間成交均價約爲90.81港元。若按此均價計算,卜蜂集團本次減持1.83億股,套現金額約166.18億港元,摺合人民幣約138億元。

實際上,中國平安股權較爲分散,公司沒有控股股東,也不存在實際控制人。但卜蜂集團卻通過旗下多家子公司間接持有中國平安股份,是中國平安最大的單一股東。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本次減持也並非卜蜂集團第一次減持中國平安。

早在今年年初,中國平安就曾公告,在2020年3月1日至2020年年底,卜蜂集團通過旗下子公司減持其H股約2.2億股。

而在此之前,截至2020年3月1日,卜蜂集團持有中國平安H股股份約16.56億股,持股比例也高達9.06%。

需要指出的是,卜蜂集團其實很早就出現在了中國平安5%以上的股東之列。早在中國平安2014年年報中,卜蜂集團就曾持有中國平安9.81%的H股股份。

這意味着從2014年末至2020年3月初,5年多的時間內卜蜂集團才累計減持中國平安約0.75%的股份。而2020年3月份以來,不足一年半的時間,卜蜂集團就減持了中國平安2.21%的股份。

卜蜂大舉套現離場的背後,究竟意欲何爲?

資料顯示,卜蜂集團成立於1976年,是一家泰國公司,在中國境內就是正大集團。

官網顯示,正大集團的業務以農牧食品、批發零售、電信電視三大板塊爲核心,同時還涉足金融、地產、製藥、機械加工等10多個行業和領域。目前集團業務遍及全球100多個國家和地區,員工約35萬人,2019年全球銷售額約680億美元。

02

股價七連跌 今年已跌近24%

事實上,近一年多來,中國平安遭到此前長期持股的單一大股東大舉減持,其股價走勢可想而知。

昨晚中國平安才發佈的減持公告,今日股價便有所反應。截至6月18日收盤,中國平安A股和H股股價紛紛下挫,A股日跌1.74%,H股日跌1.65%,跌幅均超1.5%。

事實上,今年以來,中國平安的股價一直非常低迷,A股已累計跌近24%,而港股已累計跌近17%。

就拿近幾個交易日來說,自6月9日以來,中國平安A股已經7連跌,從6月8日的收盤價70.28元,一路跌到6月18日的收盤價65.1元,七天市值蒸發逾616億元。

有業內人士表示,“中國平安大跌背後的邏輯很清晰,就是基本面羸弱加上當前平安正在面臨壽險行業改革轉型,未來不確定性因素多。”

值得一提的是,在端午後的首個交易日(6月15日),中國平安的股價就曾大跌逾3%,一度創下近一年來新低。而在端午期間,中國平安剛剛公佈了今年前5個月的保費收入,情況不容樂觀。

數據顯示,2021年前5個月,中國平安累計實現原保險保費收入3610.82億元,同比下降5.66%。

其中,子公司平安財險、平安人壽、平安養老、平安健康在2021年前5個月分別實現原保險保費收入1091.26億元、2359.61億元、109.14億元、50.81億元,同比增幅分別爲-8.81%、-4.19%、-14.43%和25.12%。

顯然,四家子公司中,有三家保費收入呈現下降趨勢,且降幅較大。

從中國平安2020年年報和2021年一季報的業績來看,表現也是差強人意。中國平安2020年全年營收13214.18億元,淨利潤1431億元,同比下降4.2%,遠不及市場預期。

而今年一季報中,公司實現淨利潤272.23億元,雖然同比增長4.5%有所回暖,但對比其他同行的增速也略顯遜色(中國人壽淨利潤同比增速67%,新華保險36%,中國人保42%),基本面依舊羸弱。

對此,有業內人士表示,目前平安的壽險改革正在推進中,未來一段時間都存在着較大的不確定性,加上當前負債端壓力比較大,代理人連續三個季度出現下滑等劣勢,股價表現在未來一段時間內或仍舊承壓。

聲明:文章不構成投資建議,轉載請註明出處。

本文僅作爲知識分享,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任何人據此做出投資決策,風險自擔。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