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康復師缺口巨大 八部門共同推進康復醫療發展

本報(chinatimes.net.cn)記者于娜 北京報道

爲全面推進健康中國建設、實施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國家戰略,保障和改善民生,國家衛生健康委、國家醫保局、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等8部門出臺的《關於加快推進康復醫療工作發展的意見》(下稱《意見》)提出,力爭到2022年,逐步建立一支數量合理、素質優良的康復醫療專業隊伍,每10萬人口康復醫師達到6人、康復治療師達到10人。到2025年,每10萬人口康復醫師達到8人、康復治療師達到12人。這也從一個側面反映了目前國內康復醫療人才存在巨大缺口。

同時《意見》提出康復醫療服務能力穩步提升,服務方式更加多元化,康復醫療服務領域不斷拓展,人民羣衆享有全方位全週期的康復醫療服務。

北京市老齡委專家委員會委員鄂俊宇向《華夏時報》記者表示,《意見》制定實施代表了國家頂層設計對康復醫療發展的重視,尤其社區和居家康復醫療服務急需填補空白,目前還沒有形成從醫院到社區、家庭的康復醫療體系建構。隨着公衆對康復理解和認知的不斷提高,巨大的服務需求和人才缺口的矛盾是首要解決的問題之一。

康復醫療人才告急

據業內統計,慢性期康復市場每年都在“翻跟頭”似增長,即至少每年會有一倍的增長。2017年,全國較有名氣的康復診所品牌在20家左右,全部品牌大概有50家。2020年,全國已經有200家品牌店面,非專業的多達三四百家。即便受疫情影響,該行業全年收入比上年增長50%,店面數量也增長至少20%。

另據觀研天下數據研究中心的報告,在2011年全國就有1.549億人有康復需求,其中老年人就有近一億,而隨着老齡化進程的加快,這個需求也越發強烈。

與此同時,不論是公立的康復醫院、門診,還是民營的康復醫療服務機構,都面臨人才緊缺問題。人才瓶頸已經是推進國內康復醫療事業發展的一個急需解決的痛點。

“行業裏一直都急需康復醫療專業人才。”源自在康復CEO李敬崴告訴《華夏時報》記者,他此前還曾任英智康復集團副總裁。特別是民營康復機構非常渴求康復醫師,因爲開機構必須具備一位有五年以上資格的主治醫師。現在市場最缺的就是康復醫生,如果有康復醫生證的話,在市場上十分搶手。

對於加強康復醫療人才教育培養,《意見》提出,有條件的院校要積極設置康復治療學和康復工程學等緊缺專業,並根據實際設置康復物理治療學、康復作業治療學、聽力與言語康復學等專業,增加康復治療專業人才培養供給,注重提升臨牀實踐能力。鼓勵在臨牀醫學專業教育中加強醫學生康復醫學相關知識和能力的培養,普及康復醫學專業知識。持續推進康復醫學科住院醫師規範化培訓,探索開展康復醫學科醫師轉崗培訓,增加從事康復醫療工作的醫師數量。

同時,調動康復醫療專業人員積極性。醫療機構要建立完善康復醫療專業人員管理制度。健全以崗位職責履行、臨牀工作量、服務質量、行爲規範、醫療質量安全、醫德醫風、患者滿意度等爲核心的績效考覈機制,將考覈結果與康復醫療專業人員的崗位聘用、職稱晉升、績效分配、獎勵評優等掛鉤,做到多勞多得、優績優酬,調動其積極性。

李敬崴表示,目前,數個醫學院校均已經開始建立獨立的康復學院、甚至是康復大學,民辦康復專業機構也已經雨後春筍般出現,相信人才短缺問題在不久的將來就可以得到解決。

另外他認爲需要引起注意的一點是醫療人才的培養需要經歷比較漫長的過程,一個合格、有經驗的康復師應該至少需要經歷五年以上的磨練。因此,如何快速培養一個具備專長、能力突出的康復師比一味追求數量更加重要。

推動多元化服務產業

康復市場分爲剛需和亞剛需市場。剛需市場最直接的是指術後市場,比如骨科和心臟手術的術後康復就是患者的必需品,他們最直接的需求是術後最大程度的功能恢復。此外,鄂俊宇認爲還應該強調在生活中康復、居家康復和終生康復的理念,將康復服務延伸至家庭、社區。

《意見》提出,創新康復醫療服務模式,積極發展社區和居家康復醫療。鼓勵有條件的醫療機構通過“互聯網+”、家庭病牀、上門巡診等方式將機構內康復醫療服務延伸至社區和居家。支持基層醫療機構豐富和創新康復醫療服務模式,優先爲失能或高齡老年人、慢性病患者、重度殘疾人等有迫切康復醫療服務需求的人羣提供居家康復醫療、日間康復訓練、康復指導等服務。

失能、半失能老人、殘疾人對康復輔助器具需求量較大,2016年國務院印發了《關於加快發展康復輔助器具產業的若干意見》,推進康復醫療服務和康復輔助器具配置服務深度融合。

雲計算、大數據、物聯網、智慧醫療,藉助信息化手段創新發展康復醫療服務新模式、新業態、新技術,提高康復醫療服務效率已經是產業潮流趨勢。

《意見》明確提出推動康復醫療相關產業發展。鼓勵各地通過科技創新、產業轉型、成果轉化等方式,結合實際和特色優勢,培育康復醫療相關產業。優先在老年人、殘疾人、傷病患者及兒童等人羣的康復醫療方面,推動醫工結合。積極支持研發和創新一批高智能、高科技、高品質的康復輔助器具產品和康復治療設備等,逐步滿足人民羣衆健康需要。

鄂俊宇表示,有了居家康復環境,康復輔助器和遠程技術支持,才能讓社區居家康復得以完整實現。

另外,李敬崴表示,在康復板塊中,一些由專有技術形成的特色商業模式也在全球出現了。比如,整脊是美式康復裏的一個手法,後來逐漸變成一個單獨的門診業務。還有普拉提,普拉提最初是康復師研發的一套訓練體系和設備系統,後來演變成了一個產業。拉伸也是一個例子,現在已出現了專門的拉伸館,把運動拉伸變成了一個商業模式。

不過,再好的模式和服務,沒有支付保障體系支撐也是“畫餅充飢”。對此,《意見》提出加大支持保障力度,統籌完善康復醫療服務價格和醫保支付管理。將康復醫療服務價格納入深化醫療服務價格改革中統籌考慮,做好相關項目價格的調整和優化工作。指導各地落實康復綜合評定等29項醫療康復項目,加強醫療康復項目支付管理,切實保障羣衆基本康復醫療需求。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