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湖北十堰燃氣爆炸事故引發多地排查整治

經濟觀察報記者高歌6月13日早6點30分許,湖北省十堰市張灣區豔湖社區菜市場發生燃氣爆炸事故,造成多名羣衆死傷。

6月18日,“十堰發佈”微信公衆號公佈事故初步調查結果,發生事故的天然氣管道系十堰東風中燃城市燃氣發展有限公司所有,該公司安全管理制度不健全,責任不落實,未嚴格執行燃氣管道巡線檢查制度,相關設備運行存在嚴重缺陷。十堰市公安機關對包括十堰東風中燃城市燃氣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黃某在內的8名犯罪嫌疑人採取刑事拘留措施。

燃氣是指作爲燃料使用並符合一定要求的氣體燃料,包括天然氣(含煤層氣)、液化石油氣和人工煤氣等。從終端消費側說,至少可分爲兩類:管道燃氣和瓶裝液化石油氣。從兩者的理化性質角度出發,一般而言,天然氣的安全性要優於液化石油氣。

城市燃氣經歷30餘年的發展,一個大方向是,管道氣的事故率以及傷亡率在逐年下降。數據可以說明問題。

根據中國城市燃氣協會下屬的燃氣安全與服務發佈的《全國燃氣事故分析報告》(2020年全國綜述),2017年至2020年,燃氣行業用戶事故率從0.297(起/十萬戶)下降至0.159(起/十萬戶),管網事故率從0.319(起/千公里)下降至0.157(起/千公里)。

上述報告通過各數量對比分析得出的趨勢顯示:液化石油氣事故數量和傷亡數量佔比較高;用戶事故風險是燃氣行業最主要的安全風險,軟管問題尤爲突出,是引發事故的主要原因;第三方破壞是管網事故的主因,傷亡比例相對較高的場站事故則屬於安全生產責任事故,故需堅決遏制。

“6·13”燃氣爆炸事故之後,廣東、浙江、福建、江蘇、山地、湖南多地展開安全生產隱患排查整治工作。安全之餘,有關天然氣終端改革的一些現實問題也再度浮現。

燃氣安全“物與人”

管道燃氣安全牽涉很多具體的細節和技術問題,但從大方向來說,包含“物和人”兩個核心方面,物料從施工端到使用端均有涉及,新建的燃氣工程,從管材、接頭等材料等選擇,只要按照行業或公司等內部技術規範,用合格的產品嚴格按照工藝規範設計要求施工,就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從源頭杜絕此類事故。

燃氣安全的源頭在工程端,新建燃氣工程需要從開始就遵從施工規範,根據當地的具體情況,選擇外架管道或埋地。但在前幾年農村“煤改氣”推廣過程中,部分區域存在遺留問題。接受經濟觀察報採訪的人士均表示對河北農村“煤改氣”或存安全隱患的擔憂。

北京京田宏遠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于田磊在接受經濟觀察報採訪時表示,目前河北“煤改氣”處於收尾階段,但戶內仍然存在很大的安全隱患,以電磁閥和燃氣泄露報警器爲例,河北保定某村按照要求安裝的用戶數屈指可數,而即便安裝也不時時插電,因爲“怕費錢”。

根據《城鎮燃氣管理條例》,燃氣燃燒器具是指,以燃氣爲燃料的燃燒器具,包括居民家庭和商業用戶所使用的燃氣竈、熱水器、沸水器、採暖器、空調器等器具。燃氣用戶應當遵守安全用氣規則,使用合格的燃氣燃燒器具和氣瓶,及時更換國家明令淘汰或者使用年限已屆滿的燃氣燃燒器具、連接管等。

在燃氣燃燒器運行使用的過程中,對於民用的燃氣竈,目前推廣安裝具有熄火保護功能的安全竈具、自閉閥、泄漏報警切斷裝置。但在工商業領域,據經濟觀察報瞭解,目前沒有強制的要求和規定,多以“鼓勵”安裝爲主。

各省的情況略有差異。今年5月,河北省政府辦公廳印發《河北省城鎮既有管道燃氣用戶加裝安全裝置工作方案》,計劃自2021年4月至2022年底,利用2年左右時間,爲城鎮既有管道燃氣用戶(包括城鎮既有住宅、單位燃氣用戶)加裝具有自動切斷功能的安全裝置,強化燃氣行業安全管理,堅決防範事故發生,切實保障用氣安全。

對此一位燃氣行業從業人士對經濟觀察報表示:“工作方案是否能夠落地,還需繼續觀察,因爲這個文件只提出要加裝,並沒有說錢從哪裏來。”

上述文件提出,各地要制定具體實施方案,健全正向激勵體系,發揮激勵引導作用,結合本地實際建立政府、企業、居民合理分擔城鎮既有住宅加裝安全裝置費用的機制;單位燃氣用戶自行承擔所需費用,不得增加低保戶、特困供養戶等的經濟負擔。

燃氣公司專門負責安檢和技術的工作人員首先數量上要夠,更主要的專業素質上要過硬。安全管理規章制度方面,從住建部到安全應急管理部門皆有相應的規範、制度、標準和法律,城市燃氣公司不論規模大小也有自身的規章制度。

與此同時,一線操作工人的素質提升也很重要,應該避免燃氣巡檢或入戶檢查的員工習慣性地憑經驗幹活。“有些老燃氣和煤氣公司留下來的一線操作工人年齡偏大,培訓再多、制度再多,他也憑經驗來幹活,總會覺得說我做了20年30年燃氣,就沒有危險,很可能沒有嚴格按照相關的操作規範,因此也需要提升一線操作人員的意識。”上述人士說。

安全管理與經濟效益

燃氣行業經過多年發展,業已成熟,但薄弱環節在哪裏?

楊常新認爲,燃氣安全事故從客觀上說,是個概率事件,截止2020年底,全國(不含港澳臺)有近2億戶管道氣用戶,很難做到“0事故”。但是,如果所有燃氣安全管理的規章制度都能夠被嚴格執行、落地,則可能可以避免導致衆多人員傷亡的重大事故。而規章制度在現實中不一定能夠完全落實,其中一個可能的原因是:在近年國家對城燃行業盈利水平持續“強監管”的背景下,部分城燃公司盈利能力下降,安全投入不足。

城燃隸屬於市政公用事業的範疇,由規模不等的數量龐大的企業構成。從企業經營的角度看,首先要有穩定的盈利,纔可能有穩定的安全管理投入;其次,每筆投入都要覈算其產出。而在安全方面的投入不會帶來任何直接經濟效益,“不出事”是安全投最直接的產出。因而不同的燃氣公司在安全方面的投入就會有所差別。

以老舊管道改造爲例,在氣源改爲天然氣之前,很多城市的管道是鑄鐵管,在置換爲天然氣後,最安全的做法是將鑄鐵管全部更換爲鋼管或PE管。“但並不是所有的公司都會選擇更換,因爲更換的投入非常大,造價或許比新建管道還貴。”

港華燃氣爲例,在2013年啓動全國範圍內的“鑄鐵管改造”行動,集團統一部署,強制要求100多家成員企業在3年內完成全部改造工作。對於新、小成員企業的安全投入資金壓力,集團會給予支持。從1994年進入內地城燃業務開始,港華燃氣對成員企業的考覈過程中,就將安全指標排在第一位,其重要性大於經濟指標。

如若存在一些企業,對於其下屬企業的考覈將經濟效益置於首位,那麼對於其旗下的很多中小燃氣企業,在支出項上就有可能“能省則省”。安全管理需要常年累計投入,如果相關投入本就不足,即便有掛在牆上的制度,卻不能實際落地,那這些企業發生事故的概率自然就高。

從城燃行業發展的大背景來看,自2017年國家啓動新一輪油氣體制改革以來,國家發改委陸續出臺了針對城燃公司配氣價格按照“准許收益率不超過7%”、燃氣工程安裝費“毛利不高於10%”的價格監管政策。

6月9日,國家發改委發佈《天然氣管道運輸價格管理辦法(暫行)》,其中規定該辦法出臺後首次覈定價格時,國家管網集團的准許收益率按8%確定,後續將統籌考慮國家戰略、行業發展需要、用戶承受能力等因素動態調整。

深圳市博軼諮詢有限公司總經理楊常新認爲,從國家監管角度來說,城市燃氣屬於公共事業領域,具有自然壟斷性質,政府進行價格監管,但是否要採用全國性的“一刀切”的方式將准許收益率和工程費毛利率切得這麼低?比如,同樣是管道輸配的價格監管,對跨省長輸管線的收益率定的是8%,城燃管道的就是7%。

城市燃氣的業務相比國家管網長輸管道業務而言更爲複雜,因爲後者的下游用戶數量有限且較爲專業。而城市燃氣企業連結千家萬戶,用戶的安全意識普遍有限,因而城市燃氣的終端運營成本實際更高。

城市燃氣的規模效應明顯,大中城市燃氣公司效益同縣城的燃氣公司差異很大,同樣的7%和10%的標準,對於大中型公司或許只意味着利潤變薄,而對於很多中小規模燃氣企業來說可能就是“生死攸關”,它們由此對於“看不見”的安全投入可能會存有僥倖心理,埋下一定的安全隱患。

國家推進天然氣產業“市場化”改革的大方向是對,但是過快的、“一刀切”的政策導向或將不利於整個城燃行業的健康發展。

上述人士說,城市燃氣行業並不是一個暴利的行業。國家出臺相關政策要客觀面對行業特點、企業發展規律,在深化改革、降低全社會用氣成本的同時,也要確保能讓城燃公司有合理回報和穩定的營收,這樣企業纔能有再投資的積累,包括安全投入,行業才能健康、持續發展。

于田磊對經濟觀察報記者表示,在目前低價中標的導向下,疊加天然氣終端價格的降低,將會在整個產業鏈上層層傳導,比如城市燃氣公司的PE管材供應商,利潤目前也被壓縮得很嚴重,原本就只能賺到加工費,現在基本賺不到太多的錢,因爲大公司也在壓縮利潤,“來料加工”的模式下,很難說用料沒有以次充好,小企業如何操作更加不得而知。

燃氣配送的“最後一公里”問題

有關燃氣配送最後一公里的公平開放也時有討論。

一個觀點是,過去十餘年間,城市燃氣用戶主要以居民、工商和公共服務業用戶爲主,需求剛性且民生色彩濃厚成爲燃氣行業需要特許經營的基礎。但由於目前用戶類別及用氣性質發生了較大的變化,工業、大型發電、分佈式能源等項目,這些領域具有典型的私人物品特徵,應該由用戶自主選擇供氣。

5月25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出臺《“十四五”時期深化價格機制改革行動方案》,提及“積極協調推進城鎮燃氣配送網絡公平開放”,這是此前綱領性文件中沒有涉及的說法。

城市燃氣的配送網絡在城燃企業之下,推進城鎮燃氣配送網絡公平開放被認爲是解決最後一公里的公平開放問題,諸如低利用率管道的開放;對於管輸能力不足情況下,管道建設與燃氣特許經營權的衝突;對於配氣環節配氣費的核準等。

但若將城市燃氣特許經營制度取消,全面引入市場競爭機制,可能出現的局面之一是,民商用氣因爲服務複雜、成本高、安全責任重大且經濟性有限而成爲“雞肋”,現有的趨勢就是五大城燃企業以及中石油中石化旗下的城燃企業“攻城略地”的目標都是以工業大用戶爲主。

因此有關“積極協調推進城鎮燃氣配送網絡公平開放”,上述人士認爲,這部分還需要更加合理,全面且具體的機制或規範等來支持。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