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 丨 科大訊飛吳江照:現階段AI發展已趨於理性

原標題:科大訊飛總裁吳曉如: 系統創新的閉環與開放

編者按

2021年正值建黨100週年,是“十四五”開局之年,也是強國戰略、自主創新戰略的關鍵一年。

世界紛繁變化,難擋中國復興強大。在這樣的歷史重大變革期、機遇期,21世紀經濟報道獨家策劃推出貫穿全年專題《通往偉大之路:大國創新100強》系列報道,通過篩選、報道全國戰略行業重點企業和優秀企業家,爲中國不斷攀登新高峯的壯麗征程助力。

本期推出的是科大訊飛和美的集團專訪,敬請關注。

6月9日,科大訊飛度過了自己的22週歲生日。

22年間,從曾經名不見經傳的大學生初創企業,到如今國內知名的智能語音與人工智能龍頭,從早期創業時憧憬“讓機器能聽會說,能理解會思考,用人工智能改變世界”,到如今進一步將使命延伸至“用人工智能建設美好世界”,科大訊飛一路成長而來,見證着我國智能語音與人工智能產業的破殼、蛻變與騰飛。

如今,適值建黨一百週年與“十四五”開局之年,科技創新被提至前所未有的高度。作爲創新技術的代表性企業科大訊飛,對智能語音、技術創新以及自身的業務發展,也有了更深入的思考。

“在‘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以及近期召開的院士大會中,科技創新都被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獨家專訪時,科大訊飛總裁吳曉如表示,“規劃綱要中提出,科技創新是整個國家發展戰略的核心,並且特別提出了科技的自立自強是未來國家發展的戰略支撐。習總書記在院士大會上強調的,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經濟主戰場、面向國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不斷向科學技術廣度和深度進軍,也爲我們的科技創新指明瞭主攻方向。”

在創新的氛圍下,科大訊飛面對未來也更有底氣。今年2月,科大訊飛董事長劉慶峯明確提出“十億用戶、千億收入、萬億生態”的“十四五”奮鬥目標。劉慶峯強調,在向奮鬥目標邁進的過程中,系統性創新和戰略根據地是最重要的成長路徑,也是支撐科大訊飛業績高速增長最核心的兩個引擎。

對技術創新的投入,無疑是固本之基。“在重大經濟和民生活動,尤其是在國家戰略層面的技術創新領域,未來科大訊飛的技術創新會邁入深水區。”吳曉如指出,“我們要大力加大這方面的技術研發,在人工智能源頭技術創新基礎上,爭取不斷地突破。”

源頭創新和應用創新雙輪驅動

1999年6月,在安徽省合肥市的一間出租小屋內,劉慶峯與他的同學們以300萬元的資金,成立了安徽硅谷天音科技信息有限公司,即如今的科大訊飛。

彼時,我國智能語音還難言產業,科大訊飛也只是個初創企業。不過,儘管尚且默默無聞,那時的科大訊飛,便意在創造足以代表國家未來參與全球競爭的、高附加值的核心價值。

“搶跑”的科大訊飛看準了未來的方向。時針指向新世紀,尤其是在第二個十年之際,伴隨着我國移動互聯網的迅猛發展,以及中國智能語音助手應用的不斷滲透,我國智能語音市場規模開始迅猛提升。賽迪顧問數據顯示,2019年中國智能語音市場規模達到144.4億元,同比增長54.1%。

科大訊飛則以其全球領先的自主核心技術,成爲當前智能語音領域的佼佼者,不僅在中國語音技術市場佔據70%的市場份額,在全球智能語音市場也僅次於Nuance、谷歌、蘋果和微軟,位列第五。2018年至2020年,科大訊飛在智能語音領域獲得近10項國際AI賽事冠軍。

同時,科大訊飛的技術創新並非“空中樓閣”。目前,科大訊飛在教育、醫療、智能辦公、智慧城市等應用場景實現了源頭創新與產業應用的良性互動,在不斷擴大的應用規模中形成“算法-數據”的持續閉環迭代。

“回顧過去的20多年,我們一直強調‘頂天立地’,技術頂天,應用還是要立地。”吳曉如表示,“科大訊飛始終強調源頭創新和應用創新的雙輪驅動。”

在應用落地方面,科大訊飛主要通過核心研發平臺、探索性方向的業務孵化以及開放平臺上的創業團隊三個層面加以實現。

2010年,科大訊飛在業界發佈以智能語音和人機交互爲核心的人工智能開放平臺——訊飛開放平臺,爲開發者提供一站式人工智能解決方案。截至2021年5月31日,訊飛開放平臺已開放415項平臺能力,聚集超過 210萬開發者團隊,總應用數超過112萬,累計覆蓋終端設備數32億+,AI大學學員總量達到51.6萬,以科大訊飛爲中心的人工智能產業生態持續構建。

“科大訊飛一直重視技術創新,不僅獲得了各類技術比賽的絕對優勢,也在爲產品在市場的推動和應用提供了良好的前提環境。”吳曉如表示。

實踐“721研發投入模式”

對於創新的投入,科大訊飛長期以來不遺餘力。

據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統計,科大訊飛的研發支出從2016年的7.09億元增長至2020年的24.16億元,年複合增長率高達35.87%,研發支出佔營收比例長期維持在20%左右。

不過,創新並非單純的資金投入,如何構建有效的創新體系纔是應有之義。

吳曉如介紹,科大訊飛的創新體系分爲三大環節,首個環節面向未來一至三年的產品研發,由各個業務線、產品部門去負責。“在科大訊飛有各個事業部,各個事業部有自己的研發隊伍,研發隊伍就是要面向我們實際要解決的問題,我們講要回歸到行業價值的產品,在這個方面來說它更多的是一個應用型技術的攻關。”

第二個環節,則偏重未來三至五年的應用研發,由訊飛研究院負責。“基於這些支撐,我們在整個核心技術研究上,突破了人工智能的一系列技術創新,如認知智能、語音圖像識別等,通過技術的不斷創新,使得我們的技術水平能夠站在國際的前列。”吳曉如表示。

此外,科大訊飛創新的第三個層級,是堅持走以企業爲主體、產學研合作的創新道路,面向未來五到十年甚至更遠的前瞻性探索。“產學研合作,從科大訊飛誕生時就蘊含在基因中。”吳曉如指出,“1999年,科大訊飛從中國科技大學的實驗室中走出時,就跟中科大建立聯合實驗室,發展智能語音技術。”

在面向市場佈局技術研發的路上,科大訊飛還先後與清華大學、社科院語言所、科學院聲學所、哈工大等科研院所及學校建立聯合實驗室,進行產學研合作。在產學研機制與高額投入下,科大訊飛方纔在人工智能科技前沿“無人區”不斷取得進展,在源頭核心技術上掌握主動和保持先進。

同時,吳曉如介紹,在資源投入上,科大訊飛以市場導向分配“彈藥”,遵循“721研發投入模式”。“上市以後,我們每年拿出20%以上的營收投入到研發中,其中70%的資源投入當前的主導產品,20%投入戰略新產品,10%投入探索型的、不追求一定要有回報的方向,它可以很自由地探索未來。”

由此,科大訊飛形成三位一體的閉環創新體系,從基礎研究到核心技術研究,再到前瞻技術研發,推動科大創新技術“車輪”的持續向前。

系統性創新需要三大支撐

創新無疑是我國面向未來的關鍵變量。

全社會研發經費投入年均增長7%以上、基礎研究經費投入佔研發經費投入比重提高到8%以上、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佔GDP比重超過17%……“十四五”規劃綱要的一系列具體數字背後,凸顯出“打好關鍵核心技術攻堅戰”的決心。

何謂關鍵核心技術?規劃綱要給出了方向:要瞄準人工智能、量子信息、集成電路、生命健康、腦科學等前沿領域,實施一批具有前瞻性、戰略性的國家重大科技項目。

吳曉如認爲,這些前沿技術對於國家經濟社會的發展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尤其是底層核心技術。“高質量發展的核心是掌握產業的話語權,而前瞻性、戰略性的國家重大科技項目可以說是在爲產業話語權掙時間、掙空間。”

而在進行關鍵技術攻堅過程中,吳曉如提出需要構建系統性創新。“過去,人工智能企業一直在各關鍵技術點上進行持續的創新突破,基於單點技術創新解決局部應用場景需求。但要解決社會發展中的重大命題,必須搭建一個系統性的舞臺。這不僅是技術問題,更是包括關鍵的場景、需求、資源、教研以及管理模式的‘一盤棋’。”

吳曉如表示,系統性創新的構建,需要三大要素的支持,包括單點核心技術跨越鴻溝能力、創新鏈條上關鍵技術的深度融合能力和重大系統性命題的洞察解析能力。“關鍵的多項核心單點技術從0到1的突破,加上底層認知智能的融合貫穿,才能夠實現系統性創新。從人工智能領域而言,需要結合典型規模化應用的重大牽引實現系統性創新。”

目前,在系統性創新上,科大訊飛已經開始有所實踐。據介紹,科大訊飛已牽頭成立了長三角人工智能產業鏈聯盟,推動長三角人工智能產業的融合發展,聯盟成員已經擴容至60家單位,包括人工智能骨幹企業、高校、科研平臺、行業協會、社會機構、智庫組織等相關單位,覆蓋產業鏈的各個環節。

“只有系統性創新能力提升,才能形成產業核心競爭力,並最終使科技創新成果在產業一線廣泛應用,讓人工智能帶給人民羣衆更多生活便利。”吳曉如強調。

(作者:楊清清 編輯:張偉賢)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