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星攬月,牧舟太空。6月17日9時22分,神舟十二號成功發射。18時48分,航天員聶海勝、劉伯明、湯洪波先後進入天和核心艙,標誌着中國人首次進入自己的空間站。

神舟十二號飛行任務是我國載人航天工程立項以來第19次飛行任務,也是我國空間站階段的首次載人飛行任務,承上啓下,十分關鍵。其意義重大,備受國人矚目。

記者梳理發現,此次成功發射的背後,同樣少不了山東和山東人的付出和努力,其中的“齊魯元素”也在默默助力。此外,從“齊魯雙星”升空到“東方航天港”的建設,山東也正在積極部署自己的航空航天產業,山東各地市也因地制宜加快步伐,不斷貢獻着中國航天事業中的“山東力量”。

飛天路上的“齊魯元素”

6月17日上午9時22分,神舟十二號載人飛船從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升空,310秒左右,衛星和火箭進入青島上空。作爲本次任務主力測控站點的西安衛星測控中心青島測控站,圓滿完成跟蹤測量與飛船入軌關鍵指令發送,助力“神箭”發射成功。

按照我國載人航天工程整體規劃,1996年4月1日,西安衛星測控中心青島測控站應運而生,並一直擔負飛船入軌前關鍵跟蹤弧段以及在軌運行階段的測控工作。從“神一”到“神十二”,100%的測控成功率的背後都來自這個位於我國大陸最東部的固定測控站。

位於山東煙臺的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五院513所是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的主要研製單位之一,先後參與了中國神舟一號到神舟十一號、天舟一號、天宮一號、天宮二號和新一代載人飛船、空間站天和核心艙、天舟二號貨運飛船等全部載人航天工程型號的研製任務。該所在空間站神舟十二號飛船中承擔了儀表控制器、控制器產品、寬波束中繼S終端、斷接器等多項產品的研製工作。目前共458臺/套單機產品實現在軌應用。

嫦娥五號着陸器和上升器組合體全景相機拍攝五星紅旗在月面成功展開。供圖:國家航天局

去年12月,“嫦娥五號”着陸器攜帶的一面五星紅旗在月面成功展開,宣告嫦娥五號在月球採樣工作順利完成。而這面在正負150攝氏度的溫差下仍然能保持不褪色的五星紅旗,它的背後同樣是令人自豪的山東元素。爲確保中國航天史上第一面織物國旗能夠在月球上成功展示,科研團隊以煙臺泰和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的高性能芳綸纖維材料爲基礎,運用相關技術,歷經無數次試驗研製,最終成功製備出高品質月面展示國旗面料。

5月15日7時18分,“天問一號”探測器成功着陸於火星烏托邦平原南部,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着陸火星圓滿成功。在這一國家重大科研工程背後,青島海麗雅集團有限公司爲“天問一號”提供着陸傘繩連接技術、研發並提供特種彈性繩索以用於着陸器耐衝擊試驗。這兩項工作都作用於探測器進入火星大氣後安全着陸這一最核心環節。

探索宇宙是全人類的共同夢想。從“嫦娥”奔月,到“天問”探火,從載人航天到逐夢星辰大海,除了航天科技、航天製造方面的貢獻外,山東亦在不斷輸送航天人才。

主持研製中國第一顆人造衛星“東方紅一號”、“神舟”飛船首任總設計師戚發軔,祖籍山東龍口;張建啓,曾任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發射場系統總指揮,酒泉衛星發射中心主任,山東曹縣人。2013年6月11日17時38分,中國女航天員、山東煙臺人王亞平和聶海勝、張曉光乘神舟十號進入太空…… 其中,王亞平2014年曾乘載神舟十號進入太空,完成“太空授課”等任務,時隔八年,王亞平再次受命作爲備份航天員,以確保神舟十二號發射任務的有備無患。

不斷髮力的山東航空航天業

除了神舟十二號中的山東元素外,山東在航空航天產業積極發力,爲本省農業、生態等方面的發展提供空天技術支持,山東衛星遙感應用產業生態也正逐步顯現。

4月27日,齊魯衛星一號和齊魯衛星四號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點火升空,這是山東首次發射由自身研製的高分辨率商業遙感衛星。此次衛星發射,爲生態環境保護、自然資源普查、農業生產檢測等提供精準分析,在輔助應急管理、防災減災等方面也提供助力。據悉,今年年底明年年初,將擇機發射齊魯二號和齊魯三號兩顆光學衛星。未來3-5年內將佈局20顆左右遙感衛星,組建齊魯衛星星座。

在山東省發佈的“十四五”規劃中明確提出,將編制空天信息等未來產業發展方案,還將實施低軌衛星導航增強項目、低空監視服務網、天地一體化信息網絡項目、煙臺衛星互聯網應用產業園、山東測繪地理信息產業基地、濰坊北斗科技創新產業園等重大數字基礎設施工程。

東方航天港指揮大廳開建 來源:煙臺日報

今年4月22日上午,東方航天港指揮大廳項目開工儀式在煙臺海陽市海上發射技術服務港舉行,海陽市海上發射技術服務港進入了實質性建設階段,建成後將爲海上發射提供測髮指揮、飛行控制、通信保障等全方位服務保障。屆時,海陽將成爲全國首個星箭總裝、測試、發射一體化的城市。今年,東方航天港已被列入全省“補短板、強弱項”重點工程和2021年山東省政府工作報告。

海上發射火箭,母港選擇海陽港,具備天時地利條件。從產業配套看,優勢同樣明顯,區域範圍內有煙臺513所、青島41所等優勢配套機構,具備提供發射火箭的相關配套服務能力。

去年9月,山東省海上航天裝備技術創新中心、中國運載火箭研究院及煙臺宇航工程技術有限公司等依託東方航天港重大工程建設,開展了運載火箭海上發射技術攻關及裝備研製,成功實施“一箭九星”首次商業發射任務,填補了我國運載火箭海上發射的空白,開闢了商業航天發射全新模式,使我國成爲世界上僅有的兩個具備海上發射能力的國家之一。

多市積極進行產業佈局

航空航天產業是知識高度密集,關係國家安全,對經濟和社會具有廣泛帶動作用的戰略高技術產業。早在2018年2月,《山東新舊動能轉換重大工程實施規劃》中就提到,青島、煙臺、東營、臨沂、德州、濱州等多地發佈了關於發展“航空航天”服務或材料的佈局,加快部署航空航天產業。

山東各地市如此重視航天航空產業緣何而起呢?這要從航空航天產業的屬性和未來發展前景來解讀。統計表明,中國近年來的1100多種新材料中,八成是在空間技術的牽引下研製完成的,有1800多項空間技術成果已應用到國民經濟各個部門。據測算,航天產業的直接投入產出爲1:2,而相關產業的帶動輻射在1:8-1:14之間,也就是說,在航天領域每投入1元錢將會產生8-14元的回報。

在省級層面的帶頭下,山東各地市也自上而下進行航空航天項目佈局。

2月19日下午,濟南市委市政府“貫徹落實強省會戰略系列新聞發佈會”的第一場召開。其中就提出牽頭推動空天信息產業發展,編制全市空天信息產業發展三年行動計劃,推動成立空天信息產業聯盟,設立產業引導基金和投資公司,加快實施低軌衛星組網、空天信息產業園等項目,努力打造連天接地的產業集聚生態。

航空航天產業,作爲高端裝備製造業的代表,是煙臺重點發展的戰略性新興產業之一。近年來,煙臺集聚了航天513所、東方藍天鈦金科技、北航科技園、北斗空間信息產業園、二十一世紀山東總部等一批航空航天研發機構、骨幹企業、創新載體和優質項目。

除了這兩地外,其他地市也在航空航天產業方面嶄露頭角。

2020年12月30日,山東濱州——北京密雲航線首班飛機起飛。大高機場也成爲山東省內第一個開通短途運輸業務的通用機場。標誌着大高機場正式啓動新徵程,朝着“航空小鎮”全產業鏈延伸進發!

2020年12月14日,菏澤牡丹機場迎來首架飛機 資料圖

2021年6月16日,菏澤牡丹機場旅客量正式突破10萬人次,距離4月2日正式通航僅經過75天。

濰坊航空航天產業園項目坐落於濰坊高新區,規劃到2025年,引進航空航天上下游企業50家以上、實現產值335億元。

........

自古以來,中國人就有一個“飛天”夢。從“紙面”到“地面”再到“天空”,宏偉藍圖從夢想逐漸變成現實。我國在建設航天強國的道路上成績斐然,令人振奮。

千帆競發百舸爭流。未來,山東也將不斷着眼產業發展趨勢,加快打造航天產業發展新高地,邁步新徵程,乘勢再出發。新產業加速隆起,成爲高質量發展的強力“引擎”,必將迸發出新舊動能轉換的強大活力。

來源:魯網 編輯:張小南

校對:殷會麗 審覈:羅燕

來源:魯網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