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茅臺鎮貼牌之爭

“現在飛天茅臺價格居高不下,如果接受不了這樣的價格,建議您看看郎酒、國臺酒或者是釣魚臺,也都是醬酒。”北京西城區某菸酒店老闆李磊(化名)向界面記者說道。

這樣的話術每天李磊都要說上不下三四遍。李磊如是說道“每天都有前來尋購的飛天茅臺的顧客,但近3000元的價格對於他們來說並不滿意,所以不如推薦一下其他產品,利潤也不低。”

與白酒消費進入淡季不同的是,飛天茅臺在這個驕陽似火的6月天仍一瓶難求。而這也恰恰給其他醬酒品牌以及貼牌定製品牌一絲生存的機會。

不僅僅在北京市場,事實上就算是在飛天茅臺的“出生地”貴州茅臺鎮這樣的情況也比比皆是。從茅臺國際大酒店出發,沿着赤水河沿岸一路向西,岸邊門店林立,各式的廣告牌向前來觀光的遊客展示着仁懷的“魅力”。

店鋪之多、服務項目之廣讓這裏成爲了名副其實的“醬酒聖地”。與此同時,“貼牌”“OME”“定製”等標識卻又訴說着茅臺鎮醬酒市場的另一面。

O酒”

“貼牌、定製分爲兩種,最簡單的就是到茅臺鎮隨便找一家店鋪‘O酒’。”在赤水河沿岸一家店鋪經營者李偉(化名)向界面記者說道。據界面記者瞭解,所謂的“O酒”就是傳統意義上的“OEM”貼牌定製。

從茅臺國際大酒店出發,沿着赤水河沿岸一路向西,兩岸的酒廠招牌以及專賣店數不勝數。滿眼望去,層層廣告牌插空擺放,讓你無法忘卻這裏就是“醬酒之都”——茅臺鎮。

在這裏,沿途你能看到的茅臺集團logo屈指可數,取而代之的是衆多中小不知名品牌,通過一面面廣告牌,向外界顯示着它們對於市場份額以及銷售額的渴望。

雖然每家酒廠以及專賣店特色服務各有不同,但唯獨貼牌、定製是他們均設有的服務。

“貼牌司空見慣了,茅臺鎮有很多打着定製的標籤做貼牌的事兒。”李偉向界面記者說道,“現在茅臺鎮的‘定製’服務主要是兩種,一種是小酒廠灌裝,包裝設計都和飛天茅臺較爲相似;另一種,則是大酒廠通過售賣產品條碼給經銷商後,購買酒廠相應原酒,並由經銷商銷售。”李偉邊說變向界面記者展示店內定製產品的商標標籤。

與其說“OEM”的產品是貼牌定製,倒不如說是更像是飛天茅臺的“複製品”。

同樣的瓶形、相似的包裝設計,很多商家就這樣打着“擦邊球”。

“大家都是靠着茅臺生存罷了,包裝設計相似,但是裏面罐裝的酒則是小酒廠廉價的醬酒,如果說是‘假酒’卻也不盡然。你看赤水河沿岸這幾家店,哪家不是這樣做。”李偉無奈說道。

這樣的現象,在茅臺鎮並不少見,畢竟在這個醬酒之都裏生存的企業數不勝數。據不完全統計,截至2021年年初仁懷市有白酒生產企業1779家,其中獲得《食品生產許可證》的白酒生產企業346家。小作坊登記許可915家,無證許可266家。酒類相關從業企業超過25000家。

茅臺不夠貼牌湊

當小酒廠沉溺於OEM不能自拔之時,部分大中型酒廠則將貼牌玩兒的更爲“高級”。與“O酒”不同的是,另一種貼牌酒的本質則是經銷商打款訂製一款產品,盈虧均由經銷商自己承擔。

“曾經一度經銷商花5萬元便可購買一個大酒廠的條碼,用於生產自有產品。在購買條碼的同時,經銷商也會購買廠家相應的酒進行灌裝,之後再銷售到市場。我們在市場看到的釣魚臺御筆酒、國臺龍耀均是經銷商貼牌產品。”李偉進一步指出。

事實上,經銷商定製貼牌代理產品在市場上比比皆是,在如今飛天茅臺價格居高不下之時,也爲這些品牌提供了生存的土壤。對此,酒類營銷專家肖竹青向界面記者指出,茅臺對推動醬香酒的發展功不可沒,但與此同時茅臺是一個巨大的天花板,因此對於茅臺鎮的一些酒企而言,只要比茅臺價格便宜的醬香酒都有性價比,都能賣得動。

一面是廠家藉助貼牌產品擴大銷售收入,一面是經銷商通過銷售貼牌產品從中謀利。

“縱觀去年增速較快的企業中,國臺酒業、釣魚臺的增速均遙遙領先。而在其背後主要的原因則在於貼牌產品的拉動。”對此,業內人士指出。

作爲茅臺鎮規模較大的酒企之一國臺酒業,儘管目前形成了多品牌發展的模式,但早期卻是以貼牌酒起家。

“近年來,國臺酒業貼牌產品非常多,這和多年前國臺酒業鼓勵經銷商做貼牌酒有密不可分的關係。現在很多國臺酒業經銷商除自有產品外,並不知道其他產品的價格,這主要就是因爲貼牌產品過多所致。同樣,釣魚臺也面臨着這樣的境遇。”李偉指出。

不僅僅是國臺酒業、釣魚臺有這樣的貼牌困擾,作爲行業“老大哥”的茅臺集團,也同樣有着貼牌的苦惱。據瞭解,大多數酒企都有專門負責“貼牌”的分公司,諸多名酒酒企也並不例外。

以此同時,一些滋生的亂象也亟待解決。

“一些經銷商購買條碼後,僅僅首次會購買幾噸相應品牌的酒,此後這批產品銷售完畢後,手握條碼的經銷商便開始動起了歪心思。一些經銷商爲追求更高的毛利率,便購買其他小酒企的酒灌裝在大品牌的包裝之中,並利用大品牌的市場影響力以及品牌力以高端價格再出售。”李偉向界面記者解釋道。

暴利使然

在貼牌橫行的背後,難以隱藏的是醬酒的暴利。

以貴州釣魚臺國賓酒業公司與酒仙網合作推出的專銷貼牌產品“釣魚臺V20”爲例。根據公開資料顯示,2018-2020年,釣魚臺V20爲酒仙網分別帶來0.6億元、0.95億元和1.9億元的銷售收入,毛利率分別爲75%、72%、60%。

這樣的毛利率可謂是“天價”,根據相關數據顯示,代理銷售茅臺的毛利率僅6.47%。

“現在貼牌產品暴利很大一部分原因來源於由於茅臺熱引發的醬酒熱,這個是目前醬酒市場發展不可忽視的問題。茅臺帶動了整體醬酒市場,但我們不能否認的是,由於所謂的茅臺熱也引發了衆多市場亂象問題,過多資本以及酒企的湧入,使得目前行業亂象叢生。”李偉指出。

毋庸置疑的是,透過如今的醬酒熱不難發現,茅臺熱纔是最根本的原因。“如今醬酒熱背後最根本的原因在於茅臺熱。當一家酒企帶領整個品類高速發展時,整個品類均會或多或少呈現出浮躁的狀態。如今的醬酒品類便是如此,因此隨之帶了的便是行業亂象等問題。”對此,業內人士指出。

在行業亂象叢生之下,地方酒協紛紛出臺政策進一步規範行業發展,但從內容來看,頗有些隔靴搔癢的意味在其中。“酒業協會作爲一種行業組織,沒有強制執法權,因此禁止不規範貼牌酒只能是一種行業自律的理想。治理貼牌的兩個根本在於備案登記以及追根溯源,加之貼牌酒只是生產廠家和貼牌商之間的商業行爲,廠家沒有必要報備,地方酒協很難強制報備。因此,儘管《通告》看似對貼牌酒亂象態度嚴厲,但卻沒有說對貼牌酒具體怎麼治理,治理到什麼程度,而這些纔是更關鍵的問題。”對此,北京酒類流通行業協會祕書長程萬松表示。

一紙通告將行業亂象展現在市場面前,但依託於通告付諸於實踐,則問題重重。

酒類營銷專家蔡學飛指出:“仁懷酒協的通知屬於建立貼牌登記制度,最大的意義在於出了事情便於追責,從政府行業層面的引導,但是仁懷市酒協並不是監管機構,能否介入以及是否需要介入到企業管理層面,有待商榷。”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