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歐洲金靴 貝克足球

  歷時半年,今天,中赫集團正式受讓中信36%的國安足球俱樂部股份,完全100%控股了這家中國職業聯賽歷史最悠久的俱樂部(國安俱樂部的歷史甚至比職業聯賽的歷史還要長)。

  但是國安足球接近三十年的中信國企時代,在2021年6月21日這一天"被"落下了大幕。

  收購行爲的初衷自然是爲了應對足協的中性名政策,沾染着"國安"二字的中信方面必須退局,否則北京球迷就將"失去國安"。

  此前,已有國安死忠球迷在中赫出手之前即在公共場合公開表達過球迷羣體作爲俱樂部主體之一絕不妥協的、捍衛國安的態度。

  嚴格討論起來,我個人並不認可由"中赫收購中信股份"的方式來保住國安二字,因爲這意味着國安對中國足協中性名政策的妥協。

  我在此前關於中性名政策的文章中就有表達,這是一個非常尷尬的政策。

  其尷尬在於:不論從現實角度,還是從"弊在當代、利在千秋"的角度,中性名政策都是必須要推行的,他是職業足球的標誌之一;但是另一方面,在操作層面,它不應該對北京國安、河南建業、天津泰達等持續了二十年以上的球會進行同等處理。

  政策,我贊成,時間會證明陳戌源班子的正確;但是落實政策的方式即"一刀切",我反對。

  建業俱樂部因此遭遇大動盪,泰達俱樂部差點因此滅亡(當然了,泰達的問題七三開,主要還是泰達經營不善、想要脫手)。

  如今,國安俱樂部也不得不妥協,中信被逐出了北京足球的舞臺。

  故而,今天這一史詩級事件的一個無法忽視的側面就是:北京各方爲保住"國安"這個名字所付出的巨大代價,是這家國企俱樂部被民營資本徹底的私有化了。

  當前的中國足壇前兩級聯賽,帶有國資背景的俱樂部,遺憾地少了一家:

  山東泰山(濟南文旅發展集團,國有控股);

  上海海港(上海國際港務集團,國有控股);

  上海申花(綠地控股,國資控股的混合所有制);

  天津津門虎(天津國資委與國企泰達控股)

  長春亞泰(長春市二道區國資管理局)

  青島(私企,但依賴青島市委市政府的資源)。

  浙江(浙江能源集團,國有控股);

  崑山FC(崑山文商旅集團,國有控股);

  成都蓉城(成都興城投資集團,國有控股);

  武漢三鎮(私企,但青訓梯隊建設依賴武漢市體育局/市足協深度參與)。

  不久前在辯論無血緣歸化話題的文章中,我還在點明:爲什麼北京國安和上海上港這兩傢俱樂部會在中國足壇"唯資本論"、"金元至上"的環境裏,顯得十分特別,會始終堅持放主力留洋、始終拒絕操作無血緣歸化?

  一句話:國有企業的擔當。

  國有企業是集體所有制的產物,他的生產屬於全民,他的責任與義務也承載全民。

  回想2019年6月份,當時富力集團老總張力率領另外11位民企俱樂部投資人,公開向足協發難,要求加快推進職業聯盟的籌備速度,並且在建議書中明確標明:張力爲牽頭人。

  這是繼2004年的G7風暴之後,中國足壇最大規模的俱樂部羣體羣起事件。

  但是同十五年前的情況如出一轍,也是四家國企俱樂部(上海上港、山東魯能、天津泰達、天津天海)政治立場鮮明,對富力俱樂部挑頭髮起的逼宮運動,毫無理會。

  作爲國企的中信和上港,其擔當與經營足球特殊的手法氣質,也教育和培育了國安球迷和上港球迷作爲看臺階層的風骨:寧可球隊喪失爭冠希望,也堅決支持中國足球整體的發展。

  這纔有了張稀哲和武磊在本屆世預賽40強賽上作爲主力、且作爲國足陣中一個標誌性的"留洋派"的果實。

  反觀某些霸主球隊,不但經典累月摁住才俊不放留洋,反而用高薪合同大肆搶購海外留洋球員,使送他們出國的母隊血本無歸,直接拍滅了諸多俱樂部送球員出國的熱情和膽量。

  到今天,大連球迷和國安球迷都仍舊不原諒馮瀟霆和黃博文。

  2014賽季時,裏皮曾在新聞發佈會上公然揚言:"我之前說的話還是繼續生效的,只要我還留在恒大,就不允許球隊任何最好的球員離開球隊。"

  那是國安最接近阻擊恒大的一個賽季,也是張琳芃實力與身體狀態最佳、最適合去留洋深造的階段,被恒大和裏皮團隊扣下。

  國企與民企之別,肉眼可見。

  應該來說,周老闆,"偉大"肯定是偉大,但周老闆與中赫集團自然也是出於商業考量。

  中赫投身足球,所有的利潤點都是來源於'國安'二字之於北京城市的意義。

  所以,從一開始它就不可能割除國安二字,特別是眼見近兩年人和集團在北京的狼狽。

  在北京,作爲投資人,不論你爲俱樂部投入多少資金,你都必須尊重國安、敬畏國安、守護國安。只有將國安的外衣披在身上,你才能得到北京球迷的認可,才能融入進北京足球的核心文化。

  否則,在北京足壇絕無立錐之地。

  所以之所以,與其說中赫在"保衛國安",莫不如說是在"保衛市場",畢竟這座城市的球迷只認'國安',其他的名字不會有一丁點生存的餘地。

  歸根結底,中赫一切的付出還是會在市場層面得到反饋。明白這一點即可,不必過分誇大。

  國安球迷愛說兩個字:"牛逼"。如果真要說"牛逼",也是金志揚、楊祖武、羅寧、高潮那一批老國安人,給國安這個牌子奠下的文化雄基,這纔是一切牛逼之源。 

  因而,如果一定要在這個時刻喊出"牛逼"的話,相比於"中赫牛逼"、"周總牛逼",我想,"國安牛逼"和"國安球迷牛逼"要更加合適。

  因爲看起來保住'國安'這枚招牌的是中赫集團,但事實上是數百萬規模之衆的國安球迷。

  不論將來中赫能夠經略北京足球多久,也不論未來國安的股東資方是否城頭變幻大王旗,所有懷揣大垛大垛現金來到這傢俱樂部的商人都必須明白一點:這家球會唯一的主人,永遠是百萬綠色洪流之衆的國安球迷,沒有其他。

  正如國安球迷的老對頭:申花球迷,同樣在七年前爲"保衛申花"而發動了一場"城市戰爭",用現實的行動讓綠地集團明白了一個道理:想要讓同樣百萬之衆的藍色球迷認可你,你必須捧起"申花"二字。

  當時的綠地集團一度將隊徽中象徵申花永遠"領先一步"的豹頭改成了集團的logo,同時在球隊名稱上強化了"綠地"而淡化了"申花"。

  這種過度商業化的行爲直接激怒申花球迷。

  那年的上半賽季,申花球迷通過攻擊綠地大廈(藍魔成員一夜之間將綠地樓盤貼上"反綠復藍"的貼紙)、全城示威、比賽日延遲入場、背對虹口球場以及拒絕助威等一系列的極端抗議行爲,最終換來了與綠地集團的談判溝通,併成功達成了共識:公開徵集設計方案,讓球迷投票來決定球隊的新隊徽。

  最後,脫穎而出的新隊徽保留了申花老隊徽的所有元素,僅僅在隊徽下面的錦帶設計里加入了綠地集團的logo和名字,這讓球迷都非常滿意,這版隊徽從2015賽季一直沿用至今。

  同樣的球迷保衛足球文化的故事也發生在另一位與中國沾點邊(華裔)的商人的身上:陳志遠。

  2010年,馬來西亞華裔商人陳志遠(Vincent Tan)收購卡迪夫城隊之後,把球隊從1908年開始就沿用的"藍鳥"隊徽改爲了"紅龍",然後又將球隊的傳統藍色球衣改成了紅色。

  談及此舉,陳志遠當時毫不掩飾自己的商業目的,他認爲這樣會使球隊在亞洲地區更受歡迎,有助於拓展自身的品牌、增加俱樂部的營收,

  但是陳志遠這些做法卻招致了卡迪夫城球迷的強烈反對,球迷組織運用了一系列方式對俱樂部進行了抗議。

  僅僅三年之後,卡迪夫城迫於死忠球迷的壓力又迴歸了傳統的藍色主色和藍鳥隊徽。

  作爲一個反例,中國足壇還有一家民營俱樂部則成爲了歷史上一個相當典型性的悲劇:江蘇蘇寧。

  同樣是更改隊徽和隊名(植入企業元素),同樣是不尊重球迷(甚至取締一衆南京奧體的看臺組織),同樣是不尊重足球(盲目參與金元競賽、漠視青訓和本土化建設),最終,蘇寧足球在"三年中超、五年亞冠"的口號聲中,亡於自戕。

  今天,正好是蘇寧集團玩弄江蘇球迷感情的"621事件",兩週年紀念日。

  足球永遠屬於看臺,商人只是過客。

  恭喜國安球迷,你們的名字依然叫做'國安球迷'。

  但請你們記住:保住'國安'二字的,是你們自己,不是別人。

  你們比江蘇等太多地方的球迷幸運和幸福之處在於,你們擁有一個明白此道理的投資人,僅此而已。

  敬佩周總,敬佩周總對國安球迷的敬畏。

  這,纔是真正的'敬畏'。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