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3大央企聯手地方政府佈局新項目:能否引領未來汽車產業?

中國汽車產業的價值鏈正向微笑曲線兩端不斷延伸。

時間來到2021年6月,一輛售價10萬元的汽車,其來自國外的底盤軟硬件支持就達到2000元左右的現象,或將不復存在。

改變這一歷史格局的,是一家落戶南京江寧經開區,且所有制較爲特殊的企業。

企業名爲中汽創智科技有限公司。6月22日,中汽創智迎來了正式運營一週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在採訪中瞭解到,中汽創智由中國三大汽車央企和地方政府共同出資120億元成立,定位爲創新型汽車高科技企業。一年前成立時,有三大部委主要負責人和分管負責人出席了儀式並講話,江蘇省黨政主要領導同時爲公司揭牌。這在江蘇相當罕見。

中汽創智落戶南京具備多重意義。一方面,從國企改革的角度看,中汽創智是在國務院國資委規劃發展指導下,由中國一汽、東風公司、兵器裝備集團(含子公司長安汽車)和江寧經開區經開科技各出資40億元成立,但又不在國資委對央企考覈的指標序列中,被定義爲推動央企佈局結構調整的發展新模式;另一方面,企業現任履職的主要高管,則來自央企汽車企業的核心研發部門,已在人事關係上與前供職單位完整切割。如,當前企業的CEO之前一直在一汽的研發部門擔任分管負責人。第三,企業主要致力於汽車產業鏈“卡脖子”問題的技術攻關以及科研成果的市場化,爲中國汽車產業在產業合作、商業模式、技術開發等方面進行新的價值示範。

據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瞭解,地方政府對中汽創智項目抱以了極大興趣,曾有至少3個直轄市參與擬落戶的談判,而最終選擇南京的原因在於綜合優勢。“從項目戰略委員會組成人員當時的打分看,南京的人才優勢、產業優勢、地理位置優勢和營商環境優勢較爲突出,綜合得分較高。”中汽智創CEO李豐軍博士對記者表示。

但地方政府既然出資高達40億元,也就提出了相對嚴格的訴求,即項目要使得人才、產業得到本質上的聚集,要有利於南京首位度的明顯提升。由於企業聚焦智能底盤、綠色動力和智能網聯三大主要研發領域,據不完全統計,一年來已有幾十家在產業鏈上可提供配套和服務的公司在周邊成立了辦事機構或項目公司;而企業當前技術研發部門人員佔比已超過90%,其中碩士以上佔比超過90%。

值得關注的是,就江蘇當前各城市的汽車智能網聯探索項目,已原則上同意由中汽智創牽頭將這些“孤島”整合鏈接。

“根據戰略委員會和專家組對當前汽車產業技術的研究,一共梳理了56個核心技術攻關項目,這些將是企業未來重點的研發領域。”李豐軍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企業的一個主要目標是爲提升中國產業基礎能力和產業鏈水平提供有力支撐。

6月22日,有涉及到底盤控制、氫燃料動力和固態電池、基礎軟件、自動駕駛、汽車信息安全和智能座艙、車路雲等研發成果在對應論壇上向社會進行了公佈。

(作者:王海平 編輯:鍾映佳)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