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薪火|閩西往事:紅色金融首部“銀行法”誕生

“讓人民過上好日子”的莊嚴承諾一定要實現,在閩西蘇維埃政權成立之初,發展蘇區金融就被提上日程。

“收拾金甌一片,分田分地真忙。”1929年5月,紅四軍第二次進入福建,建立了根據地,開展土地革命,成立了蘇維埃政府,廣大貧苦農民幾千年來第一次真正成爲土地的主人。

但不久後,蘇區遭到嚴密的 軍事圍剿和經濟封鎖。與此同時, 當地金融秩序異常混亂,國民黨及民族資本家的各類機構濫發紙幣,通貨膨脹嚴重,且貨幣極不統 一,嚴重影響了蘇區人民的生活穩定和工農業生產。

於是,中國共產黨人一手抓槍桿子,一手抓錢袋子,圍繞土地革命,開創紅色金融,在閩西蘇區創立了多家農信社及閩西工農銀行, 開啓了通過紅色農信和紅色國庫鞏固紅色政權的探索與實踐。

閩西農信的紅色基因

“當時,由於受到國民黨的經 濟封鎖,工業品無法進口,而蘇區農產品如糧食、土紙、茶葉等不能出口。特別是廣大貧苦農民分到 土 地 ,不 用交地租了,手中有了更多的糧食,於是就出現了工業品價格猛漲、農產品價格猛跌,造成工農產品嚴重的剪刀差。”福建省農村信用社聯合社龍巖辦事處原主任蘇順金告訴第一財經記者。

中國人民銀行長汀縣支行紅色金融課題組成員廖連明也對第 一財經記者表示:“閩西蘇維埃政權成立之初,高利貸被取締後, 農民生產生活需要資金卻借貸無 門,另一方面,國民黨政府持續對閩西蘇區進行軍事圍剿和經濟封鎖,導致食鹽、布匹、藥品等工業品嚴重短缺,價格不斷上漲,而農產品和本地土特產卻價格低迷。在土地革命中獲得土地的農民又 陷入貧困。”

“讓人民過上好日子”的莊嚴 承諾一定要實現。1929年9月30 日,中共閩西特委發出了第七號通告《關於剪刀差問題》。通告稱: “由縣區政府經濟委員會有計劃地向羣衆宣傳,並幫助獎勵羣衆創造合作社,如生產合作社、消費合作社、信用合作社等,使農民賣 買貨不爲商人所剝削,而農村儲藏資本得以收集,使金融流通。”

於是,閩西掀起了興辦合作社的熱潮,特別是在成立蘇維埃政權比較早的地區,永定太平區信用社、豐田區信用社成爲福建乃至全國經蘇維埃政府批准最早成立的一批紅色信用社。

“1931年4月,《閩西蘇維埃政府經濟委員會擴大會議決議案》記載,永定蘇區信用合作社共九個,基金散有一萬零五百二十八元,太平區及第一區的有發行紙票。當時永定縣蘇維埃政府下轄的所有地區都創辦了信用社,實現了全覆蓋。”蘇順金表示。

蘇順金稱,“羣衆有正當需要(用在農業或手 工業上),可向信用社借貸,至多隻取一分的利息,打破了長久以來的高利貸剝削。”

爲了統一蘇區金融,蘇區政府決定取締舊制度下的所有銀行。如何讓信用社發行的紙幣能 夠在市面上正常流通,代替國民黨舊的貨幣體系?如何保證信用社發行的紙幣保值,與銀元兌 換?蘇順金認爲“最重要的是取信於民,講信用”。

具體來看,首先,政府扶持。1930年2月28日,中共閩西特委下發的《合作社講授大綱》中 載明“政府應保護合作社,幫助合作社收賬,政府應在宣傳上經濟上幫助合作社之進行,但不宜干涉合作社財政,且不可強迫入股”等。由於政府實行了一系列的獎勵政策,興辦信用社很快在閩西蘇區得到推廣。

其次,堅持經濟發行。爲防止濫發紙幣, 保護老百姓的利益,1930年3月25日,閩西蘇維埃政府第一次工農兵代表大會上通過的《取締紙幣條例 》規定 :“各地不得發行紙幣;發行 紙幣機關,要信用社纔有資格;信用合作社要有5000元以上的現金,請得閩西政府批准者,才準發行紙幣,但不得 超過現金之半數等。”

“政府第一次從法律上規定信用社是唯一的貨幣發行機關,而且必須堅持經濟發行,要有充足的現金作保證,要有十足的銀元 掛鉤,隨時可兌現。”蘇順金稱。

由於閩西蘇區政府對貨幣實行嚴厲的管制,按貨幣流通規律, 嚴格控制貨幣發行量,信用社從一開始發行紙幣就受到了工商業者和農戶的熱烈擁護,在龍巖還專門設立了一家名爲“謙記”的紙幣兌換點。紙幣在閩西蘇區及周邊地區被廣泛使用,由於攜帶銀元不方便,很多人願意收紙幣不收銀元。 做民間貿易的人,甚至用銀元到兌換點兌換信用社發行的紙幣, 還願付百分之幾的貼水。保證紙幣隨時可兌換,讓信用社發行的紙幣信譽極高。

“共產黨人真正爲農民和工商業者做了件大好事,大家歡天喜地。”蘇順金稱。

誕生在閩西蘇區的紅色國庫

隨着閩西各地農信社逐步建立,中共閩西特委在總結經驗後, 決定組建閩西工農銀行。1930年9月,閩西第二次工農兵大會通過了“創建閩西工農銀行”的決議,推舉阮山、曹菊如、鄧子恢等七人爲銀行委員會委員,阮山爲主任。

大會同時制定了蘇區最早的銀行組織綱要《閩西工農銀行章程》,確立了“調劑金融,保存現金,發展社會經濟,實行低利借貸”的經營方針。閩西工農銀行成爲蘇區最早代理財政、代理金庫職能的金融機構。《閩西工農銀行章程》也成爲中國共產黨主導的紅色金融史上首部“銀行法”,翻開了中國革命金融法制的第一頁。

1930年11月7日,閩西工農銀行在龍巖縣城成立,同時設立了募股委員會,發行20萬股股票,募資20萬元。這是各蘇區中的第一家股份制銀行。在紅利分配中,20%作公積金,20%獎勵工作人員,60%歸股東照股攤分。閩西工農銀行的貸款月利率統一爲0.6%;定期存款半年以上者,月利息0.45%; 活期利息0.3%。

在閩西蘇維埃政府的直接領導下,閩西工農銀行統一發行貨幣,調劑金融。

“閩西工農銀行充分發揮發行貨幣、保存現金、代理金庫、調劑金融的作用,實行低利率借貸,改善金融環境,有力地促進了社會經濟發展。”廖連明表示。

閩西工農銀行先後發行了1元、2角、1角三種面值的紙幣,制定了 “掌握多種儲備,注重經濟發行,排斥非蘇區紙幣,統一銀毫兌換率”等一系列金融政策,提高了蘇幣的信譽度,穩定了幣值,成爲蘇區信用度最好的銀行。

1931年冬,閩西工農銀行通過其發行的紙幣兌換銀元,支持與白區間的貿易往來,並開展物物貿易活動,逐漸打破經濟封鎖。

不僅如此,閩西工農銀行通過整合資金,實行低利率借貸,積極爲工商企業發放貸款,促進了生產和流通,全面推動了蘇區經濟的發展。當時,龍巖長汀有生產消 費合作社和手工業合作社200多個,有紅色飯店、紅色旅館及各種商店300多家。

閩西工農銀行發行的1元、2角、1角紙幣

“閩西工農銀行曾以大批資金幫助各種合作社的發展,如幫助糧食合作社調劑糧食,同時以低利借款給農民,幫助農民發展生產,購買耕牛、農具、肥料,開荒、 修水利,發展紙、煙、藥材、石灰、樟腦等生產。”福建龍巖市長汀縣委黨史和地方誌研究室主任王英告訴第一財經記者。

另外,閩西工農銀行還履行代理金庫的職能,支持市政建設,鞏固蘇維埃政權。通過將財政存款資金貸給各級政府,閩西工農銀行爲整修汀江橋樑碼頭和交通幹線提供了資金支持,長汀(又稱 “汀州”)由此成爲汀江水運集散地,大量重要物資和人才通過汀州輸送到中央蘇區。

史料記載,通過汀江航運到達汀州碼頭的物資有價值900多萬光洋的食鹽、600多萬光洋的布匹、300多噸的藥品等。繁忙的汀江水運,也稱中央紅色交通線,使汀洲成爲閩西贛南軍需民用物資的集散地,成爲中央蘇區的經濟中心,由此擁有“紅色小上海”的美譽。

王英稱,1931年11月,爲紀念成立一週年,閩西工農銀行在長汀舉辦了“金塔”“銀塔”展覽會,用金條擺成一個金塔,用銀元堆成一個銀塔。羣衆從來沒有見過這麼多的金銀財寶,紛紛表示“蘇區的銀行資本雄厚”。1931年12月,周恩來從上海經紅色交通線祕密來到長汀,讚歎道:“汀州的繁盛,簡直爲全國蘇區之冠。”

隨着反圍剿的進行,1931年9 月,閩西工農銀行從龍巖縣城,先後遷往永定虎崗、塗坊、長汀。

探索普惠性的紅色金融

2005年,聯合國提出“普惠金融”理念,指以可負擔的成本爲有金融服務需求的社會各階層和羣體提供適當、有效的金融服務,小微企業、農民、城鎮低收入人羣等弱勢羣體是其重點服務對象。

而早在20世紀20年代,中國共產黨就探索了金融的可獲得性和普惠性。

福建錢幣協會祕書長蔣九如在其主編的《福建革命根據地貨幣史》中記載:“永定太平區信用社1929年10月成立時放的第一筆貸款就是支持上洋鄉的貧民購買耕牛貸款200元,解決了 當時老百姓因缺耕牛而由人代替耕牛拖犁的狀況,這對於祖祖輩輩依靠借債、借高利貸過日子的百姓來說,其高興之情可想而知。”

當時,蘇維埃政府還通過制度規定,來保證更多的人能借到貸款。在《合作社講授大綱》中,中共閩西特委在總結永定太平區、豐田區的辦社經驗時說:“信用合作 社借款最多借幾元及最久幾天要有規定,但最多不能超過全資本十分之一,久不得超過一個月。”

“因當時資本金較少,爲了使更多的人能借到款,信用社借款堅持小額、流動、分散的原 則,以擴大貸款面,真正實現普惠金融,並且十分注意防範風險,單筆貸款不能 超過資本金的十分之一,這些制度到今天仍然適用。”蘇順金稱。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