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教育硬件潮起:“老廠”造平板,“大廠”造檯燈,萬物皆可教育

文|刺蝟公社  園長

隨着監管制度日益完善、監管政策不斷出臺,在線教育行業在2021年的全面收縮已成定局:削減業務、裁撤員工、減少廣告投放,持續矇眼狂奔的教育賽道,猶如炭火突然被潑上了冰水,降溫的速度比從業者、投資者們的預期快得多。

在這種背景下,一些課程不能做、做不動,陷入停滯。“軟”的受阻,教育賽道的大公司很快湧上了“硬”的一條路——智能教育硬件賽道:

大力智能學習燈、導學號智能作業燈、AILA智能作業燈......字節跳動、阿里、騰訊等互聯網巨頭,在切入教育賽道時,直接開闢了一條智能教育硬件的新品類:智能作業燈;

阿里“天貓精靈”、百度“小度”、小米“小愛音箱”這幾大在智能音箱市場佔比較高的產品,也在現有產品的基礎上引入在線教育內容,進軍教育賽道;

步步高、讀書郎等傳統學習機“大廠”,也在積極將在線教育內容引入自家硬件當中,網易有道科大訊飛等新玩家,也拿出了越來越好的硬件,殺入智能學習機的市場中。

學習燈、智能學習音箱、智能學習機(平板),每條細分智能硬件賽道上,都擠滿了躍躍欲試的互聯網大公司和老牌硬件廠商。而在這些主流賽道之外,還有早教機、打印機、智能手錶甚至可編程無人機等多個“小衆”賽道,在2021年,這些賽道同樣被大小公司和創業團隊擠得滿滿。

由“軟”的課程到“硬”的智能硬件,教育領域的創業浪潮真的變了嗎?

一塊大蛋糕:萬物皆可教育

相比正在迅速退潮的在線教育行業,教育智能硬件產業處於一個快速增長期。

根據騰訊研究院等機構近期發佈的《2021中國教育智能硬件趨勢洞察報告》估算,2020年,教育智能硬件市場規模爲343億元,預計2021年擴大至453億元,而到了2024年,這個數字有望接近1000億元;另據多鯨資本教育研究院預計,至2022年,K12教育智能硬件市場規模將達570億元。

在線教育一系列監管政策出臺之前,一些相對“樂觀”的分析機構已經預計,在線教育行業在2020年的高速增長,已經透支了一部分2021年的增速。到了2021年年中,在線教育行業的總體大盤註定達不到人們在年初預期的3000億乃至5000億,已經成了普遍共識。

在刺蝟公社(ID:ciweigongshe)看來,基於教育領域尋找在線教育之外新的高增長機會,是各大企業進軍教育智能硬件的基本邏輯。而智能硬件賽道因其多種多樣的產品品類,更是讓硬件門類、研發水平各不相同的公司,都能找到一條合適的細分賽道進入。

《2021中國教育智能硬件趨勢洞察報告》對常見的智能教育硬件進行了分類,足足有10類之多。從主打學前教育的早教機,主打K12教育的智能作業燈、學習機、學生手機,到覆蓋全年齡段的教育電子紙、錯題打印機等等,智能教育硬件和在線教育課程一樣,覆蓋了用戶的整個學習週期。

另外,一些互聯網科技公司做教育硬件,也是其業務的自然延伸。比如科大訊飛、網易有道的詞典筆、翻譯筆,都是基於其原有的語音識別等技術,切入了泛教育賽道。

值得注意的是,《2021中國教育智能硬件趨勢洞察報告》所觀察的10大類產品,遠遠不能涵蓋所有的智能教育硬件品類。

除了這些和學科課程學習的智能學習硬件,樂高、大疆等廠商在素質教育領域也進行了硬件上的嘗試。例如,大疆推出了可編程無人機、人工智能教育機器人等等。教育+智能硬件的想象空間,正在持續被各大廠商所擴展。

“老廠”造平板,“大廠”造檯燈

在教育智能硬件品類中,話題度最高的當屬新興的智能作業燈和“傳統”的學習機。

《2021中國教育智能硬件趨勢洞察報告》表明,在擁有智能硬件的家庭中,63%的學生有學生平板(家教機),是用戶滲透率和使用率最高的教育智能硬件;38.9%的學生擁有智能作業燈,是成長最快的教育智能硬件,用戶滲透率、使用率已排第二。

這兩大品類,也是各大廠商集中爭奪的焦點陣地。

“步步高點讀機,哪裏不會點哪裏,媽媽再也不用擔心我的學習!So easy!”

這段魔性洗腦的廣告詞中的“點讀機”,也正是初代學習機。隨着平板電腦生產成本日益“白菜化”,點讀機們也進化成了學習機、學習平板。得益於這些洗腦廣告和較長期的市場教育,學習機在學生和家長用戶中的認知度相當高。

在學習平板這一領域,仍然是教育硬件“老廠”步步高、讀書郎們的天下。在這一領域,在線教育作爲一種內容資源,成爲了爲智能硬件“引流”的手段。

比如,學習機品牌讀書郎就在學習平板內植入了在線教育課程,凡是購買了讀書郎學習平板的用戶都可以免費學習直播課程內容。2021年5月,有媒體報道稱,已有超過3000萬人次報名過讀書郎直播課程。憑藉着免費課程,讀書郎銷量穩居教育平板產品前列。

不過,學習平板這一品類正在走向下坡路。根據IDC(國際數據公司)的調研,2020年Q3國內學生平板電腦市場出現了近3年最爲嚴重的下滑。其主要原因是超出消費者預算的高端機型過多,不少大廠的旗艦機型價格普遍在5000元上下,步步高旗艦機S5Pro在蘇寧易購的售價就達到了4798元。

花同樣的錢,可以買到最新款的iPad。人們不願再爲學習機虛高的教育功能溢價買單了。

作業燈則是互聯網大廠們重點關注的領域。

2020年10月,字節跳動旗下大力教育推出了“大力智能作業燈”。隨後,互聯網大廠和教育公司紛紛開始造燈。

2021年3月,騰訊推出內置“騰訊作業君”APP的“AILA智能作業燈”,瞄準小學生的課後輔導、作業修改等需求;

同樣在2021年3月,導學教育宣佈與阿里雲合作,推出“導學號智能作業燈”,將導學燈正式融入阿里雲教育產業鏈,阿里達摩院也將爲這款產品進行技術支持。

有媒體報道稱,好未來、新東方以及作業幫、猿輔導,都在籌謀各自的作業燈項目,緊隨互聯網大廠之後。

由於作業燈往往自帶屏幕、揚聲器,能借助內置資源或聯網進行學習,有些作業燈產品還整合了雙向視頻通話功能,方便家長和孩子的學習溝通,在相當程度上可以視作學習機的升級替代品。隨着互聯網大廠造燈的浪潮,智能燈大有希望接替學習機,成爲智能教育硬件的第二個全民爆款。

不看參數的硬件市場,會是誰的機會?

進軍智能教育硬件之後,各大廠商首先獲得的是一個龐大的教育流量入口。藉助這個入口,“大廠”們能用更低廉的成本,找到在線教育課程或內容的目標用戶。

不論是學習機、智能手錶、智能作業燈、通用平板、學生智能手機、早教機、教育電腦還是教育電子紙,只要能聯網、有個能發聲的喇叭或者能顯示畫面的屏幕,就意味着這臺機器在出售之後,仍然可以讓廠商和用戶保持實時連接,讓用戶成爲在線教育課程或服務的潛在付費者。

對於在線教育行業來說,高達上千甚至數千元的獲客成本,嚴重擠壓了企業的盈利空間。在硬件端開闢在線教育的入口,無疑是一條降低獲客成本的可行路線;而在用戶看來,使用硬件自帶的教育內容的體驗更好。刺蝟公社還在調研中發現,教育內容是否優質、豐富,也是用戶在選購教育硬件時的重要因素,其重要性,甚至超過了硬件的性能參數本身。

正因如此,智能教育硬件企業一直在享受“教育溢價”。特別是在互聯網大廠進入之前,這類產品因爲搭載了一定教育內容而受到用戶信任,同時硬件配置不受重視,製造成本較低,因此盈利能力相當可觀。比如,科大訊飛2020年財報顯示,其教育產品及服務毛利率高達54.25%,遠高於信息工程、開放平臺的毛利率。

被政策“毒打”之後的在線教育行業,對於穩定盈利的需求十分迫切。因此,這些大小互聯網公司涉足教育,在毛利率上表現優異的硬件領域自然成了必然的選擇。

在互聯網公司進入教育硬件行業之後,同一賽道上的,既有擁抱在線教育、渠道能力強大的老牌廠商,也有手握較優質教育資源,也不吝惜在硬件配置上燒錢投入的互聯網新貴。新的激烈競爭,正在各大廠商之間進行着。

和大衆化的數碼3C消費品類不同,用戶在選購教育類產品時,往往遵循“教育資源第一、配置第二”的原則。這對於在教育資源上有優勢的互聯網公司來說,是一個巨大的利好。在特定年齡段的市場中,互聯網大廠的“作業燈”們,有望憑藉着更優質的學習內容生態和互動功能,實現對學習平板的“降維打擊”。

而放眼整個互聯網硬件行業,做硬件是互聯網公司發展到一定階段的“標配”。自研硬件的出現,意味着互聯網公司需要延長內容和服務的分發鏈、擴大流量入口,從亞馬遜的Kindle閱讀器到微軟的Surface平板、谷歌的Pixel手機,以及阿里的天貓魔屏、天貓精靈等產品,莫不如是。

進軍教育硬件的另一個潛在原因是,教育是家庭場景的重要組成部分,智能教育硬件不僅能吸引孩子的注意力,也是整個家庭的關注焦點。佔據這一硬件生態位,也給了大公司們藉此推廣其他產品、實現家庭場景的不斷延伸,提供了良好的支撐點。

從這個角度看,智能教育硬件的創業浪潮,還將湧動很久很久。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