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運會作爲四年一度的體育盛會,被全世界人民所熱愛。可是今年舉辦的東京奧運會卻一直阻礙重重,不僅有疫情這樣的"天災",更有日本政府排放核污水這樣的"人禍",因而飽受各界的質疑。就在幾天前,東京奧運又迎來了新的風波,不僅澳大利亞棒球隊拒絕參加,還有一萬名奧運會志願者辭職。

距離奧運會開幕的日期僅剩30天,大批志願者辭職無疑會極大影響奧運會的工作效率。衆所周知,日本舉辦本次奧運會的兩大目的就是提升國際形象和盤活經濟。可是日本的國際形象因爲排放核污水事件跌至谷底,盤活經濟的計劃也因爲疫情導致的遊客大大減少而基本落空,那麼日本爲什麼還要如此執着的堅持舉辦奧運會呢?

根本的原因就是:止損。截止四月份,日本在明面上已經爲東京奧運會的舉辦付出了高達16500億日元摺合人民幣1000億元的預算,這些還僅僅是奧運會場館建設和組織的費用。如果再加上各項配套設施、新建翻新酒店等費用,日本將花費近26000億日元。而奧運會的收入主要分爲幾部分:賽事轉播費和贊助商的廣告贊助、門票收入、赴日觀賽遊客的旅遊消費。賽事轉播權已經賣出去了,只要賽事還能正常舉辦,起碼這筆收入還能保住。一旦取消或延期,還要面臨違約賠償。門票收入和旅遊消費損失慘重是肯定的,但是總比徹底沒有強。

那麼奧運會爲什麼不能像之前的設想一樣延期舉辦呢?也不行。對於日本現一屆政府來說,奧運會是其一手推動的重要政績。奧運會曾經在歷史上促使過日本經濟的騰飛,日本政府也急需一場奧運會來拉動持續低迷的日本經濟,改善生育率低、銀行負利率、人口老齡化等問題。一旦砸了這麼多錢的奧運會取消或延期,不僅對於現任執政黨來說是重創,還會白白便宜在野黨。從經濟角度,延期還意味着場館維護等不斷攀升的預算,僅延期一年的人事費用就高達90億日元。

所以說,在籌辦期間的大量投入、國民的高期望值和政黨的利益下,哪怕民間和國際社會均不認同,日本政府也不得不繼續咬牙舉辦奧運會。不過,日本想要再次塑造國家形象,脫離"失去的30年",只押注於一屆奧運會也太過於理想化了。

(文/在銳思)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