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2021上半年A股IPO數量上漲109%,下半年雙創板塊將成上市主力軍

華夏時報(www.chinatimes.net.cn)記者 趙奕 胡金華 上海報道

隨着疫情的緩和,全球上半年IPO活動較爲活躍。6月24日,安永發布《中國內地和香港IPO市場》報告,報告顯示,2021年上半年共有1020家企業在全球上市,籌集資金2106億美元,與去年同期相比,IPO數量和籌資額分別上升138%和199%。

《華夏時報》記者注意到,中國依然是全球主要的上市地,IPO活動與去年同期相比保持增長,佔全球IPO數量和籌資額的29%和29%。預計上海證券交易所IPO數量全球第二。IPO企業中,快手科技位列全球上半年IPO籌資額之首,中國三峽新能源、京東物流進入前五。

“在新證券法的實施及創業板註冊制的推行之下,相比去年A股四大板塊在IPO數量和籌資額上均有提升。下半年積極的制度改革和資本市場支持實體經濟的政策不會改變,我們有望看到IPO市場活躍度進一步提升。”安永審計服務合夥人費凡向《華夏時報》記者表示。

A股IPO數量和籌資額雙升

報告顯示,2021年上半年A股市場預計共有247家公司首發上市,籌資2118億元,IPO數量和籌資額同比分別增長109%和52%。與去年同期相比,中小IPO佔比明顯升高,平均籌資額下降至8.58億人民幣,爲近四年來同期最低水平。

隨着後疫情時代經濟加快恢復及註冊制的推行,A股市場在上半年迎來了全新發展。2021年上半年,註冊制IPO數量和籌資額均超過覈准制,IPO數量和籌資額佔比分別爲70%和59%,創業板和科創板IPO數量分列一、二位;上海主板籌資額最高,佔全部IPO的35%。

北京看懂研究院研究員李劍向《華夏時報》記者表示,隨着後疫情時期的到來,經濟活動逐步正常化,在去年同期IPO各項數據同比較低的基礎上,今年同期IPO數量和籌資額均超過覈准制,這說明註冊制對於市場構成了巨大的吸引力,企業按照嚴格的監督措施利用直接融資渠道更爲方便,這爲2021年中國經濟繼續保持平穩運行打下了紮實基礎。

回顧上半年,A股前十大IPO共籌資589億人民幣,占上半年籌資總額的28%。前十大中有6家企業通過註冊制發行IPO,共籌資271億人民幣,籌資額佔十大的46%。從行業來看,工業行業的IPO數量和籌資額均列第一,科技、傳媒和通信行業IPO數量和籌資額列第二。與去年相同,金融企業IPO數量和籌資額持續低位,2021年上半年只有4家金融企業在在A股上市,IPO數量和籌資額雙雙跌出前五。

值得注意的是,註冊制下,交易所仍需嚴格履行審覈把關職責,證監會註冊環節對交易所審覈質量及發行條件、信息披露的重要方面進行監督。今年以來,監管部門在提升信息披露質量、壓實中介責任、落實對資本市場違法犯罪行爲“零容忍”等方面發佈了多項規定,全力推動提高上市公司質量。安永方面認爲,未來審覈從嚴態勢或將延續。

安永審計服務合夥人田雪彥向記者表示:“當前A股市場正在多措並舉,以明確各板塊定位,推動提高上市公司質量。總體來看,不同的企業都有適合自己的市場,同時錯位發展,適度競爭,有助於開啓多層次資本市場建設的新徵程。”

雙創板塊將成上市主力軍

數據顯示,截至6月21日,共有633家排隊企業,其中科創板和創業板是上市的生力軍,在目前排隊企業中,近八成來自創業板和科創板,當中多數爲科技、傳媒和通信業,生物科技醫療業,工業材料行業企業。安永方面預計,IPO發行將繼續保持常態,下半年IPO活動仍將活躍。

“從整個‘十四五’規劃來講,‘雙碳’是個非常熱門的話題,我們相信可預見的將來,對於有利於碳達峯、碳中和政策有關的行業,以及在碳中和裏面能發揮他們特別作用的一些行業,會是一個上市熱潮。”安永審計服務合夥人劉國華表示。

安永報告表示,2021下半年,中國內地IPO活動將受到多方面因素影響。國際方面,疫苗接種加速推廣,全球經濟復甦進程好於預期,但疫情在部分國家的失控或加重投資者對新興市場的擔憂。國內方面,經濟增長已基本恢復至常態,“十四五”規劃開局,政策利好將助力相關行業的IPO活動。同時,以註冊製爲龍頭的改革將進一步落實細化,上市企業質量提高將改善A股生態。

值得注意的是,截至2021年上半年,中概股上市活動並未因《外國公司問責法》而停滯,2019年3月美國參議院發起《外國公司問責法案》後,已有91家中國企業以IPO方式赴美上市,2021上半年,赴美上市企業數量更是達到近年來新高。

而對於港股來說,中概股迴歸將對全年籌資額產生較大影響。獨角獸、大科技公司及生物科技與健康企業的上市勢頭將依舊延續。

針對擬IPO企業所面臨的機遇問題,費凡表示:“在當今複雜多變的環境下,擬IPO公司需要考慮多方面的可能性,加強企業的韌性和靈活度,向投資者顯示企業可以應對疫情、供應鏈危機及經濟情況一旦轉差等帶來的風險。跨境上市企業需考慮地緣政治和當地政策變化帶來的風險,併爲此做好預案,以做出充分的準備,抓住上市窗口。”

“擬上市企業應注重提升公司治理的水平,包括關注社會責任、公司管理和文化的多樣性和包容性等。公司對自己的估值也要有一個合理的預判,不要因爲前一段時間資本市場比較火熱,對自己公司的估值有不切實際的期望。此外,可能的情況下,建議準備一個‘B計劃’,包括SPAC上市等其他上市計劃及併購、債務融資,PE融資等,以應對可能出現的市場機會與風險,保持自己的靈活度和韌性。”費凡如是說。

責任編輯:徐芸茜 主編:公培佳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