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東方網·演兵場

圖片說明:殲-10C和殲-16再度合體 軍網英文

東方網·演兵場6月26日報道:近日,軍網英文發佈組圖,聚焦南部戰區航空兵某旅5月31日開展的一場異型機對抗空戰訓練。組圖中,殲-10C和殲-16這兩型國內最先進的三代半戰機不僅再度合體,前者更是罕見同時攜帶了PL-10、PL-12和PL-15三型空空彈。

資料圖:新一代解放軍“空中三劍客”,從左至右分別是殲-10C、殲-16和殲-20

殲-10C、殲-16是國產三代戰鬥機的佼佼者,因採用了有源相控陣雷達而被劃分爲是三代半戰鬥機。殲-10C戰機是我國自主研發的第三代改進型超音速多用途戰鬥機,配裝先進航電系統及多型先進機載武器,具備中近距制空和對地面、海面目標精確打擊能力。

圖片說明:殲-16攜帶PL-10出擊 軍網英文

而殲-16戰機是我國自主研發的一款雙座、中型多用途戰鬥機。它既可完成制空作戰任務,也能實施對地、對海打擊,是空軍向攻防兼備轉型的重要裝備之一。相對於原先僅僅“兩代半”標準的殲轟-7“飛豹”戰鬥轟炸機,殲-16是我國首款真正意義上的多用途重型戰鬥機,大大提升了我國空軍的空中進攻和防空作戰能力。

而在英網的這組組圖中,殲-10C和殲-16再度合體,採取了異形機對抗的模式來訓練。敵我雙方的戰機性能並不相同,各有長短,這種對抗模式更貼近實戰,具有極強的實戰意義。早在2015年,《解放軍報》就已經披露,南空某師異型機自由空戰對抗已成爲普訓。此外,作爲空軍四大軍事訓練品牌之一“金頭盔”,也在同年全面引入異型機對抗,破除小組賽只組織同型機對抗規則。

圖片說明:殲-10C同時攜PL-10(兩側)、PL-12(右中)、PL-15 (左中) 軍網英文

值得一提的是,組圖中最大的亮點還是殲-10C同時攜帶了PL-10、PL-12和PL-15三型空空彈,這套“兩中+兩近”的空優掛載組合非常罕見。其中,PL-10是我國目前最先進的格鬥彈,PL-12和PL-15屬於我國先進水平的攔截彈。

PL-10總師梁曉庚曾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採用紅外成像制導的PL-10具有很強的反隱身戰機能力,由於使用了凝視焦平面列陣的制導方式,即使是目前最先進的隱身戰機也難逃該彈的鎖定。

資料圖:PL-10(上)和美製AIM-9X性能相當

梁曉庚還指出,PL-10最大攻角達到了氣動設計的極限、最大過載在60個G以上,攻擊目標一旦瞄準被鎖定,根本無法通過機動擺脫鎖定。如果再配合先進的頭盔瞄準具,就意味着在飛行員頭部活動範圍內,能夠做到“看到哪,打到哪”。

PL-12是我國首款自行研製的攔截彈,它的出現讓空軍真正具備了超視距空戰和多目標打擊的能力。在2004年的定型前打靶試驗中,PL-12取得了12發全中的好成績。2005年底,PL-12在雙目標攻擊試驗中雙發齊中。

資料圖:殲-10C攜帶PL-12 軍網英文

射程上,PL-12明顯高於同時期的R-77導彈,達到了70公里,作戰高度達到了25公里。制導上,由於採用了主動雷達加捷聯慣導系統,具備“發射後不管”的能力。

目前,PL-15的公開數據非常有限。外界普遍認爲,該彈使用了先進的雙脈衝固體火箭發動機,加之應用了更加先進的固體燃料,射程已經遠超AIM-120C-5 /7。關於“PL-15到底能打多遠”這個問題一直衆說紛紜,有說是150公里的,還有人認爲高彈道情況下能打到200公里的。

資料圖:殲-20的黃金組合“PL-10 和 PL-15” 軍網英文

有消息稱,PL-15的導彈引頭探測距離由PL-12的30公里增至50公里,“發射後不用管”的能力更強。在擁有射程優勢的情況下,PL-15採用了彈載雙向數據鏈,不僅抗干擾能力很強,還有利於多機協同配合攻擊,可以實現“A導B射”的攻擊模式。

無論如何,PL-15都是世界上一流水平的攔截彈,再配合殲-20、殲-10C和殲-16等戰機搭載的有源相控陣雷達,將極大提升解放軍航空兵的超視距作戰能力。不僅如此,“殲-20+PL-15”這對組合,勢必將成爲敵方電子戰飛機、空中加油機等大型高價值目標的夢魘,化身撕碎其空中力量體系的“利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