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nd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6月23日,金信基金投資部董事總經理、基金經理孔學兵管理的金信穩健策略基金近一年來淨值上漲達到71.58%,位居市場前列。對於科技行業的前瞻佈局,是基金取得超額收益的主要原因。

1996年入行至今,擁有25年證券自營與資產管理經驗的孔學兵可謂是國內資管行業真正的“老兵”。日前在接受中國證券報記者專訪時,孔學兵表示:“科技生而創新,科技成長永不眠。”他會堅持理性分析價值、深度挖掘成長,通過對產業趨勢、競爭優勢與估值性價比三個維度的綜合判斷,來進行科技成長投資。展望後市,孔學兵認爲,對國內科技創新迎來大發展充滿信心,其中半導體產業鏈景氣度繁榮可期。

孔學兵簡介

孔學兵,金信基金投資部董事總經理、基金經理。25年證券自營與資產管理經驗,豐富的投研一線管理經驗,深刻理解中國資本市場。科技創新踐行者,理性分析價值,深度挖掘成長;堅持長期視野,以中長期相對確定性應對短期不確定性。

“三步走”挖掘科技牛股

“理性分析價值、深度挖掘成長,堅持以中長期相對確定性應對短期的不確定性。”對於自身核心投資理念,孔學兵如此闡釋。同時,更要做到不跟風、不盲從,堅持從性價比出發,相信常識,這也是其多年打磨的投資理念。

他表示,將會持續重點聚焦於全球性需求擴張驅動、長期景氣度上行、估值具備性價比優勢的科技成長股。

談到科技股投資方法論,孔學兵介紹,在自身認知基礎上,建立了“三步走”的投資框架:第一步,把握行業景氣度或產業趨勢;第二步,深入分析公司所處產業鏈位置,洞察企業本身的競爭優勢;第三步,對公司進行估值與定價。

“我對科技股估值方法的理解,主要可以表述爲三高三低。”孔學兵表示,三高在於:第一,高研發投入,這有助於加強競爭壁壘;第二,高收入規模,企業的收入規模是未來利潤的根源;第三,高增速。三低在於:低ROE(與消費股相反)、低PB或PS(安全邊際)、低PER(研發加回後的PE修正)。

“這意味着需要深入分析科技公司的景氣拐點,爭取在業績放量、市場分歧消弭之前提前佈局。”孔學兵表示。

那麼,該如何判斷科技行業景氣度?孔學兵分析,對於科技行業的產業觀察與跟蹤在於產業鏈供需兩端,分析量和價的關係。價格是量的表現形式,與其他行業沒有根本性區別。不同之處在於科技生而創新,迭代速度更快,需要持續觀察研發投入與研發轉化效率、新產品市場競爭力、市場份額變化、毛利率與收入結構等。

孔學兵坦言,在行業景氣度跟蹤上,目前大多數投資機構實際上已經很少能做到明顯差異化,但對行業的偏見會一直存在,這就帶來預期差,預期差帶來投資機會,股價上漲就是分歧走向共識的過程。

在日常調研工作中,孔學兵更關注報表之外的因素,包括公司發展戰略與願景、企業自身的資源優勢與短板、針對市場變化公司的應對策略等。

科技股的高波動是老生常談。對於回撤控制,孔學兵坦言,沒有具體的剛性盈虧比例標準,持有重點更加依靠邏輯和業績驗證,賣出更多基於邏輯動搖或被更具性價比優勢的股票所替代。

“回撤是投資績效的重要組成部分,應該把它視爲一種代價。要看承受某種程度的回撤,是否能在不太長的時間內換取淨值新高。”他表示。

他闡釋,對任何資產而言,波動性的高低並不會完全基於行業屬性,性價比也是波動性的重要影響因素。即便是傳統防禦性行業,或穩定增長類行業,如果市場爲相對確定性支付了過高溢價,股價短時期內累積了過大漲幅,一樣會出現波動放大。

談到組合管理方面,孔學兵坦言,聚焦可能是必然的,程度會有差異,畢竟作爲投資者都要做出選擇,“核心+衛星”可能是在尋求超額收益過程中平衡淨值波動的主要手段。

孔學兵分析,聚焦的優勢在於關注度相對集中,能夠更加緊密地跟蹤產業趨勢變化,在市場機遇出現時,更好實現“看到並做到”。聚焦的缺點在於“不在風口時很考驗人,需要耐得住寂寞,纔有機會迎來繁華”。另外,不同性質的資金來源、不同久期的考覈機制,也可能對基金經理組合的風險收益特徵有影響。

“作爲基金經理,面對市場波動要主動應對,理性分析價值,時刻審視投資組合的性價比,相信常識並真正敬畏市場。”孔學兵總結。

持續學習構建能力圈

一直以來,孔學兵對國內科技創新事業的未來充滿信心。

“投資要有時代感,資本市場一定會反映時代的變遷。”孔學兵表示:“從中國經濟結構調整和產業升級的規律出發,科技進步對提質增效的貢獻度不斷提升。相應的市值結構中,科技股從市場總量到份額都有顯著的提升空間。當前消費是立國之根,未來科技是強國之本。”

然而,不斷迭代變換的科學技術,對於基金經理的能力圈建設與拓展也是重要考驗。

“一定要做適合自己價值判斷標準的,做能夠理解並堅持的,做拿着晚上睡得着覺的。”在孔學兵看來:“持續學習是成長型選手的宿命,尤其是對於科技股投資者,想要躺贏,輕輕鬆鬆賺估值的錢,恐怕是一種奢望。”

以科技產業發展爲例,孔學兵指出:“大科技領域在不同的經濟發展階段,需要重點投入研究資源的方向也在不斷變化,不存在一招鮮喫遍天的祕籍。”

他回顧,在2013年至2015年以4G大規模應用爲標誌,移動互聯網成爲科技核心資產。而如今,曾經那些以流量變現和商業模式創新爲代表的科技股,更多演變成具有科技屬性的消費股。

2018年以來,以5G規模化商用爲標誌,以基礎學科爲支撐的硬核科技成爲全球高端製造的制高點。伴隨着科創板的推出,很多優秀科技公司乘勢而上,參與全球產業鏈價值分配,逐步成長爲新的科技核心資產。

再比如在新能源汽車領域,前期可能主要圍繞電動化進程,今後是否會重複智能手機走過的道路,走向“軟件定義汽車”,智能化會否成爲投資重點?另外,以華爲鴻蒙開源爲標誌,AIoT(智能物聯)可能會迎來產業級互聯網海量應用場景的爆發。即便是聚焦科技成長,在不同的市場階段,其重心與內涵也是不斷變化的。

孔學兵認爲,能力圈建設是持續鞏固並不斷拓展邊界的過程,基金經理需要在自身成長經歷基礎上,建立自身能力圈並不斷鞏固“護城河”。同時,對能力圈之外的領域要保持好奇和興趣,隨着能力建設的鞏固與管理規模的增加,不斷投入新的學習資源,拓寬能力邊界,使之與管理規模相匹配,併力爭適度超前於規模增長。

半導體產業處於繁榮階段

儘管科技發展前途光明,但階段性而言,自從2020年疫情發生以來,科技股陷入反覆的區間震盪,給投資者的體驗並不是很好。

究其原因,孔學兵分析,一方面是經歷了2019年大幅上漲後,客觀上面臨估值消化和業績驗證。另一方面,市場的抱團風格對變化較快的科技板塊產生擠出效應。儘管產業趨勢和業績增長層面,科技股更具比較優勢,但外部擾動因素放大了市場參與羣體的悲觀情緒。市場低估了優秀科技龍頭公司應對複雜環境持續創造價值的能力,高估了行業屬性天然具有的不確定性。

近幾年在A股市場,科技行業的核心領頭羊無疑是芯片與半導體產業。近期,半導體板塊又迎來一波強勁反彈。

孔學兵分析,2021年春節前後,市場經歷了較劇烈的雙向波動,資金開始重新審視科技板塊的投資機遇。一個不可否認的事實是:以半導體產業鏈爲代表的科技成長領域目前正處於歷史性繁榮階段,而估值處於歷史30%-40%分位,景氣度與估值水平的“剪刀差”處於歷史最高水平。

從一季報來看,57家半導體產業鏈公司,在去年高基數基礎上,有43家實現了同比翻倍以上增長,股價表現與業績趨勢的持續背離,當市場環境出現變化時,可能帶來關注度上升。市場資金結構的再平衡可能是這波反彈的主要誘因。當然,景氣度優勢是根本驅動力。

孔學兵表示,在產業層面,預計芯片自主製造能力提升,仍舊是2021年國內半導體產業發展主線,並且會加速在重點產品領域和基礎環節的上下游產業鏈協同攻關。半導體2021年實現20%以上的行業增速應該是大概率事件,產業規模有望超過1萬億元。

他透露,根據相關數據,目前由於需求端的快速增長,疊加產能供給緊張帶來的缺貨漲價情況已經遍佈到行業內所有環節。從IC設計到晶圓製造到封裝測試,量價齊升成爲全球性普遍現象。儘管晶圓廠都在積極擴產,結合資本開支情況,預計到2024年供應量大概能增長17%。預計全球半導體產能緊張的局面會延續至2022年,甚至在8寸產能上有可能延續至2023年。

在半導體細分領域方面,孔學兵表示,看好兩大方向:製造端“產能爲王”,IDM廠商通喫晶圓和品牌兩道環節,短中期業績彈性最大;IC設計端看景氣賽道,細分龍頭有望憑藉研發優勢以及與fab廠的戰略合作優勢,獲得更穩定的產能供應,中長期可能有更多機會引領產業趨勢、實現價值量躍遷。在芯片設計環節,目前他重點關注兩大方向,一類是汽車智能化趨勢對IGBT、高端MOSFET創造的新增需求;另一類是5G普及和鴻蒙開源背景下,作爲物聯網的核心環節,以低功耗和高可靠性爲特徵,嵌入在海量終端中的微處理器,如MCU、SoC等。

談到當前市場宏觀與產業層面關注的要點,孔學兵坦言,利好方面在於預計年底大多數人會接種疫苗,有望逐步實現羣體免疫的目標,經濟活動恢復,企業盈利改善。值得謹慎的要素在於人口因素對消費總量的影響、市場結構性泡沫的消化程度等。

針對後疫情時代的選股,孔學兵認爲,市場可能弱化路徑依賴,更加關注中小市值成長先鋒、估值的性價比和市場預期差,演繹出結構性機遇。

對於後市看好的板塊,孔學兵分析,從中長期成長空間、滲透率等角度,半導體、新能源汽車(電動化、智能化)、醫療醫美等行業值得關注,但對部分資產的估值泡沫化需要警惕。

責任編輯:陳悠然 SF104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