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響原創 · 作者|王舷歌

教育,關乎每一個人的成長,一直是全民的中心話題。但也因爲不同家長的教育理念不盡相同,不同學生的教育條件千差萬別,圍繞教育的各種探討始終沒有定論。

今年可以說是教育的一個拐點年,特別是在線教育從莽荒到沃土,如今來到了一個重要的轉折期。用戶、政策、市場都呼喚教育行業迴歸初心,與此同時,隨着時代的發展進步,越來越多的人也從心底裏真正認可了教育的深層價值——不爲增長几分、不爲前進幾名,而是在孩子人生觀、價值觀形成的關鍵階段,培育其完整的人格、對世界的好奇與熱愛。

這對應着一塊被忽視的市場,也是一塊存在於每個人身上的剛需——放下分數、放下功利性目的,讓學生們心無旁騖地感受世界,理解自然和社會的美,理解人與人相互關係的美。著名教育家凱洛夫將其定義爲“美育”,並認爲這是學生全面發展的一個不可缺少的部分。

但可惜的是,過去市場上“不功利”的教育內容寥寥無幾,除了學科內容,一些本應該“陶冶情操”的樂器、美術類美育課程也被套上了考級、藝考的枷鎖,唯成績論、唯結果論。放眼望去,歐美許多中小學都開設了多年的美育課程,覆蓋了音樂、美術、建築、人文等領域;而國內真正意義上的美育課程並不多,這給了教育企業以契機,慎重思考美育對學生成長的價值和意義。

美育的誤讀與解法

毫不迴避地說,家長與社會對於「美育」其實或多或少都有一些誤讀。

一方面,或許由於大部分家長自身求學階段並沒有類似課程,即使是年輕家長,兒時也可能經歷過美術課、音樂課被語數外“佔領”的囧事,大家在固有思維中對「美育」到底是什麼並無概念;

另一方面,近年社會輿論中各種焦慮內容一度把藝術類的學習妖魔化,強行將其與奢華生活、高消費掛鉤,“勸退”了許多本來對於「美育」有所想法的家長。

但事實上,「美育」絕非無用,其在教育市場面臨的難點在於美育之義潤物無聲,結果很難量化;「美育」也絕非奢華,它是人人都需要的一種精神洗禮。

對於孩子來說,「美育」的價值不在於分數,而是一種底層世界觀的構建,通過對人類世界與歷史的上下求索,感知人生之美、世界之美,從而發現並找到更多的興趣點,激發對生活的思考。

這其實契合了蘇格拉底所言的教育本質——教育的本質是喚醒,是開發你的內心。

《放牛班的春天》

老師用溫情打開孩子的心扉

最近,清北網校聯合音樂、影像、哲學、繪畫、戲劇、舞蹈等各界大師,推出「美育大師課」,每套課程對應美育領域的一種相關職業,由一位該領域的大師擔任啓蒙師,貫穿整套課程——如此一來既可以體系化「美育」的教學內容,也可以以“啓蒙師”作爲更具象的領航員,爲學生帶來更多啓發。

以清北網校「美育大師課」第一季爲例,其牽手國際鋼琴大師郎朗帶來了《黑白琴鍵,多彩人生:郎朗給孩子的音樂啓蒙課》。

在課程中,郎朗輕鬆、悠然地彈琴講課,告訴孩子們古典音樂不是老古董,而是一種歷久彌新的審美體驗,同時也會分享欣賞古典音樂、打開音樂大門的方法。郎朗並未講授樂理、技法等專業內容,更多的是通過對古典藝術深入淺出的講解,引導人們去發現音樂之美、感受音樂之美、創造音樂之美。

“一開始聽不懂也沒關係,就讓自己浸染在環境中,久而久之,也許某一天會豁然開朗,一個嶄新的世界自此開啓。”郎朗在課上如是鼓勵孩子們走近古典音樂。

他在課程中告訴大家,學習音樂、欣賞音樂,收穫的不僅僅是音樂知識和審美的提高,還是想象力和表達能力的培養。“音樂的學習,可以幫助我們使用一種新的思維方式來表達自己的感受,甚至還可以將自己的情緒、心情轉化爲一段旋律。通過傾聽舒緩悠揚的音樂曲調,也可以幫助我們情緒穩定,對心理健康也有很大的好處。”

 

值得注意的是,課程中除了音樂本身,郎朗還會分享鋼琴對人格和審美的塑造、影響。外界只是看到了鋼琴帶給他的榮譽,但對於他自己來說,從彈鋼琴到懂音樂,到享受音樂,再到享受人生,是一個有起有伏的過程。

這種不光授之以「魚」,更授之以「漁」,甚至授之以「愉」的教學思路,和清北網校的教育理念不謀而合,不該讓學習成爲孩子的枷鎖,而應成爲孩子的夥伴。

讓學習成爲孩子的夥伴”,或許纔是教育應該有的樣子,琴鍵是黑白的,但人生是多彩的,不光有知識,有教學,還要有啓發,有培育。

大師領航

從「教」到「育」

這些年,大衆越來越認識到,美育對於一個人成長的重要性。

郎朗的課程印證了「美育」的價值構成——“美育使人成爲一個全面的完整的人。”這是西方近代美學家席勒在《美育書簡》中寫道的體悟,他認爲,美育可以修復感性和理性的分裂,使人成爲融合各種身心要素於一體的自由和諧的生命存在。

而這也是清北網校的教育初心——專爲每個學生,專注每刻成長,以科學的理念和有愛的方式,讓孩子愛學、會學、享學,成爲更好的自己。

當然,美育的思路也已經被政策端明確、落實:

  • 2019年7月,《關於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全面提高義務教育質量的意見》提出,全面提高義務教育質量的主要任務,並強調要堅持“五育”並舉,全面發展素質教育。

  • 2020年10月,教育部下發《關於全面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學校美育工作的意見》和《關於全面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學校體育工作的意見》,更是對“唯分論”提出改革,對德育、美育、 體育、勞動教育都提出了具體的評價標準,把中小學生音樂、美術、書法等藝術類課程以及參與學校組織的藝術實踐活動納入學業要求,探索將藝術類科目納入中考改革試點。

 

《春風化雨》

老師用詩歌讓孩子學會獨立思考

而除了對於用戶與社會的價值,對在線教育行業來說,對美育的探索於自身也是頗有裨益的。

很長一段時間裏,在線教育野蠻生長,雖然以一種創新的內容形態提高了學習的效率,但卻也有人忘記教育初心、被各種利益綁架的亂象。當教育進入精細化時代,“競爭”與“突圍”是高頻詞,優勝劣汰是必然。在線教育的從業門檻大大提高,早已不是隻靠一腔熱血或者程式化的獲客轉化就能輕鬆跑贏的。

那麼,什麼樣的在線教育企業會在競爭中勝出?過去,人們的關注點聚焦在短期內頭部品牌轉化效果、產品力等硬指標;而現在,從長期來看,供給端能力將更爲重要——課程師資、精細化運營、企業文化等方面的“內功” 將是決定能走多遠的核心競爭力。

教育是一個慢行業,孩子的成長也是一個系統的工程。「美育大師課」是清北網校的一次創新嘗試,但這並非心血來潮,其背後支撐的還是企業做教育的系統思路與價值初心——讓每一個孩子在課上感受到學習的興趣,也能讓每個孩子都能在課堂上學有所得,爲孩子全方位的發展助力。

所以,如何讓學習成爲孩子的夥伴?答案已顯而易見,有啓發的、因材施教的、能讓人提起興趣的、循序漸進的、過程中既有獲得感又有正反饋的教育方式,才能讓孩子真正與學習爲伴。站在孩子的位置,踏踏實實、心無旁騖的「教」與「育」,纔是真正的「教育」。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