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6月30日,廣州體育館內的六組氣膜艙全部關燈。奮戰了整整一個月的“獵鷹號”氣膜實驗室圓滿完成以精準檢測助力抗擊疫情的使命,迎來了休艙的時刻。

廣州實驗室主任、中國工程院院士鍾南山對在場全體工作人員表示感謝,並表示:“廣州本次疫情防控總結出了兩個非常好的經驗,在全國乃至全球都具有重要意義。一方面是開展高速、高密度、高質量的核酸檢測;另一方面是做到重點人羣追蹤。‘獵鷹號’氣膜實驗室在其中發揮了重要作用,爲快速、大規模的核酸檢測工作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持,確保我們防控工作追上病毒的傳播速度,化被動爲主動,是廣州的一次創舉。”

5月30日,在廣州核酸檢測產能亟需提升以滿足大規模篩查需求之際,在廣州實驗室和國家呼吸中心指導下,國家呼吸系統疾病臨牀醫學研究中心、呼吸疾病國家重點實驗室、廣州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廣州呼吸健康研究院、廣州醫科大學金域檢驗學院和金域醫學等多部門協同下,“獵鷹號”氣膜實驗室迅速啓動建設,僅22個小時就完成了氣膜艙搭建及設備調試,並快速投入使用。到6月30日凌晨完成最後一批檢測任務,“獵鷹號”氣膜實驗室已經整整戰鬥了一個月,累計完成核酸檢測近150萬管,超1200萬人次的篩查。

“在本次疫情防控中,精準檢測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尤其是短時間內高頻次、大面積的篩查,使得感染者得到‘早檢測’‘早發現’。在這輪疫情中,有一半以上感染者是通過檢測發現的。”鍾南山表示,廣州對新冠病毒進行檢測和跟蹤的經驗,給中國其他城市乃至全球大篩查提供了借鑑經驗,具有重要的意義。它的抗疫經驗,爲下一步開展檢測服務和病毒研究奠定了基礎。“如果再出現相似的疫情,我相信我們可以更快地響應,化被動爲主動,快速行動阻擊病毒。”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