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啥也不用幹,月入2萬……

作者|貓哥

來源| 大貓財經(ID:caimao_shuangquan)

啥也不用幹,每個月直接領2萬,這是很多宅男的夢想吧?

別說,這事在美國實現了。

美國現在有五分之一的年輕人都成了宅男,不上班也不上課,選擇家裏蹲,每個月還能領到大把的錢,不愁喫喝,想幹嘛幹嘛。

根據美國官方的統計:今年前三個月,約有 380 萬名 20- 24 歲的美國人沒有就業、接受教育或培訓,總數相當於全美20%的年輕人。

這個數字比一年前增加了 24%,因爲去年疫情開始之後校園關閉、經濟停擺,許多人失業或選擇了推遲大學入學。

是因爲疫情導致工作不好找嗎?

完全不是。

美國從去年下半年至今,崗位空缺越來越多,多個行業出現了用工荒。

比如美國航空公司就因爲人手嚴重不夠,取消了6月19日至21日的約400架次航班,未來一段時間他們還將每日取消50至80架次航班,並將延續到至少7月中旬。

爲什麼會有用工荒呢?因爲辭職的人太多了!

美國勞工部數據顯示,4月份,約有400萬人主動辭職,創近29年來的最高記錄。

一邊是主動辭職,一邊是招不到人。

截至4月底,美國超930萬個就業崗位空缺,失業人數約980萬。

也就是說,如果空缺的崗位招滿,全國就只剩50萬人沒有工作,一點也不多。

那麼問題來了——爲啥這麼多人主動辭職?爲啥這980萬人不去應聘上班呢?

如果是我,我也會辭職的。

因爲——發錢發的太多了!

去年疫情在美國大爆發後,失業率一度高達14.7%。爲了救助失業者,美國聯邦政府每週發放400美元的補助(注意是每週,後來降到300美元/周),再加上失業保險等,很多沒工作的美國人日子爽翻了,因爲躺在家裏錢拿得比以前還多。

比如,美國人口第一大州加州,總人口4000萬人,疫情以來官方處理的失業救濟申請已經超過了2000萬份,超過一半人口。

各種補貼加起來,每人每週最多可以獲得750美元,換算成人民幣一個月接近2萬,這收入水平即便是在美國,也可以過的爽歪歪了,名副其實的“工作不如躺平”。

這麼一算賬,誰還願意出去上班啊?

現在,面對用工荒,大量美國企業企圖通過加薪、獎金、免費食品及支付學生貸款等方式來招人,4月份私營企業僱員的平均時薪增長了21美分至30.17美元。

但用處不大,大家一算賬,還是不如直接領救濟金爽。

這些人領到救濟金後,就用來喫喝玩樂,做個快樂的肥宅嗎?

錯得離譜。

大把大把的人領到救濟金之後,直接殺進了股市。

去年,從居民大規模收到救濟金開始,市場就進入了散戶牛階段,數字貨幣、股票莫不如此。

研究機構一算,估計有400億美元的救助金被拿來炒股、炒幣。

數字貨幣在連翻上漲後,確實有很多人掙錢,但是前提是會止盈,大風颳來的錢哪會珍惜,所以多個品種都已經接連崩盤,悶殺了很多散戶,絕大多數炒幣的人,結局都是血本無歸。

股市就更奇幻了。

散戶們拿着發來的錢,聚集在各種炒股論壇,在不收佣金的券商robinhood扎堆開戶,然後開始抱團炒作股票。

比如去年7月底,柯達獲得了一筆來自美國政府的7.65億美元貸款,將轉型生產抗新冠病毒藥物的原料。

利好一公佈,漲幅能把A股的散戶嚇到——一夜熔斷20次,幾天時間從2塊漲到60塊,30倍!

誰在買呢?全靠散戶。

當時持有柯達股票的Robinhood賬戶數從之前的9312個達到13.2萬個,兩天時間增長了1322%。

有的散戶也飄了,問,“蘭博基尼的顏色選好了嗎?”

根據Robinhood統計,今年前四個月,平臺增加了300萬個帳戶,其中有一半是首次投資者,平均年齡31歲,中位數年齡28歲,平均資產不到5000美元。

估計拿了救濟金就來一把梭的佔比不少。

他們最愛的就是那些業績很爛、股價低迷、市值快沒了的仙股,美國股市也就因此出現了多年未見的奇景——仙股大爆發:租車公司赫茲(Hertz)、石油鑽探商懷汀石油和連鎖百貨公司JC Penney Co等等公司暴漲。

這些公司的共同點很簡單:已經或者快要申請破產保護。

租車公司赫茲在宣佈破產後,一下子成了大妖股。5月底到6月初,股價狂飆,翻了15倍。

Robinhood持有赫茲股票的用戶暴增到6萬人,一週內增加50%。6月6日那天,赫茲租車股價盤中大漲近150%,那天超過一萬名Robinhood用戶買入了赫茲股票。

這麼搞,似乎是吊打華爾街,腳踹分析師,散戶翻身的節奏。

但是,如果追高或者不止盈,那也是典型的“楊白勞”。像柯達,暴漲完之後暴跌,然後一路陰跌,繼續低迷到現在。

散戶還盯上了童年回憶“遊戲驛站”(GME),明明遊戲驛站眼看要破產的,他們還是瘋狂地殺進去,號稱“血洗華爾街”。空頭當時是被打爆倉了,可最後賺到錢的也還是少數。

在這個散戶運動中,有一個公司中國人很熟悉。

2012年,萬達出資26億美元收購了美國AMC院線,還承諾再拿5億美元來做後期運營,結果過了9年,萬達以14.76億美元的價格把AMC給賣了。

結果他前腳剛賣掉,AMC的股價就被散戶們直接暴拉,直接從9美元拉到72,翻了八倍。

領了救濟金去炒股,社會危害不大,對社會影響更大的是流浪者。

2020年美國的流浪者達到58萬,比往年高不少,這些人一點就業慾望都木有,現在又有大把的救濟可以領,喫飽喝足再抽點,負面影響就出來了。

前些天,紐約州州長紐瑟姆在外宣傳的時候,遇襲了。

雖然紐瑟姆很快緩解了現場的尷尬氣氛,但這個問題本身沒有解決,事實上,現在襲擊事件的發生頻率的確也在走高。

現在,崗位缺口和失業人數雙雙直逼千萬、股市不時創新高、妖股仙股橫行,街上的流浪漢越來越多……

面對這些問題,美國政府終於醒悟過來,打算調整發錢計劃。

拜登在白宮中威脅,要麼大家積極主動去上班,要麼他就取消新冠失業救濟金。

從今年5月開始,全美25個州決定提前叫停聯邦政府對失業者每週300美元補充失業救濟金的發放,最晚的周也將於7月10日到期。

這25個州都是共和黨執政州,他們質疑補充救濟金給太多,阻礙了人們積極尋找新工作。

還有的州政府批准了額度爲500至2000美元的復工獎金,鼓勵工人們重新回到工作崗位。

不過,發錢容易斷供難,現在很多人已經開始抗議。

有美國民衆表示,政府爲他們提供三十天的緩衝時間,但這對於因爲感染新冠導致身體出現嚴重問題的人來說,三十天的時間並不充裕,他們根本沒有辦法可以確保自己可以在這麼短的時間之內,找到足夠維持家庭生活的工作。

有的州,甚至因爲提前結束救濟金被工會發起了訴訟。

●  印第安納州的工人工會第一個站出來,告了州政府。

●  馬里蘭州,失業工人工會對州長拉里•霍根(Larry Hogan)要求在7月3日結束聯邦救濟計劃的命令提起集體訴訟。

●  在德克薩斯州,Facebook上兩個擁有 30000 多名成員的失業工人團體組織了一場訴訟。

別說,還真有成功的,最近馬裏恩高等法院法官約翰•漢利宣佈,暫時恢復印第安納州的聯邦失業救濟計劃,直到對此案做出最終裁決。說白了,習慣了在家躺平,誰想出門上班呢?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