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34歲,她靠500家店撐起一個IPO:奈雪市值300億

昨天,新茶飲第一股正式誕生。

投資界6月30日消息,奈雪的茶成功登陸港交所,新茶飲第一股正式誕生。此次IPO發行價爲19.80港元/股,以此計算發行市值達到340億港元。

奈雪的茶背後是一個浪漫的愛情故事。2015年,彭心與70後趙林夫妻倆正式創辦了奈雪的茶,並在2018年完成A+輪融資後,一躍成爲新式茶飲獨角獸,估值60億元。今年1月,奈雪在新融資過後估值達130億,直到今天上市成功市值翻倍。至此,彭心趙林夫妻倆對應身家超200億港元。

一路走來,奈雪的茶完成了5輪融資,集結了天圖投資、深創投、太盟投資集團(PAG)、弘暉資本等知名VC/PE。其中,憑藉着獨家投資奈雪A輪、A+輪以及領投B輪,天圖投資成爲奈雪最早、同時也是最大的機構股東。

中國消費品牌迎來黃金時代,一大波年輕創始人開始嶄露頭角。除了奈雪的茶,新茶飲圈不乏8090後——茶顏悅色呂良、喜茶聶雲宸等,而在咖啡、飲料、拉麪、美妝、潮玩等各個品類下,在每一個耳熟能詳的新品牌背後,年輕創始人們正集體登場。

始於一次相親,這對夫婦開茶飲店,締造340億市值

多年前的一次相親,造就了奈雪的茶。

出生於1987年的彭心,2010年從江西財經大學工商管理學院畢業。她最初是在一家上市IT公司做品牌工作,並逐步做到了總監一職。但與很多女孩一樣,彭心的內心中也有一個“烘焙夢”。

直到2012年12月,彭心選擇辭職創業。一開始,她自擬了一份商業計劃書,主打飲品、烘焙,兼做教學,卻一直苦於找不到合作伙伴。“這份方案現在回看起來很幼稚、很外行,想做的東西太多了,又沒有經驗和資源。”彭心曾回憶。

直到遇見趙林。2013年3月,在一個朋友的引薦下,彭心見到了當時已在餐飲界打拼多年的趙林。面對趙林這位餐飲界的前輩,彭心花了兩個小時的時間,圍繞自己的創業夢侃侃而談。殊不知,趙林是抱着相親的目的前來,其它的社交活動在這之前都被他推掉了。

談及二人的初次相遇情景,多年後趙林在一次演講中回憶:“我當時看完她的計劃書以後,覺得這個女孩很有想法,但我心裏也很清楚這個項目很難成功,沒有經驗是最大的短板。”於是,趙林給出了一個解決問題的辦法,就是彭心成爲他的女朋友,沒想到後者毫不猶豫地同意了。“我說你是認真的嗎?她說是的!從此以後,我們倆就每天在一起,三個月之後我們就領證結婚了。”

很快,這對夫婦將創業夢付諸實踐。受到彭心網名“奈雪”的啓發,他們在2014年註冊了“奈雪的茶”這一商標,希望每個看到這個名字的人,都能聯想到到美好的事物。

此後一年多的籌備過程裏,趙林、彭心遇到最大的問題是選址。奈雪的茶門店面積均定位在200㎡以上,這在界內並不多見。彭心曾透露:“在當時,沒有購物中心願意將大面積攤位給一個名不經傳的茶飲品牌,所以我們找位置耗費了大半年。”

2015年11月,奈雪的茶首店——深圳卓越世紀店開業,緊接着歡樂海岸店、華強北九方店也陸續開業。由於是白手起家,爲了一口氣能開三家店,趙林與彭心甚至還將房子抵押給了銀行。

如此激進的想法,趙林與彭心賭對了。憑藉創新的“茶+軟歐包”雙產品線模式,奈雪的茶走上了火速擴張之路。2018年、2019年奈雪的茶分別開設179家、174家新店,相當於兩天開一家,擴張速度十分驚人。招股書披露,截止2020年12月底,奈雪的茶在中國大陸66座城市擁有489間茶飲店,且已將業務拓展至中國香港地區及日本,並於最後實際可行日期進一步增至562間。

奈雪爲何脫穎而出?首先在選址上,奈雪摒棄了以往茶飲品牌選擇的社區店、街邊小店模式,而是與星巴克一樣進駐核心商圈。儘管成本投入高,但優點在於易於流量挖掘、便於提高用戶粘性、擁有更多場景延伸可能。其次,奈雪的茶走出了“茶+軟歐包”的創新產品路線,每銷售一杯茶,會搭配賣出1.2 個軟歐包。如此一來,爲消費者拓展了更多消費場景,提供了消費者在正餐之外的錯時消費。

與此同時,奈雪的茶發力多元化經營之路。2020年11月,奈雪的茶在深圳開出了全新店型“奈雪PRO”,這是繼奈雪的茶、奈雪酒屋、奈雪夢工廠之後的第4類店型。不僅如此,一直將星巴克視爲行業標杆的奈雪的茶,也在前段時間悄悄上線7款咖啡,大有加碼咖啡賽道之勢。

今年2月11日除夕之夜,奈雪的茶正式向港交所遞交招股書,打響了新式茶飲IPO的發令槍。對於上市,彭心此前坦言,奈雪並不是因爲缺錢而上市,2020年融資的兩個億資金都還沒有用。“我們一直希望能夠做出一個全球性品牌,上市的目的是爲了讓我們可以更長久經營、更開放透明,變成一個對自身要求更高的公司。”

隨着敲鐘,趙林彭心夫婦二人,離做出一個全球性品牌的目標又近了一步。全球發售完成後,趙林彭心夫婦持股62.64%,以發行價市值340億港元計算,二人持股身家超200億港元。

奈雪如何撐起一個IPO:坐擁560多家店,一年收入30億元

奈雪的茶,又是如何將一杯奶茶生意做到了上市?

招股書顯示,目前奈雪的茶核心菜單有超過25種經典茶飲,及超過25種經典烘焙產品。其中,茶飲包括鮮果茶、鮮奶茶及純茶,此外還提供多種零售產品,如茶禮盒、零食及即飲茶飲料。

從城市佈局來看,一線及新一線城市是奈雪的茶的主要陣地。截至最後實際可行日期,其全國的562間門店中各有194間覆蓋在一線城市,以及新一線城市,在二線城市則有135間門店,其它城市爲39間。

而收入,是奈雪歷來備受關注的一點。招股書顯示,奈雪的茶在2018年、2019年的收益分別爲10.9億元、25億元。但即便是2020年新冠疫情爆發,也並未阻止奈雪的茶營收大漲,全年獲得30.5億元的收益。

關於奈雪的茶賺錢的祕密,我們在招股書中或可探得一二。

根據灼識諮詢資料,截止2020年12月底,按覆蓋的城市數目計算,奈雪的茶擁有覆蓋中國最廣泛的高端現製茶飲店網絡。2020年,奈雪的茶每單平均銷售價值達到人民幣43元,遠高於行業均值35元,在中國高端現製茶飲連鎖店中排名第一。

高昂的客單價只是原因之一,在奈雪背後還有一個龐大的會員體系。招股書披露,奈雪的茶於2019年9月推出會員體系,註冊會員人數由截止2019年12月底的930萬名大幅增長至2020年12月底的2790萬名,及進一步增至最後實際可行日期的3530萬名。其中在2020年,奈雪的茶訂單總數中約49%來自於會員。

但頭頂光環的奈雪,仍然飽受虧損質疑。招股書顯示,在2018年和2019年期間,奈雪淨虧損分別爲6973萬元和3968萬元,2020年經調整淨利潤(非國際財務報告準則計量)爲1664萬元,終於實現扭虧爲盈。

究其原因,原料成本較高首當其衝。2018年至2020年,奈雪的茶原料成本分別爲3.84億元、9.15億元、11.59億元,佔總收入的比例分別爲35.3%、36.6%、37.9%。據此計算,奈雪的茶對應的銷售毛利率分別爲64.7%、63.4%、62.1%,逐年下降。

在潘攀看來,短期內盈不盈利和創不創造價值是不完全對等的,企業在發展過程中有沒有能力創造更多的社會價值、更好的消費者體驗,這些纔是更重要的事情,“時間是最好的‘稱重器’。”

歷經6年創業,奈雪在發展過程中也曾有過規劃上的失誤。2018年5月,奈雪在深圳推出一個全新的兄弟品牌“梨山”,主打“名優茶+鮮切水果”,試圖搶佔年齡區間在25歲至45歲的購物中心顧客、商務白領以及家庭消費者。但好景不長,由於經營效益不佳,奈雪的茶已決定停止運營梨山,並關閉餘下兩家門店。

事後,潘攀在與創始團隊覆盤得出結論,多品牌的戰略在當下不是正確的事情,“有點像撿芝麻丟西瓜。發覺做錯就馬上關掉,所以奈雪今年的數據要好很多。”經歷過這次戰略失誤,奈雪的茶在招股書中坦承,利用已建立起的品牌知名度推動長期增長符合公司的最佳利益。

根據規劃,其將於2021年及2022年主要在一線城市及新一線城市,分別開設約300家及350家奈雪的茶茶飲店,其中約70%將規劃爲奈雪PRO茶飲店,2023年新開設的奈雪的茶茶飲店數量至少與2022年新開設的數量相同。

天圖連投3輪,深創投、太盟入局,他們爲何都投了奈雪

一路走來,奈雪的茶完成了至少5輪融資,身後集結了天圖投資、深創投、太盟投資集團(PAG)、弘暉資本等VC/PE機構。其中,天圖投資憑藉着獨家參與奈雪A輪、A+輪以及B領投輪融資,成爲成爲奈雪最早、同時也是最大的機構股東。

時間回到2015年11月,奈雪首店——一家主打“茶飲+軟歐包”的茶飲店在深圳核心商圈卓越世紀開業,並意外在社交媒體上走紅,不少人專門花幾個小時來到這裏排長隊購買飲品,這一現象迅速引起了潘攀的注意。

很快,就在奈雪開第二家店時,潘攀找到了奈雪聯合創始人趙林。“天圖的行業嗅覺非常靈敏,在奈雪很早期的時候就找到了我們。第一次見面我們跟潘攀總聊了兩個小時,聊下來感覺天圖非常懂這個行業,也提出了很多重要的問題,那個時候留下了一個很好的印象。”聊起這段往事,奈雪創始人趙林和彭心依然印象深刻。

此後半年時間裏,他們保持着兩週見一次面的頻率,直到奈雪開到了第11家店,雙方開始正式討論融資的話題。潘攀透露,那半年天圖團隊也在觀察新茶飲行業的變化,驗證之前的一些判斷。“當然,他(趙林)也在觀察我是否能合作,這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

2017年1月,奈雪首輪融資完成交割,天圖獨家投資。因爲有了前面半年的溝通,雙方在很多問題上達成了高度共識,所以沒有在條款上進行過多的糾結。這裏有一個插曲:當時有機構給出的估值比天圖高30%以上,但是出於彼此的瞭解與信任,所以奈雪最終還是選擇了天圖。

回憶起這筆投資,潘攀透露了背後的邏輯:當時天圖投資團隊判斷中國的飲品化趨勢將成爲必然,而茶又是其中更具廣普性和文化傳統屬性的一個品類,因此非常看好茶飲這門生意。“從團隊的角度,我們調研了當時市面上幾乎所有的茶飲企業,綜合看下來覺得奈雪創始人的理念、能力、目標和對未來發展的判斷都更符合我們的期待,他們是那種願意通過不斷創新去爲用戶提供更好的產品和服務的創業者。”

2017年12月,天圖再度獨家投資奈雪的A+輪。坊間流傳,這筆融資是用一頓午飯的時間搞定的:兩位創始人和潘攀喫了個午飯,說起當年的發展規劃,想再拿一筆,潘攀問缺多少,他全要了。但幾乎沒人知道,看準了的天圖,在最初就一口氣與奈雪的茶商定了這至關重要的兩筆投資。

2018年,奈雪宣佈完成了天圖獨家投資的A+輪融資,估值60億元,成爲中國新式茶飲行業的首個獨角獸。到了2019年,新茶飲熱潮已經是轟轟烈烈,天圖第三次出手,領投奈雪的B輪融資。但很快,創投圈流傳着諸多質疑的聲音:奈雪爲何一直沒有引入更多新的投資方?天圖硬着頭皮兜底?這些聲音漸漸傳到了天圖LP耳中,一些LP忍不住向潘攀發來問詢。

“我自己從來沒有動搖過,但有時候很難向LP們傳遞這種信心,而且還要涉及到對項目方的保護。”回想起那一段時期,潘攀記憶猶新,“說實話,直到今天我們依然有一些策略不能對外公佈,而恰恰這些不能說的祕密,往往會構成決策中非常重要的部分。”

投資界瞭解到,奈雪B輪融資在2020年完成交割,除了天圖,知名本土創投深創投也正式入局。“消費是深創投重點關注的七個主要方向之一,投資團隊對於消費領域的品牌或標誌性事件也都會花精力進行研究,奈雪是投資團隊很早就關注的品牌。”深創投方面透露,2020年的新冠疫情對餐飲類的線下店影響巨大,奈雪這類線下開店企業在去年疫情期間也是深受影響。由於持續長久的關注和研究,投資團隊在整個餐飲行業遇到困難的時候看到了機遇,投資了奈雪的茶。

這裏有個小插曲。深創投出手的時點正逢瑞幸咖啡暴雷事件發生,這在疫情因素外又給團隊又平添了更多的壓力。

完成投資後,深創投幫助奈雪做了三件事:1、針對全球疫情建議加強數字化投入,不遺餘力增強線上業務;2、投資團隊成爲了奈雪的茶重度消費者,實時交流對產品的體驗和建議;3、與奈雪經營管理團隊客觀分析了餐飲行業競爭激烈的態勢,在資本運作上確立了奈雪爭取成爲“新式茶飲行業第一股”的目標,並把上市地確定爲香港。如今這一階段性目標終於達成。

此後,2021年1月,奈雪的茶完成了C輪1億多美金的融資,領投方爲亞洲知名PE機構太盟投資集團(PAG)。這也是太盟投資第一次出手國內新茶飲品牌。至此,奈雪的茶估值近20億美金,約合130億人民幣。直到今天,市值達到了340億。

新一代創始人集體登場,這是中國新消費創業最好的年代

中國新茶飲悄悄來至下半場,背後掌門人走到前臺。在這些耳熟能詳的茶飲品牌——奈雪的茶、喜茶、茶顏悅色、蜜雪冰城的背後,是彭心趙林夫婦、聶雲宸、呂良等年輕創始人的集體登場。

奈雪的茶最要緊的對手——喜茶,掌舵人是一名90後。1991年,聶雲宸在江西出生,後跟隨父母來到廣東江門。在2010年畢業後,19歲的聶雲宸走出校門,意外走上了創業之路,他在廣州開了一家手機店,積累了第一桶金。2012年,聶雲宸開了一家名爲皇茶的店,做起了奶茶生意。

2016年,聶雲宸將其創辦的皇茶更名爲喜茶,並獲得由IDG資本和天使投資人何伯權的1億元融資,中國新茶飲的故事由此開始了。自此,聶雲宸就帶領喜茶一路狂奔,並雲集了一衆風投機構,還包括美團龍珠、紅杉中國、黑蟻資本、騰訊、高瓴、Coatue等一衆知名機構。2020年8月,喜茶創始人聶雲宸以身家40.92億元列居深圳創富的第81位,成爲當中最年輕的一位。

日前,投資界獨家獲悉,喜茶最新一輪融資即將完成,投資方均爲老股東,估值達到了前所未有的600億,再次刷新了中國茶飲的融資紀錄。

同奈雪一樣,另一個網紅茶飲品牌——茶顏悅色,掌舵人呂梁也是一名80後。早年間,呂良和聶雲宸一樣經過了幾次創業,先後開過廣告公司、賣過爆米花、開過滷味店。2013年的冬天,呂良在長沙創辦了茶飲品牌茶顏悅色,並開出了第一家店,蟄伏多年後,茶顏悅色已經成爲與臭豆腐齊名的長沙美食新地標。2020年底,茶顏悅色走出湖南。

茶顏悅色在成立之初就獲得了天圖的投資,此後投資方還包含順爲資本、元生資本、源碼資本等。“茶顏悅色從去年開始,已經不見投資人了。”一位接近茶顏悅色的VC合夥人向投資界透露。而投資界最新獲悉,茶顏悅色也即將邁出IPO第一步。

在新茶飲圈裏,還有一個網紅品牌也不得不提,那就是蜜雪冰城。從1998年路邊的冷食小攤點,到2001年第一家20平米的小商店,再到如今以新鮮冰淇淋—茶飲爲主的全國性連鎖機構,河南人張紅超演繹了又一個草根逆襲的故事。

今年,開遍大街小巷的蜜雪冰城,完成由高瓴、美團龍珠、CPE源峯等知名機構的新一輪融資,估值已超200億元,並且公司 A股上市也行至交表階段。

新一代創始人們,造就了國內新茶飲的起點。而新茶飲只是一個縮影,中國水大魚大的新消費市場,火爆程度正超乎想象。

2020年,隨着泡泡瑪特的IPO敲鐘,背後80後掌舵人王寧正式浮出水面,這個出生於1987年的年輕人讓盲盒和潮玩文化徹底爆火,也讓消費投資人感慨:要學會擁抱年輕人;同年,完美日記成功赴美上市,它的背後同樣是三位畢業於中山大學的80後;今年爆火的咖啡品牌Manner的創始人韓玉龍和陸劍霞,是一對80後夫妻……拉麪說姚啓迪、美瞳品牌Moody創始人慈然等都是90後。

這是中國新消費創業最好的年代,這片汪洋里正激盪着無數新機會,所有人都相信,中國一定會誕生衆多千億市值的世界級消費巨頭。而在一個又一個新品牌背後,一大波年輕創始人正嶄露頭角。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