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來自中國家電網。

在經歷長達一年的漲勢之後,進入6月份,LCD電視面板價格漲勢收斂,尤其小尺寸面板價格隨着需求回落已缺乏上漲動力,有分析預計七月或將迎來走跌壓力。不過對於彩電整機企業而言,卻是“保利潤”壓力依舊未減,從618數據來看,企業能在產品價格上運作的空間似乎有限,行業增長仍需高端化轉型提速以拉動。

面板價格由“普漲”向“分化”

自去年6月以來,LCD面板價格已經連漲一年,以32吋爲代表的小尺寸漲幅達180%,65、75吋這樣的大尺寸漲幅也高達60%-70%。不過,液晶面板史上最長漲價週期可能要告一段落了。從近期多家市調機構發佈的面板價格快報來看,今年6月開始小尺寸LCD電視面板逐漸止漲回穩,爲一年來首見;而中大尺寸面板儘管依然維持漲價趨勢,但漲幅也明顯收窄。

具體的,根據奧維睿沃數據預計,6月32英寸、39.5英寸和43英寸這三個尺寸的面板價格與5月持平;50英寸、55英寸的面板價格6月漲幅收窄至3美元/片(5月漲幅爲7美元/片);65英寸、75英寸的漲幅也從5月的9美元/片放緩至6月的5美元/片。

另一家研究機構Witsview也給出了相仿的預計結果:各應用面板漲勢均明顯收斂,其中以 32、43 英寸中小電視面板最爲疲軟,6月價格近乎與5月持平,平均僅上漲 1 美元,價格來到88、138 美元,月增1.1%、0.7%。55、65 英寸大尺寸電視面板則維持漲勢,但漲勢開始收斂,平均報價達 227、286 美元,月增約 2%。

“從最新報價來看,面板漲勢明顯收斂”,WitsView研究副總理邱宇彬分析稱,不過目前仍預期大尺寸電視面板價格在第三季沒有立即反轉的風險,至於小尺寸(32、43英寸)的電視面板,則因品牌商利潤考量,在七月時就可能會有走跌的壓力。

羣智諮詢TV事業部研究總監張虹也分析預判,小尺寸面板價格隨着需求回落已缺乏上漲動力,大尺寸需求強勁,面板價格依然處於上漲趨勢中,但漲幅縮窄。從LCD TV面板市場來看,此輪市場景氣週期即將進入尾聲。

往未來看,中信證券分析師徐濤指出,疫情反覆不改經濟恢復和產能退出的長期趨勢,疊加海外終端需求向好,品牌補庫帶動需求,同時上游IC及玻璃基板等材料缺口難補價格趨漲,總體大尺寸LCD面板價格景氣度有望延續至2021年Q3,但後續將呈現較小尺寸價格趨穩調整、較大尺寸補漲的分化之勢。

終端廠商需加速高端化轉型

在小尺寸面板逐漸止漲回穩、大尺寸面板漲速放緩但仍繼續進擊的背景趨勢下,整體LCD電視面板價格進入高位盤整區間,具備產能供應優勢的面板廠商無疑在這輪行情中獲益。比如,通過三條滿產滿銷大尺寸線t1、t2、t6,以及兩條小尺寸線t3、t4實現一季度營收同比增長133.91%、淨利潤同比增長10.96倍的TCL科技就表示,Q2在並表三星蘇州t10線,以及自家t7線爬坡後,TCL華星整體面板產能還會有大幅增長,對於季度性盈利保持穩定向上態勢非常有信心。同樣維持滿銷滿產狀態的京東方A在今年一季度實現營收同比增長108%達到496億元,淨利潤同比增長814%達51.82億元,僅單季度利潤已遠超去年全年,有分析預計京東方二季度淨利潤可能達到100億元左右。

與上游面板行業景氣度處於高點形成鮮明對比的是,下游彩電市場儘管均價同樣“漲”聲不斷,但市場銷量卻持續遇冷,整機企業的“利潤”壓力依然不減。根據GfK中怡康月度零售監測數據顯示,5月份彩電市場雙線渠道均價仍在高漲,線上均價同比增長42.4%至2715元,線下均價同比增長29.2%至5045元。產品均價的不斷上揚,致使彩電市場今年以來零售額規模增長顯著,具體1-5月彩電市場線上、線下零售額規模分別同比增長22.0%、20.6%。但在零售量方面,彩電市場在年初經歷短暫反彈後,從3月開始持續遇冷,5月市場延續了4月的頹勢,繼續大幅下滑,整個1-5月,彩電市場線上、線下零售量規模分別同比下滑12.9%、4.3%。

進入6月,從618大促期(5月24日-6月20日)的數據來看,彩電線上市場增長風格全面切換。據奧維雲網線上監測數據,在均價漲幅超千元的基礎上,2021年618彩電線上銷量規模達265.5萬臺,同比下降19.6%,銷額81.6億元,同比增長25.7%,大促的四周裏均呈現“量降額升”局面。“今年618期間除了極個別的廠商拿出一些特定的產品打出一波低價之外,大多數廠商由於自身‘保利潤’壓力不減,能在產品價格上運作的空間有限”,有彩電行業分析人士如此表示。因此,可以看到今年618期間廠商們在促銷力度上相對“保守”,如此帶來的市場結果是整體偏於“平靜”,並沒有像往年那般各家都競相“曬單各種第一”的局面。

不過從另一方面來看,儘管前五個月乃至於618大促期的漲價潮給彩電市場銷量帶來壓力,但持續性的漲價也讓消費者的焦點逐漸迴歸產品本身,爲高端大屏等品質型產品帶來了更多的市場表現機會。如在大屏維度上,今年618期間65吋以上大屏結構比達38.1%,對比去年同期增長15.5個百分點。65吋、70吋、75吋的2000元-6000元中端價格段成爲市場競爭熱點。“55吋以下中小屏面板成本倍數增長,而大屏漲幅相對較小,零售市場均價波動幅度也相對較小,同時大屏面板成本佔總成本的比例也小於中小屏,具備更大的利潤空間”,奧維雲網消費電子事業部相關分析人士向中國家電網分析表示,65吋以上大屏能成爲618大促主打款,主要原因在於其運營空間較大,邊際利潤更高。另外,8K、Mini LED、OLED、激光電視、量子點電視等帶有高端技術屬性的彩電產品也在今年618“積極向上”破局。基於此,該分析人士預判,4、5兩月連續出現的“量額齊降”局面將在6月將得到緩解,但後續市場存量競爭壓力不減,對彩電企業而言仍然充滿挑戰,也蘊藏機遇。

這樣的形勢下,從目前大部分主流彩電企業紛紛推出8K、Mini LED、Micro LED、OLED及激光電視等新型顯示技術產品的動作也能夠看出,企業們希望並正通過轉戰高端,來帶動整個彩電市場由過去的價格戰向價值品質的競爭和較量轉變。對此,中國電子視像行業協會執行祕書長彭健鋒也指出,突破如8K、OLED、Mini LED等新技術顯示的邊界,是各品牌商向高端市場轉型過程中一個關鍵增長點。另外,作爲中國市場化最早、成熟度最高、競爭最激烈的一個行業,彩電業還應該從打造內容服務生態、更新消費觀念、加速商用顯示產品普及、加強新一代顯示技術在大屏上的應用、注重知識產權等五個方面進行提升,從而實現增長破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