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陸克文:應對下一次病毒來襲

來源:中國新聞週刊

IPPR的報告來得非常及時

我們應利用該報告來實施有意義的改革

並展示出真正的領導力,使這場大流行

成爲最後一次讓我們措手不及的大流行

文/陸克文

(作者系澳大利亞前總理,現任亞洲協會主席和國際和平研究所主席)

隨着越來越多的發達國家開始感覺自己已度過新冠危機,兩個顯著的現實正在顯現。

首先,可以清楚地看到,許多發展中國家仍很容易受到在印度看到的這種迅速升級的疫情的攻擊。未能戰略性地公平分配最有效疫苗的後果正逐步暴露出來。

其次,隨着更危險和更具傳染性的變異毒株的持續出現,我們要抓緊建立新的國際流行病預防和應對體系。我們必須立即啓動這個計劃。幸運的是,由新西蘭前總理海倫·克拉克和利比里亞前總統埃倫·約翰遜·瑟利夫任主席的疫情預防和應對獨立小組(下稱“IPPR”)剛剛公佈了一份實現上述目標的藍圖。

現在的問題是,各國政府是否不僅準備聆聽,而且準備採取行動。答案將決定我們能否防止未來的流行病再次演變爲全球性災難。根據澳大利亞政府應對2009年豬流感(H1N1)的經驗,通過立即、意義深遠和協調一致的行動來應對危機至關重要。有賴於IPPR8個月的工作,決策者現在有了一套全面的建議,以改革疫情風險管理方式。

該小組的主要建議是,呼籲通過在紐約聯合國總部設立新的全球健康威脅理事會,將預防和應對疫情的工作提升到最高政治領導層。該小組還提議爲疫情預防和應對設立國際籌資機制,以幫助分擔未來全球衛生危機的負擔。通過直接捐款或某種形式的分攤會費,上述機制將爲中低收入國家的持續備災和快速反應措施提供資金。

IPPR提供了各國政府需要的通過世界衛生組織要求的明確、冷靜、可行動的指導措施。4年前,我擔任主席的多邊主義獨立委員會(ICM)曾在其發佈的報告《全球大流行病和全球公共衛生》中對大流行病日益增長的威脅提出警告。在跨境衛生危機日益頻繁並帶來前所未有的風險之際,全球衛生結構的糟糕狀況令人震驚。這些風險後來以新冠大流行的形式體現出來。

除發出明確警告,ICM的報告還提出了一系列大膽建議,以強化多邊體系,應對潛在的全球衛生危機。其關於明確覈查和預警機制規則的提議現在已在IPPR的建議中得到響應,同樣得到響應的還有其強化獨立世衛組織祕書處的呼籲。我們仍在等待這些方面取得進展。

我們不能讓IPPR的報告同樣被置若罔聞,但這似乎正在發生。第74屆世界衛生大會剛剛投票決定,在考慮採取任何行動之前,要花6個月時間研究小組報告。這樣的拖延不可容忍。

新冠危機證明了IPPR報告中強調的一個令人不安的事實:爲應對全球流行病而建立的各國的和全球的機構並不適用,或者沒有被很好地利用起來。從2019年末到2020年初現行《國際衛生規則》失效的那刻起,新冠疫情就成爲了一場全球災難。從那以後,各國和全球經濟對策就一直太慢、太不協調。

當前的危機在好轉之前仍有可能變得更糟。我們已經目睹了全球供應鏈的崩潰,這將導致可怕的經濟、政治和公共衛生後果。現在迫切需要回到正軌,以便我們不僅能夠防治未來的大流行病,還能抗擊此次疫情。

IPPR的報告來得非常及時。我們應利用該報告來實施有意義的改革,並展示出真正的領導力,使這場大流行成爲最後一次讓我們措手不及的大流行。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