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貨運市場風雲錄:平臺扎堆上市,全明星資本“集結”

隨着全球最大數字貨運平臺滿幫登陸紐交所,“數字貨運第一股”誕生。不過,今年上市熱潮中,滿幫只是“先人一步”。

根據媒體報道,貨拉拉已以保密方式提交了赴美IPO申請,尋求籌資至少10億美元。早前,福佑卡車也率先提交招股書,但被滿幫搶先上市。在“載人”網約車行業格局初定後,“載貨”市場正逐漸走進聚光燈下。

據CIC研報,預計2025年中國整車市場將達到4.5萬億元,其中數字貨運的滲透率快速增長到18%,2025年中國數字貨運平臺的市場規模將超過8000億元,近五年市場複合增長率有望達到24%。

萬億貨運市場頭部企業競爭愈加激烈,企業在發力原有業務的同時不斷拓寬自身邊界,佈局包括同城、跨城等在內的物流大網絡。而這背後,資本早已入局,數字貨運幾乎成爲了匯聚全明星資本的賽道。

數字貨運平臺爭先上市盈利難?

北京時間6月22日晚間,滿幫正式登陸紐交所,最終發行價爲19美元/ADS。本次IPO,共計發行8250萬股美國存托股票(ADS),按此計算,滿幫本次融資約16億美元。

依照慣例,滿幫還賦予了承銷商1237.5萬股ADS的超額配售權,這也就意味着如果執行“綠鞋機制”,滿幫此次IPO的募資規模至多可達到18億美元,公司估值超200億美元。

上市首日,滿幫報收於21.5美元,較19美元/ADS的發行價上漲約13.2%,總市值達到了233.6億美元。截至7月1日盤前,股價維持在20.38美元。

本次衝刺資本市場,滿幫只用了4年時間,其由江蘇運滿滿和貴州貨車幫於2017年合併而成,搭建直連貨主與司機的線上數字貨運平臺。滿幫的基礎業務也是數字貨運賽道上公司的主要業務——以大數據和 AI 技術研發智能中臺,鏈接車、貨、人,平臺進行智能定價、智能分單、智能服務等。

招股書顯示,2020年滿幫全年GTV(平臺總交易額)達1738億元,約佔中國數字貨運平臺GTV總量的64%,訂單量達7170萬單,共計280萬卡車司機在平臺上完成貨運訂單,約佔中國中重型卡車司機的20%。

財務數據方面,滿幫2019年與2020年營收分別爲24.7億元與25.8億元,同比增長4.4%,淨虧損分別爲15.2億元和34.7億元,毛利率從44%增長至49%。

經非美國通用會計準則調整,滿幫在2020年已實現淨利潤2.81億元,2021年第一季度淨利潤達1.13億元,同比增長324%。招股書顯示,現階段滿幫收入主要來源於其核心的貨運匹配服務及增值服務兩方面。

早在5月初,福佑卡車已率先提交招股書。作爲整車運輸領域的兩大頭部平臺,擁有着不同的平臺發展模式,滿幫讓貨主與司機自行交易,福佑卡車則參與交易,全流程跟蹤。儘管兩家公司都經歷了虧損,但毛利率已經拉開差距。

招股書顯示,福佑卡車2019年、2020年營收分別爲33.9億元、35.66億元(約5.44億美元),2021年第一季度營收爲11.83億元(約1.8億美元),上年同期爲6.72億元。

福佑卡車近年同樣掙扎於虧損泥淖中,2019年、2020年淨虧損分別爲2.34億元、1.16億元。到了2021年第一季度,淨虧損爲5450萬元,上年同期淨虧損爲5016萬元。

值得一提的是,滿幫以信息撮合模式成爲最大的匹配平臺,福佑卡車以閉環交易模式成爲最大的交易平臺,相對更輕的業務模式使得滿幫擁有更高的毛利率。

2020年滿幫的毛利率爲49%,而這一年,福佑卡車毛利率才從前一年的-0.3%轉正爲3.0%。

福佑卡車長期合作的以重點客戶、大客戶爲主與滿幫不同。由於參與了運輸各環節,覆蓋“匹配+承運”流程,福佑卡車推出了經紀人競價模式,切入交易,完成了信息流、物流、資金流的閉環,是行業內首個“全履約交易平臺”。

神仙打架”,同城、跨城混戰加劇

根據CIC報告,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公路運輸市場,2020年總規模達到6.2萬億元。其中,整車和零擔運輸是最大的細分市場,2020年這一市場規模達到5.3萬億元,預計到2025年增長至6.5萬億元。

萬億貨運市場儼如一塊肥肉,自然免不了巨頭角力,於自身業務之外跨界秀肌肉。

貨拉拉是同城貨運中跑出的頭部企業,6月初,宣佈長途大貨車業務再開23城,主要佈局三四線下沉市場。截至4月,公司長途大貨車業務範圍已覆蓋116座大陸城市,包含全中國所有一二級物流節點,至此完成跨城業務的物流網絡佈局。

近日,據媒體公開報道稱,貨拉拉已以保密方式提交赴美IPO申請,尋求籌資至少10億美元。儘管其尚未對外正面回應,但上市確已提上日程。此前,貨拉拉一度傳出上市消息,並獲得多輪融資。

不過,貨拉拉強勢追擊,滿幫也早盯上了它盤子裏的蛋糕。

2020年底,滿幫宣佈進入同城貨運市場。早前收購的同城貨運領域的省省回頭車,最終以新品牌運滿滿開展同城貨運業務。

當年,滿幫的一般與行政開支猛增,從2019年的12億元增至39億元,增幅達69%,其中包含了收購同城貨運業務的成本。

對於滿幫進軍同城貨運市場,有觀點認爲其可以擴充業務線,好支撐更大的估值,但這一市場早已盤踞貨拉拉、快狗打車等老玩家,於深耕跨城B端市場的滿幫而言面臨相對較低的品牌認知度和用戶黏性,能否突圍還是未知。

貨運市場大而分散,數字貨運平臺的滲透率仍舊是極小一部分。同城貨運主要以面向批發市場及企業的B端爲主,小商家和個人的C端業務佔一小部分,通常是搬家等。目前,同城貨運的競爭方式仍是以局部的、垂直行業內競爭爲主。

上海交通委郵政快遞專委會副主任、貫鑠資本CEO趙小敏告訴貝殼財經記者,同城貨運行業裏,無論從商業模式、市場規模還是服務來講,目前沒有某一家企業完全脫穎而出,都需要市場的檢驗。

不過,在物流行業穩定增長的背景下,同城貨運市場迎來了發展黃金期。艾瑞諮詢研報稱,近年來規模增速有浮動變化,但整體仍呈上升態勢。未來3年-5年預計仍將保持5%-7%的增長速度。但不可忽視的是,如今的同城貨運行業集中度低,市場競爭離散化,升級空間可觀。

網約車平臺攻入,玩家背靠明星資本

網約車平臺,同樣也已經排隊進場。

2020年6月16日,滴滴正式宣佈入局同城貨運,在成都、杭州上線試點後迅速推向全國市場,並掀起補貼戰。帶着C端和大公司的資源優勢,切入貨運市場,有觀點稱,通過“拉人”網約車所獲得的數據、品牌、用戶黏性,很容易遷移進貨運賽道,網約車等業務背後的商業模式可以無縫接入貨運業務。

滿幫集團作爲全國最大的車貨匹配信息平臺,和滴滴一樣掌握車輛信息大數據,連接貨與車。不排除滴滴也會依靠平臺的數據優勢,走向車貨匹配平臺的方向,攻入更廣闊的物流大網絡賽道。

《2020年中國網約車市場調研報告》顯示,2016年以來,受宏觀經濟下行、行業整治規範等因素的影響,我國網約車行業的市場規模增速放緩。2019年,我國網約車行業的市場規模達3044.1億元,同比增長3.42%,較2018年放緩了25個百分點。

千億網約車市場增量逐漸放緩,面對10倍體量的萬億貨運市場,更多帶着流量和車輛的網約車企業入局。

貝殼財經記者注意到,哈囉出行也推出了同城物流“哈囉快送”,服務場景主要以市內中短途爲主,跨城最遠不超過500KM , 以30KG以下文件、樣品、小件物品遞送爲主。

艾瑞諮詢研報顯示,在物流行業細分市場結構方面,C端業務規模較小但發展穩定,B端快遞城配業務受電商快遞熱潮迎來飛速增長,B端業務作爲同城貨運的基本模塊有着超過90%以上的穩定份額。

貨運物流市場“起飛”,資本早已嗅到微妙變化併成爲推手。

滿幫帶着超200億估值赴美上市,背後(IPO前)軟銀持有其22.2%股份,爲最大機構投資方,紅杉中國和全明星投資基金則分別持有7.2%和4.9%的股份。

滿幫在上市前經過了17輪(包括運滿滿、貨車幫)融資。除軟銀、紅杉外,過往投資方還包括光速中國、雲鋒基金、GGV紀源資本、襄禾資本、老虎環球基金、鐘鼎資本、高瓴、金沙江創投、元生資本、騰訊、CMC資本、Baillie Gifford等國內外知名投資機構。

福佑卡車招股書披露,IPO前,鐘鼎資本持有其12.2%的股份,爲最大機構股東,君聯資本、中銀、盈信資本、京東物流和經緯中國分別持有9.4%、9.2%、7.3%、6.3%和5.2%的股份。相比之下,貨拉拉7年也完成8輪融資,總額超160億元,高瓴目前爲貨拉拉最大的機構投資者,紅杉中國、鐘鼎投資等也是貨拉拉投資人。

企查查數據顯示,目前全國範圍內共有550萬家“貨物運輸”相關企業,其中江蘇省以113.7萬家相關企業排名第一,山東、河北分列二三名。

從註冊量上看,近10年來我國貨物運輸相關企業年註冊量總體呈增長趨勢,2017年增長率爲歷年來最高,同比增長97%,註冊量達69.67萬家,2020年新增127.74萬家,同比增長45%;今年前5月新增104.3萬家,全年註冊總量有望超2020年。今年滿幫搶跑“貨運數字化第一股”,將直接加劇貨運市場的混戰程度。

從註冊資本來看,我國超8成的貨物運輸相關企業註冊資本在500萬元以內,其中68%註冊資本在100萬元以內,另有15%的企業註冊資本在100萬元-500萬元,而註冊資本在5000萬元以上的則佔總量的2%。

艾瑞諮詢研報顯示,物流行業整體市場規模自2013年起突破10萬億以來,連續6年保持在十萬億的規模體量。一方面得益於消費領域的增長,另一方面源於行業的細分和下沉,頭部企業尋找到更多的產業機會和商業模式。同時,行業增速將趨緩,未來5年難再出現爆發式的增長。對比國外物流發展規律,中國物流市場也將進入精耕細作的運營時代,降本增效和效率創新將成爲物流領域的重要命題。

研報稱,在當前市場模式中,運力是企業組建產品的根基,無論是搭建自有車隊或管理三方運力的能力,都是企業最核心的競爭力 之一。而能否爲運力池提供優質的貨源,是企業吸收整合運力的資本,更多的貨源也是企業規模增長的首要途徑。技術和效率將是行業今後的發展核心,未來的五年內,擁有運力和貨運的企業仍將掌握市場的最高話語權。

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 程子姣 編輯 王進雨 校對 李世輝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