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來自微信公衆號APPSO

在我們的讀者中,不知還有多少人記得摩托羅拉曾經推出過一款名叫 Defy (戴妃) 的手機,但我仍記得,因爲它是我的第一部 Android 手機。它擁有衆多誘人的功能特性:德州儀器處理芯片、Android 2.1 系統、3.7 英寸屏幕和最重要的 IP67 三防性能。

當年的 Defy 憑藉上乘配置和優秀做工,帶火了三防機這一品類,俘獲一幫粉絲,其中也包括了我。

我那臺 Defy ME525 至今仍靜靜躺在臥室抽屜裏。我不止一次幻想着,摩托羅拉把這個系列復活,順便藉助 Defy 的魔力,讓摩托羅拉這個通訊界老字號再火一把。

如今我的幻想已經成真,好吧只能說成真了一半。

Defy 系列真的推出了續作,但這款千呼萬喚始出來的迭代產品,一出生就已泯然衆人。

新的 Defy,不再新鮮

摩托羅拉在歐洲市場首發的新款 Defy 手機,保留了三防特性,機身還算輕薄。

正面是一塊 6.5 英寸大小的 LCD 水滴屏,分辨率爲 1600x720,表面覆蓋着一塊 0.7mm 厚的大猩猩 Victus 玻璃,因此實現了 IP68 防護級別。

性能方面,新款 Defy 搭載了高通驍龍 662 芯片和 5000mAh 容量的電池,4 + 64GB 版本售價爲 329 歐元 (摺合人民幣 2534 元)。

很顯然,新的 Defy 系列已經變成入門機型了,外形和配置都相當普通,沒有了當初驚豔衆人的魅力。

不知各位有何感想,但這部新的 Defy 給我的感覺,就像是看到一個經典的電影 IP,經過翻拍被諷爲爛片,日後人們再次談論起這個 IP,可能只記得它是一部爛片,卻忘了它曾經的輝煌。

這不是摩托羅拉第一次復活老機型,還記得兩年前那部復刻經典的 Razr 手機嗎?

2019 年 11 月,摩托羅拉發佈了 Razr 系列最新續作,經典的翻蓋元素保留了下來,但內屏換成了摺疊屏技術,這種老 IP 結合新技術的玩法,得到了許多粉絲的讚許。

▲Razr 5G

當然,因爲性能缺陷和虛高的價格,摩托羅拉新 Razr 成了一款叫好不叫座的產品,我上某電商看了一眼,只有 2000 多條評論數,可見大部分粉絲還算理性。

當摩托羅拉開始端出一碗又一碗不怎麼香的冷飯後,使我對曾經處於巔峯期的摩托羅拉倍感懷念。

上世紀的摩托羅拉,如超新星般耀眼

1928 年 9 月 25 日,保羅 加爾文 (Paul V Galvin) 和兄弟約瑟夫 加爾文 (Joseph Galvin) 在芝加哥一起創立了摩托羅拉公司的前身,加爾文製造公司 (Galvin Manufacturing Corporation)。

他們推出的第一款產品跟通訊沒有太大關係,是一個電池替代器,有了它,便能讓原本用電池供電的收音機,直接接入家用電力線路去使用。

▲加爾文製造公司的首款產品

他們或許是在研發第一款產品的時間裏,拆了很多收音機進行研究,掌握了核心科技,於是在 1930 年,他們推出了第一款摩托羅拉牌的汽車收音機。

這也是第一款在商業層面獲得成功的汽車收音機產品,他們將其命名爲 Motorola,其中的 Motor 指的是摩托車,Ola 有‘聲音’的意思。

自那時起,摩托羅拉就成了加爾文製造公司旗下的品牌名,後來他們在家用娛樂、警用通訊、軍事通訊等領域發力,成了家喻戶曉的牌子貨。

▲摩托羅拉手持雙向對講機廣告牌

1946 年 10 月 2 日,貝爾電話公司 (今天 AT&T 的前身) 推出了車載無線電話服務,演示時便是用摩托羅拉的通信設備撥打第一通電話。

次年,加爾文製造公司正式更名爲摩托羅拉。摩托羅拉正式登上歷史舞臺,並轉向了快車道。

這一年,摩托羅拉推出了第一款名叫‘Golden View’的電視產品,因爲價格低廉,上市首年銷量就超過 10 萬臺。

1952 年,摩托羅拉首次踏出美國本土,在加拿大多倫多開了一家子公司,負責生產收音機和電視機。

1955 年,我們熟知的那個‘M’字 Logo 誕生了,這個圖案後來頻繁地出現在摩托羅拉的對講機、尋呼機、衛星電視產品上,還出現在了太空中。

阿波羅 11 號登月艙上,安裝了由摩托羅拉製造的無線電收發機,負責在地球和月球之間傳送遙測、跟蹤、語音通信和電視信號。這在今天看來依舊是一項偉大的創舉。

之後的摩托羅拉前後推出了,全球首款商用手持電話 DynaTAC 大哥大、首個高清電視 (HDTV) 技術標準、首套 GSM 蜂窩通訊網絡及其原型設備、首套商用 GPRS 蜂窩通訊網絡、首臺無線路由器等等,上世紀的摩托羅拉如日中天,一直處在上升期,它的成績很耀眼,耀眼到人們以爲它永遠不會消逝。

▲DynaTAC 系列

踏入千禧年,摩托羅拉依舊充滿活力,與諾基亞、三星、多普達、黑莓數個品牌齊頭並進,共同瓜分着前智能手機時代的蛋糕。那時摩托羅拉的代表作有刀鋒 (Razr) 系列、明系列、AURA 系列。

▲摩托羅拉 Aura

直至 iOS/Android 智能手機系統誕生後,摩托羅拉漸漸失去了主動權,這艘大船開始失控。

2007 年,摩托羅拉佔全球手機市場 18.4% 的份額;而在 2009 年首個季度這個數字降至 6%。

兩年後,摩托羅拉拆分成兩家公司,其中移動業務被谷歌以 125 億美元價格收購,2014 年又以 29.1 億美元的價格‘賤賣’給了聯想。

沒落的貴族,還能支棱起來嗎?

站在今天的眼光去看後期的摩托羅拉,可以看出它走向沒落是必然的。

後智能手機時代,硬件配置不再是手機的全部,左右着消費者購買何款產品的關鍵因素,是智能系統所提供的娛樂、影像、多媒體網絡等功能,打電話似乎成了手機的附屬功能。

面對時代的浪潮,摩托羅拉能做的並不多,儘管摩托羅拉迅速轉向 Android 系統陣營,而且推出了不少經典機型:里程碑、Defy、Moto X,但難逃成爲‘Android 代工廠’的命運,結束其輝煌只是遲早的事。

其實不光是摩托羅拉,同樣被時代拋棄的還有諾基亞、黑莓、多普達。曾經那句 Hello Moto 有多流行,如今就有多可惜。

我爲摩托羅拉感到唏噓的同時,不禁在想,它還有機會嗎?或許有,聯想稱 2019 年摩托羅拉業務已經開始盈利,海外市場發揮着作用,雖說重回巔峯希望渺茫,但至少留得青山在。

在 Defy 淪爲入門機,Razr 續作更是一拖再拖的現狀之下,摩托羅拉是否有其他招數扛住國產出海品牌來勢洶洶的攻勢,將成爲摩托羅拉東山再起的關鍵。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