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一季度影子銀行規模減少5400億元 ,佔GDP比例降至8年來新低

記者:曾令俊

1

中國影子銀行規模繼續呈下降趨勢。

國際評級機構穆迪最新出爐的《中國影子銀行季度監測報告》顯示,2021年第一季度廣義影子銀行資產減少約人民幣5400億元,達到人民幣58.7萬億元,延續了過去幾年的下降趨勢。影子銀行資產的下降趨勢表明,雖然2020年政府因爲應對疫情而暫時放鬆對影子信貸的監管,但仍會持續重視降低影子銀行風險。

與此同時,由於經濟穩步復甦,第一季度影子銀行佔名義GDP的比例也大幅下降,從2020年底的58.3%降至55.4%,爲8年來的低點。 

“該比例下降突出了監管機構持續關注降低影子銀行風險。在嚴格監管的環境下,我們預計2021年內影子銀行資產將進一步縮減。”報告稱。

具體看,下降最明顯的是理財產品和資管計劃對接資產,減少了人民幣6000億元,主要原因是嚴格監管之下證券公司和基金通道類產品規模快速縮減,其理財產品資產下降。 

另外,包括信託貸款和委託貸款在內的核心影子銀行資產合計也減少了人民幣3500億元。 

但是也有部分科目呈現增長趨勢。報告提到,低利率環境下未貼現銀行承兌匯票增長人民幣3200億元,同時財務公司貸款小幅上升推動“其他”類別增長人民幣900億元。

報告指出,由於疫情後經濟復甦改善了融資環境,非銀行金融機構對商業銀行的資金依賴性有所下降。第一季度商業銀行對非銀行金融機構的淨債權餘額下降人民幣0.9萬億元,至人民幣2.4萬億元,爲2015年第四季度以來的最低水平,且不到2017年3月峯值的五分之一。

“非銀行金融機構與商業銀行 (主要是中小銀行) 之間的相互關聯性穩步下降,反映了監管部門決心控制金融系統內的蔓延風險。”報告稱,政府將會繼續密切關注金融體系內部的相互關聯性,目標是減少藉助通道業務和多層嵌套交易進行的監管套利。

此外,報告還提到,金融科技巨頭和小額貸款公司依然受到嚴格監管,政府仍注重於降低金融科技行業的系統性風險。近幾個月來,監管部門已出臺了多項措施來降低金融科技行業的系統性風險,具體措施包括對小額貸款公司資本充足率和融資渠道的規定以及對信用打分和償付的更嚴格檢查。此類措施有望引發國內小額貸款公司的進一步整合。

截至2021年3月底,小額貸款公司數量爲6841家,較去年同期下降了8.3%,未償貸款餘額爲人民幣8650億元。

在第十三屆陸家嘴論壇上,中國銀保監會主席郭樹清表示,嚴密防範影子銀行死灰復燃。我國高風險影子銀行與國外不同,具有典型的“體系內”和“類信貸”特徵。經過整治後,我國影子銀行規模已較歷史峯值壓降20萬億元,但存量規模依然較大,稍有不慎就極易反彈回潮。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