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

在許多人的印象中

白血病是一種嚴重的疾病

需要進行骨髓移植或化療等

福州一依伯不幸確診爲白血病

醫生卻說

“不用治,回家養着就行”

這究竟是怎麼回事?

依伯確診白血病

醫生卻說不用治

2011年,80歲的施依伯在體檢中發現血常規不正常,其中白細胞值超過20×109/L,而這項指標的正常範圍是(4~10)×109/L。經輾轉來到福建醫科大學附屬協和醫院,做了外周血、骨髓塗片、流式細胞檢測、基因檢測等進一步檢查,最終確診患了慢性淋巴細胞白血病(下稱“慢淋白血病”)。

“剛確診時,我感覺天塌了,白血病多可怕啊。可是,醫生卻說,慢淋白血病是一種像糖尿病、高血壓那樣可以長期控制的慢性病,我當時的病情只要先觀察,連治療都不需要。”施依伯說。

隨後的七八年,施老伯堅持每隔2至6個月到門診隨訪,與他的主治醫生——協和醫院血液科的許貞書教授保持聯繫,遵醫囑並保持樂觀心態和良好的生活習慣,生活一切如常。

9年後符合治療指徵

依伯如今精神矍鑠

直到2020年,施依伯出現了稍活動就氣喘的症狀,經檢查發現白細胞值超過140×109/L,血紅蛋白只剩60g/L,爲正常範圍最低值的一半。許貞書教授稱,這已經符合治療指徵,需要馬上治療。

“傳統的治療方法是化療,我這麼大年紀肯定耐受不了,於是想放棄治療。”施依伯說,後來,家人動員一貫節儉的他選擇靶向治療。

目前,施依伯已服藥半年多,白細胞值大大下降,血紅蛋白也正常了,且沒有不適反應。此外,經國家多輪藥品調控,他還趕上了慢淋靶向治療藥進醫保和大降價等好政策,經濟負擔大大減輕。

如今,施依伯精神矍鑠,走路帶風,說起話來中氣十足,看上去一點也不像年逾九旬的老人,更不像大病患者。

許貞書教授介紹

慢淋白血病是一種惰性白血病,多見於60歲至80歲的老年人。得了慢淋白血病不用太緊張,此病早期往往只有血常規的數值變化,沒有其他任何症狀,也無需治療。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若一直不重視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未及時處理出現的併發症或長時間不體檢而延誤了診斷,部分患者的病情或快速發展,導致肝脾淋巴結腫大、發燒、貧血、全身出血等症狀。因此,慢淋白血病需要長期管理。

就算患者需要進行治療,目前慢淋白血病已經進入無化療的精準治療時代。隨着靶向藥的使用等技術進步,慢淋白血病患者的預後也會越來越好。

福州晚報記者 朱丹華

新媒體編輯 徐強

監製 蘭超 危磚黃

來源:福州晚報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