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探尋產業升級之路: 化工與醫藥產業協同, 集聚效應逐步放大

7月2日,國家發展改革委關於印發《長江三角洲地區多層次軌道交通規劃》(下稱“規劃”)的通知發佈,規劃提出,到2025年,基本建成軌道上的長三角。

欣凱醫藥安慶項目負責人張棟樑家住上海,幾乎每週五,他都會乘坐高鐵從安徽安慶回上海。列車行至南京、鎮江、蘇州等地時,他發現,從安慶站上車的人會陸續下車。這些人中很大一部分是像他一樣從江浙滬來安慶工作的企業負責人。由於交通的便利,方便了人才流動。“目前公司的研發和銷售部門在上海,建廠生產在安慶。”張棟樑告訴第一財經記者。

長三角一體化讓工作日在二三線城市、週末在一二線城市的生存狀態成爲很多人的常態,尤其是在優質人才稀缺的化工醫藥行業。在醫療行業發展勢頭較爲強勁的長三角,隨着產能的不斷擴大,在上海、南京、杭州、蘇州、無錫、泰州等城市形成的生物醫藥、醫療器械等產業集羣也在發生着不同的集聚效應,部分產業開始發生了轉移。此外,在醫療行業,產業鏈上中下游的協同也變得更爲緊密。

非一線城市承接產業轉移

據瞭解,安慶市產業園區80%以上的企業都來自江浙滬、瓊廣深。入駐安慶市高新區的企業大多總部或研發銷售團隊會設在上海、杭州等地,在安慶建廠生產。

2016年5月,安慶市被列入長三角城市羣,開始了承接產業轉移的工作。安慶市統計局發佈的2020年安慶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數據顯示,全年地區生產總值(GDP)2467.68億元,按不變價格計算,比上年同比增長4%。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240.29億元,同比增長2.1%;第二產業增加值1066.53億元,同比增長5.4%;第三產業增加值1160.86億元,同比增長2.8%。

在規模以上的37個工業大類行業裏,有18個行業的增加值保持增長。三大工業主導產業增加值增長12.7%,其中,裝備製造業增長11.6%,紡織服裝業增長4.0%,石油化工業增長17.0%,戰略性新興產業產值增長16.3%。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增長30.1%。

2010年國務院《關於加快培育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決定》明確將生物醫藥列爲七大重點發展領域之一。我國生物醫藥“十三五”規劃明確指出“十三五”期間我國生物醫藥產業將重點發展重大疾病化學藥物、生物技術藥物、新疫苗、新型細胞治療製劑等多個創新藥物品類,同時發展生物3D打印技術等重大醫療技術。

發展至今,我國的醫工醫藥產業大都集中在東部沿海地區,而隨着東部沿海人力、倉儲等方面成本的上升,環保壓力的增大,產業呈現出由沿海地區向內陸轉移、發達城市向二三線城市轉移兩大趨勢。

相關城市也加大了招商力度,不僅成立專業招商團隊,還出臺相關的專項政策。吸引沿海企業內遷和當地民衆返鄉創業,從上到下都提升了承接產業轉移的積極性。

緊抓目前在生產成本的制約下,沿海企業紛紛內遷的機遇,利用本地廉價勞動力和成本優勢,提高對招商引資的重視程度,張棟樑向第一財經記者解釋道,雖然公司在蘇州有工廠,但要擴充產能的話,已經無法再落地蘇州,只能選擇其他地方建廠。

“考察過多個產業園區後,決定在安慶落定,主要有兩個主要原因,一是這裏有大量化工人才,能夠保障化工醫藥研發生產的安全性,二是安慶市工作人員特別有服務意識。給到企業很多支持。”張棟樑說。

飛凱新材料負責人表示,地方招商辦的工作人員會全程與企業進行溝通交流,甚至有些繁瑣的流程,這樣加速了審批流程,也節約了企業的開工時間。普利製藥(300630.SZ)安慶公司廠長聶良鄧提到,從買地到項目投產,工作人員會給到很多幫助。

化工與醫藥如何協同

化學藥物產業是生物醫藥產業的主要組成部分,目前仍佔據市場主導地位。長期以來,中國化學藥物生產一直以仿製爲主。強化我國化學合成藥物的創新能力與加速新藥品的產業化仍是我國醫藥產業發展的核心問題。同時,生物類新興藥物在藥品市場中迅速崛起,許多銷售超10億美元的“重磅藥物”都來自生物技術領域。

從產業協同來看,醫工醫藥產業在藥物和醫用材料等領域的生產過程與化工產業存在衆多共通之處,尤其是生產過程中的存儲、提取、合成等環節需要使用相同的技術和設備,此外,污水處理、中試平臺等公共服務設施均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共用。

因此,有一定化工產業基礎的區域在向醫工醫藥產業轉型中有一定優勢。化工產業能爲醫工醫藥產業提供技術、設備、人力、公共設施等資源。“當地石油化工產業發展較爲成熟,有不少化工人才,能夠滿足醫藥企業的環保指標和節能指標。”張棟樑表示。

安慶市招商人員認爲,要填補國內空白,產業鏈要向中高端發展。石化產業鏈發展幫助產業轉型升級提供了較大優勢,例如成本低廉,化工專業人員的儲備。

具體來看,在發展石油化工產業過程中,安慶市建設了污水處理、倉儲物流等配套設施,這些設施爲發展醫工醫藥產業提供了基礎。此外,化工領域的人才能夠爲醫工醫藥產業提供支撐。

僅從安慶市的產業發展規劃來看,其實施路徑會分不同階段。第一個發展階段,即2017年至2028年,會引進大型企業,尤其是化學藥中間體、原料藥、製劑企業和中成藥企業,從而形成化學藥和中成藥產業集羣。

第二個發展階段,即2029年至2033年,在繼續做大化學藥和中成藥產業集羣的同時,將發展高端領域,通過鼓勵本地化學藥企業向生物藥轉型,並引進新的生物藥企業,重點發展單抗藥、新型疫苗和血液製品等高端環節,形成生物藥產品競爭力。

計劃到2033年,安慶高新區醫工醫藥產業產值達到450億元,利潤56億元,稅收11億元。這其中包含中成藥領域、化學藥領域和醫療器械領域。

值得注意的是,化工產業和醫工醫藥產業將實現協同發展,還包括從化工新材料拓展到醫用材料、植介入材料等相似環節。5月17日,國藥集團與中國石化就曾在醫衛材料及相關項目科技研發及產業化等領域展開合作。

想要將化工等原材料產業與醫藥化工產業協同發展的並不鮮見。6月23日,湖北省荊州市相關人員就提出要制定產業集羣規劃方案,明確未來能源及醫藥化工產業鏈發展方向,發展壯大能源及醫藥化工產業。

研發攻關前沿技術

“化工加醫藥,會有很多新材料的產生,新材料主要指有特殊用途的材料,例如光纖塗覆。國家在研發攻破光刻膠、光刻機等前沿技術。”上述飛凱新材料負責人說。

實際上,挑戰前沿技術的部分企業已經開始加快了進入長三角區域內產業園區的步伐。

例如,新材料領域,達誠年產17萬噸溼電子化學品項目解決的是在高世代面板銅製程光刻膠去除劑領域的難題。中璽新材料的超高分子量聚乙烯、威亞新材料的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纖維項目的投產。還有,IGM投資1.5億美元年產1萬噸光固化引發劑系列產品項目、興達投資15億年產24萬噸聚苯乙烯(PS)和19萬噸可發性聚苯乙烯(EPS)項目、會通新材料投資11億30萬噸高性能符合材料項目的開工建設等都表明新材料產業產生了一定的集聚效應。

圍繞“化工新材料”和“醫工醫藥”兩大新興產業,產業園區一般都十分重視與國內知名高校院所的合作。除了簽訂合作協議,成立產業研發基地、成立產業聯盟。化工新材料的研發還能推進醫用材料的產業發展,也將成爲向醫工醫藥領域轉型的重點方向。

以不同形式的合作方式,都在試圖通過全鏈條打造創新孵化的平臺,構建從醫工醫藥基礎研發到成果轉化、中試、孵化生產再到廣泛應用的商業化機制。

飛凱新材料負責人介紹道,飛凱新材料總部在上海,建廠需要找產業定位明確的地方,這樣纔有利於投資項目的發展。公司的光纖塗覆材料、顯示材料等產品,成長性較快。有了國家和地方的產業化政策的支持,企業研發動力十足,醫藥中間體就有20多個品種。

欣凱醫藥目前在高新區投資3億元建設了創新藥物研發中心、產業化基地。研發中心已於2020年12月份投入運營,產業化基地即將開工。全面投產後,年產值將達10億至25億元。

受益於長三角一體化的發展,會有更多的產業協同在發生,對縮短醫工醫藥的研發和商業化週期產生益處。

爲了幫助解決老百姓看病貴、看病難的問題。全國醫工醫藥的產業園區,都在突破關鍵核心技術,例如醫用光學技術、醫學檢驗技術、醫學影像技術、醫用聲學技術、醫用電子技術和康復工程技術等研究方向,通過研發出更多國產高端醫療器械,從而把成本降下來。

有業內人士曾提到,實現關鍵技術的科研攻關,要加強產學研合作,推進創新鏈與產業鏈深度融合。尤其是關注生物醫藥和醫療器械產業園等重大平臺,共同探索,切實提高科技成果轉移轉化成效。

在產學研的深度合作下,蘇州工業園區在生物醫藥領域的研發成果取得了較好的成績。據統計,近三年,蘇州工業園區在生物醫藥領域引育的創新型企業數量、國家高層次人才規模、獲批1類生物藥臨牀批件、生物大分子藥物總產能、企業融資總額五項指標均佔全國20%以上,2020年生物醫藥產業產值首破千億元。

不容忽視的“配套服務”

國內原料藥市場處於起步階段,產量少且層次不高,也因此,發展原料藥符合未來發展趨勢。

普利製藥安慶公司廠長聶良鄧告訴第一財經記者,目前普利製藥安慶工廠採取的是原料、製劑一體化的生產模式。安慶工廠建廠之初是想滿足海南普利和杭州普利製劑的產能,但因爲製劑需求量並不是太大,將來會進行全球銷售,如果還有多餘,會承接CMO項目。

多數企業生產集中在原料藥及中間體,屬於產業鏈的上游,而產業鏈下游的製劑企業仍不多。要發展成全產業鏈的園區,產生更多集聚效應,還要立足補齊醫工醫藥產業鏈短板,加大醫療器械企業的招商力度。

有安慶市高新區工作人員介紹稱,目前園區已入駐企業有180多家,主要圍繞化工新材料和醫藥等產業展開,其中化工新材料企業有74家,醫藥企業大概40多家,其餘的是相關產業的配套服務性產業。目前在建企業有90%來自長三角地區,醫藥產業逐步在向原料藥加製劑的產業佈局。

欣凱醫藥就是從上海張江高科引進來的企業。欣凱醫藥安慶項目將於2021年10月正式開工,一期總投資約2.1億元。五年後,安慶或將成爲公司唯一的原料藥生產基地。

長三角區域內決定將產業發展定位在醫工醫藥領域的城市並不在少數,發展醫工醫藥符合國家政策支持的方向,該領域整體產業層次較高,投資和回報率也較高。

武漢光谷生物城的規劃建設就是一體化的典型,會圍繞生物醫藥、生物農業、醫療器械、生物製造、健康服務和生物能源六大領域。其通過引進德國拜耳、邁瑞等知名品牌,有了龍頭效應,從而形成產業集聚發展。不僅提升了整體的發展標準,還能促進國際合作,也能因此吸引更多優秀人才。

泰州醫藥高新區則會更爲注重資源集約利用,致力於打造中國規模最大、產業鏈最完善的生物醫藥產業基地。在金融支持方面,泰州醫藥高新區有一定借鑑意義,成立了小額貸款擔保公司,設立了引導基金,初步建立起創業初期政府扶持、成長期科技性的支持、成熟期股權集聚投資的金融支撐體系。而在產業協同方面,有業內人士告訴第一財經記者稱,泰州靠着長江,地處長三角的中心地帶,有南京等城市的上游化工支持,又有上海等大城市的產業配套,並不缺上下游產業,所以自身並不需要與化工產業協同共生。

據瞭解,醫藥產業園區的服務意識和服務能力體現在多個細節。例如可以根據不同成長階段的醫工醫藥企業,簡化審批手續,實現立項與建設同步,跟蹤與審查同步等。

提供產品檢測服務也至關重要,爲園區企業提供便捷服務。尤其是要藉助互聯網平臺和手段,爲創業者提供良好的協同、社交及資源共享平臺。此外,還要建設人才培訓中心,通過孵化器打造從院校到企業的人才供給和培養橋樑,爲企業提供人才培訓服務,構架人才培訓中心。

飛凱新材料負責人提到,產業園區的配套措施對於企業來說至關重要,封閉化的管理能讓水、電、污水、危廢等處置都可以在園區內形成閉環。不僅節約了資源,還保障了安全。所以,精細化工企業必須設立在化工園區裏,等廠房建成就會形成產業集羣。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