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國第一店”這個響噹噹的名字被冠之以北京市百貨大樓名副其實,當時,北京人流行一句話:“百貨大樓買不到的東西,您哪兒也別去了。”

▲1955年百貨大樓開業

▲上世紀五十年代百貨大樓外景

▲1959年北京市百貨大樓

1955年開業當天,客流量達到了驚人的16.4萬人次,以至於閉店後,光是顧客擠丟的鞋就撿了兩大筐。

▲百貨大樓開業入場券

▲百貨大樓內擁擠的櫃檯

下圖中的鞋帽部,有一千多種鞋子供顧客挑選,品類豐富,樣式時髦。

▲1963年 在百貨大樓的鞋帽部

此外,爲了使顧客購物更爲方便和舒適,商場內還設有顧客休息室、衛生間、試衣室,每個樓層都安裝有通風設備,這些現在看來都是最基礎的設施,可在當時那都是很少見的。

1977 年夏天,冰心的《頌“一團火”精神》在《人民文學》上發表,主人公正是北京百貨大樓賣糖果的售貨員張秉貴。

爲了縮短顧客等待的時間,他鑽研改進售貨技巧,練就了稱重“一抓準”、算賬“一口清”的絕活。

慕名而來的顧客總是把他的糖果櫃檯圍得裏三層外三層。顧客們甚至以能從他手裏買到糖果爲榮。

如今,張秉貴師傅的銅像,就矗立在北京市百貨大樓的正門前,他是百貨大樓的“代言人”,也是時代的見證者。

可以說,從服裝、布匹、針線、紐扣到手錶、自行車、收音機,當時市場上流通的所有物品都可以在百貨大樓買到,在物質不豐裕的時代,北京市百貨大樓,成爲北京幾代市民共同的時代記憶。

想了解更多精彩內容,敬請關注《百年曆程》北京市東城區-王府井大街-商潮。

北京衛視、新聞頻道 播出時間:

北京您早 7:00-9:00

特別關注 12:00-13:00

北京新聞 18:30-19:00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