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爲中國能源運輸大動脈、晉蒙黃金通道,國家能源集團新朔鐵路每日有上百輛烏金專列轟然開出。火車呼嘯而過時,鋼軌上面飛速向前的,是“壓艙石”,鋼軌下面默默支撐的,是道石。

趙宇,新朔鐵路大準鐵路分公司丹洲營工電區段燕莊線橋工區工長,就是萬千道石中的一顆。

圖爲趙宇在現場監督大機清篩施工作業

用實幹鑄就“安全階梯”

2007年,16歲的趙宇自校門走出,成爲大準線上一名普通的工務工人。那是鐵路機械還未普及的年代,“勞動精神”是工務專業“最硬”的話語權。

頭一回拿洋鎬搗固,趙宇兩下手就磨出血泡,再多揮幾下,血泡一破,露出裏面的嫩肉,生疼。烈日當頭,肌肉又酸又沉,每揮舞一下全憑意志力。

“皮肉之苦”乃是實幹者的第一個試金石。

16歲的趙宇沒“認慫”,連着20天,日日揮洋鎬上萬下。手上的繭子磨起來了,胳膊上的肌肉起來了,心中的韌性也被磨出來了。白天“野蠻其體魄”,晚上“文明其精神”,每每深夜,趙宇都在點燈夜讀各類規章與制度,掌握道岔病害整治、鋼軌焊接等關鍵設備技術要領。

2008年,趙宇擔任丹洲營工區副工長;2011年,趙宇成爲全工務段最年輕的工長。2008年他參加工務段職工規程知識競賽獲團體第一名;2010年獲准能公司安全生產先進個人、2011年獲准能公司技術比武線橋工組第三名、2020年獲新朔鐵路優秀班組長稱號。

奮進者用實幹精神鑄就了進步的階梯。

“不認慫”是趙宇實幹精神的最佳詮釋。不論是2013年那場特大暴雨,他帶領工友奮戰抗洪搶險一線,雨裏滾、泥裏爬,用凡胎肉體保住了鋼鐵巨龍的安全運輸;還是他結婚兩個月後就奔赴異地,以一個開拓者的姿態圓滿完成大準線新增二線的工作;亦或是他以守護者的擔當打贏了複線開通設備穩定這場硬仗……

時代的洪流中,趙宇選擇做一名實幹者,唯有實幹者纔是中流砥柱,“實幹”也成爲了趙宇今後工作的頭條“箴言”。

技術能手是“煉”出來的

那一天,報分員報出“14分37秒!”時,趙宇和“戰友們”咧嘴笑了,他們心裏知道,穩了。2008年原神華集團的技術比武大賽,趙宇和“戰友們”在高手如林的“競技場”上捧回了團體賽第二名的獎盃。

兩個月備戰時間,每天9個小時實作訓練,3個小時理論訓練,凝結成了技術比武站場上精彩的一幕。要知道團體作戰,卸取360公斤鋼軌那一刻,幾個人要保持同心協力,“同頻共振”的狀態,才能將鋼軌瞬間漂亮地“翻出”,這份默契,絕對是在分分秒秒中熬出來的。

趙宇的師傅李偉,內斂的實幹者,就算當了工長,也一樣與工友們上線路揮洋鎬,幹苦活。趙宇自此明白“師傅怎麼幹,徒弟怎麼看。”成爲技術骨幹的趙宇也開始帶徒弟。班前一題、班中一練習、班後留一考、班組小課堂,趙宇的工區,學習已成爲大家的一種習慣。2019年,在國家能源集團技術比武中,趙宇的兩名“徒弟”捧回了集團個人第一名和團體第二名的好成績。

“艱苦奮鬥、勇於奉獻”,此爲大準鐵路的傳承精神,既爲薪火,就當相傳。趙宇毫無疑問舉起了這枚薪火,並將它演變爲生生不息的能量。工友們都“認”他,也願意跟着他幹。

他負責的工區,線橋設備質量穩步提升,員工不安全行爲明顯降低,精神面貌篷勃向上,團隊精神不斷提升,凝聚力、向心力不斷加強。

趙宇堅信重複的力量,剛入行時每天上萬下地揮洋鎬,二十根軌枕的搗固任務,技術比武時連續60天,累計600餘個小時辛勤備戰,成爲工班長後堅持每天5公里的現場巡視,這些數據,都構成了一個當代新青年勞動精神的座標,也賦予了薪火相傳的含義與“燃料”。

願做園丁守衛“安全之花”

在現場“泡着”的大量時間,趙宇總能發現問題。

2017年,趙宇發現管內的4#道岔曲尖軌頻繁的傷損,1個月就得更換1次曲尖軌,既影響行車安全,又耗費人力物力財力。發現問題,就要解決問題。他成立了技術攻關小組,通過半年的分析原因,現場調查,最終設計並加工了特質的地錨拉桿,導曲線增設6mm超高等多種手段進行改造。

試驗開始時,趙宇像一首歌中所唱“日日看三回,希望花開早。”這項改造就是他的“花”,他每天都要去看一次比對數據,15天,數據穩定;1個月,數據穩定;2個月,數據依舊穩定。

趙宇的“花”栽種成功了。

改造後4#道岔的使用壽命得到了延長,更換週期延長爲1年一次,此項改造開始在大準線全線推行,預計爲企業每年節約100萬元的設備養護費用。

2018年初,趙宇又發現管內兩條小半徑曲線上股鋼軌磨耗嚴重,已經影響行車安全,在沒有備用鋼軌的情況下,趙宇在現場反覆調查,合理計算,最終制定了曲線上下股鋼軌進行倒換方案,利用5個天窗點完成了近1000m的換軌作業,通過上下股鋼軌倒換使用,延長了鋼軌使用壽命,節約資金20餘萬元。

延長曲線養護時間,道岔護軌墊板的改造、製作道岔改道器、線下鋼軌運輸器……這些創新項目爲公司節約了資金,保證了線路安全,成爲推動公司邁向高質量發展其中一股堅定的力量。

實幹者、傳承者、創新者,趙宇用十餘年的青春與熱血爲“安全”寫下了最生動的註腳。既選擇做道石,那也要做最有力、有光的那一顆。趙宇這顆道石,在平凡中孕育偉大,與其他道石一起,穩穩地託舉着鐵龍脊樑,伸向遠方。

來源:中國煤炭網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