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金融委定調政策性金融機構下一步改革,增量、存量業務怎麼改

7月6日,國務院金融穩定發展委員會(以下簡稱金融委)召開第五十三次會議。

此次會議專門就進一步推進政策性金融機構改革做出部署,強調“一行一策,從增量改革入手,漸進式、分步驟推進存量業務改革,實現業務分類管理分賬覈算,有序提高透明度,強化資本約束,加強風險管理,健全激勵機制,壓實機構主體責任。”

目前,中國有三大政策性銀行,分別爲國家開發銀行、中國進出口銀行和中國農業發展銀行,直屬國務院領導。

實施業務分類分賬管理是改革重點

2015年,國務院批覆同意政策性銀行改革實施總體方案,指出要釐清政策性和自營性業務邊界,強化政策性銀行的政策功能定位。

“推進政策性銀行分類分賬改革”被列入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成爲今年的重點工作之一。之所以要實施分類分賬管理,也是爲了更好地釐清政策性金融機構的政策性業務與自營性業務之間的邊界,提高政策性金融機構的信息透明度。

招聯金融首席研究員董希淼向澎湃新聞表示,國務院金融委對政策性銀行改革作出部署,是落實《政府工作報告》的具體舉措,也意味着我國政策性銀行的改革進程將大大加快。而政策性銀行改革當中的重點是實施業務分類分賬管理。

董希淼進一步指出,從國際上看,分類分賬管理主要有兩種模式:一是允許一家機構同時經營兩類業務,實施分賬管理,對兩類業務監管標準也不一樣;二是將兩類業務劃分到不同的經營實體,如採取集團或母子公司方式進行經營。從我國政策性銀行實際出發,採取的是第一種模式,即在同一家政策性銀行同時經營政策性和商業性業務,但實施分類分賬考覈和管理。

董希淼表示,實施分類分賬管理,有助於明確政策性銀行職責定位,釐清政策性業務和商業性業務邊界:第一,強化政策性銀行的“政策性”,加大對國民經濟重大領域和薄弱環節的支持,更好地服務國家戰略;第二,提升政策性銀行經營管理專業化、科學化,減少監管套利,提高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的精準性。同時,也有助於各類銀行業金融機構合理定位、差異發展,促進形成多層次、廣覆蓋、有差異的銀行機構體系。

嚴控政策性金融機構對地方政府變相融資

值得一提的是,2014年4月,國務院常務會議確定,由國家開發銀行成立專門機構,重點支持棚改等相關工程建設,並一直延續至今。爲解決資金來源問題,央行創設PLS向國開行提供資金,國開行再向地方發放棚改貸款。2015年10月,PLS的支持對象擴展到農發行、進出口銀行,支持領域拓展到水利建設、“走出去”等項目。

依靠着PSL的加持以及通過債券市場籌資的優勢,三家銀行的資產負債表擴張迅速。通過擴大信貸投放,三家銀行尤其是國開行、農發行在穩增長過程中起到了重大作用。但是由於一些業務綁定了政府信用,有新增隱性債務之嫌。

財政部部長劉昆此前在《建立現代財稅體制》一文中曾表示,開發性、政策性金融機構等必須審慎合規經營,綜合考慮項目現金流、抵質押物等審慎授信,嚴禁向地方政府違規提供融資或配合地方政府變相舉債。

對外經貿大學金融學院副教授、金融發展研究所副所長鍾輝勇接受澎湃新聞採訪時指出,如果從增量來看的話,肯定是要嚴格控制政策性金融機構對地方政府的變相的融資。如果從存量來看的話,下一步就是看怎麼來化解這些存量的隱性債務,因爲地方財政目前本來就有困難,存量化解方面的難度較大。

值得注意的是,6月25日,銀保監會公告,同意進出口銀行發行不超過600億元人民幣的無固定期限資本債券(簡稱“永續債”),並按照有關規定計入該行其他一級資本。這是政策性銀行首次獲准發行永續債。銀保監會要求,進出口銀行應制定並不斷完善與自身發展戰略和經營管理能力相適應的中長期資本補充規劃,加強資本管理,強化資本約束,確保資本的節約與有效使用。

董希淼認爲,隨着資本監管約束加強以及業務發展加快,政策性銀行同樣面臨資本補充壓力。特別是,《系統重要性銀行評估辦法》出臺後,金融管理部門印發《系統重要性銀行附加監管規定(試行)(徵求意見稿)》,包括中國進出口銀行在內的政策性銀行將被納入系統重要性銀行,更將面臨附加資本要求,資本補充的壓力還將進一步加大。與商業銀行相比,政策性銀行通過利潤留存來補充資本的能力較弱,因此更需要完善資本金補充機制,拓寬資本補充渠道。

董希淼分析稱,除了支持發行永續債之外,還應通過加大財政注資、稅收返還轉增資本等方式加快政策性銀行的資本補充。此外,應支持政策性銀行通過發行二級資本債等方式,進一步補充資本,滿足巴塞爾協議資本充足率要求。同時,還應持續強化政策性銀行發展的資本約束。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