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解讀|國常會釋放適時降準信號:爲何降,何時降,怎麼降?

市場迎來了關於貨幣政策的重大信號。

7月7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提出,針對大宗商品價格上漲對企業生產經營的影響,要在堅持不搞大水漫灌的基礎上,保持貨幣政策穩定性、增強有效性,適時運用降準等貨幣政策工具,進一步加強金融對實體經濟特別是中小微企業的支持,促進綜合融資成本穩中有降。

事實上,眼下市場上針對降準的討論聲音並不強烈。央行上一次動用人民幣存款準備金這一工具,是2020年4月宣佈對中小銀行的定向降準。

中國民生銀行首席研究員溫彬認爲,目前,降準還是有空間的,“從基礎貨幣投放角度看,以前主要通過外匯佔款,現在更多依靠中期借貸便利(MLF)等,相較於降準而言MLF期限較短,還有一定的資金成本,因此通過降準釋放長期流動性,可以有助於商業銀行更好地做好資產負債管理。”

溫彬同時表示,目前LPR已經連續14個月不變,商業銀行負債成本較高,要降低企業尤其是中小企業的成本,需要降低銀行的負債成本,降準對銀行尤其是中小銀行來說,釋放長期資金,有助於降低企業的融資成本。

浙商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李超則認爲,本次國常會所釋放出的寬鬆信號,“適時運用降準等貨幣政策工具”,其本質是要對沖大宗商品價格上漲對企業生產經營的影響。在未來大宗商品可能持續處於高位的情況下,由於近期上游原材料價格的上漲難以順利向消費端傳導,會使得中下游企業成本上升擠壓中下游企業盈利,尤其是對中小微企業的衝擊更大,進而會加大就業壓力及衝擊實體企業投資意願。因此,國常會指出,進一步加強金融對實體經濟特別是中小微企業的支持,促進綜合融資成本穩中有降。

談及降準的方式和時機,溫彬認爲,降準可能採取的方式會是定向降準,時機的考量還是要要看通脹水平的變化,三季度末可能是比較好的時間窗口。

而李超則認爲,央行近期存在較大可能通過定向降準置換到期MLF的方式(類似2018年4月和10月)降低銀行綜合資金成本,進而引導LPR及實體部門融資成本下行,以對沖大宗價格上行對中下游行業帶來的成本壓力。

國泰君安也認爲,考慮到7月4000億MLF到期,到期量是6月的2倍,下半年到期量壓力不小,降準置換的可能性確實存在。

針對後續的貨幣政策,國泰君安指出,“降準”信號釋放意味着新一輪貨幣寬鬆週期的啓動,至於邊際寬鬆的節奏,亦或是寬鬆的手段對於當前市場而言都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這個從0到1的過程確立,讓貨幣寬鬆有了持續想象的空間。

“考慮到市場對下半年資金面預期整體是中性偏緊的,國常會定調後將會出現反向修正,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內資金面大概率會維持相對寬鬆,帶動利率進一步下臺階。”國泰君安指出。

責任編輯:賴柳華 SN244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