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金融支持實體經濟加碼 定向降準可期 

本報記者彭揚趙白執南劉麗靚

7月7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適時運用降準等貨幣政策工具,進一步加強金融對實體經濟特別是中小微企業的支持。設立支持碳減排貨幣政策工具。專家認爲,關於降準,監管部門或更傾向於針對中小金融機構實施定向降準,從而加大對實體經濟特別是小微企業的支持力度。另外,設立支持碳減排貨幣政策工具,意味着將鼓勵金融機構加大對碳減排重點領域的信貸支持。

再提降準

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針對大宗商品價格上漲對企業生產經營的影響,要在堅持不搞大水漫灌的基礎上,保持貨幣政策穩定性、增強有效性,適時運用降準等貨幣政策工具,進一步加強金融對實體經濟特別是中小微企業的支持,促進綜合融資成本穩中有降。

當前距離上次央行宣佈降準已經過去一年多。去年4月,央行決定對農村信用社、農村商業銀行、農村合作銀行、村鎮銀行和僅在省級行政區域內經營的城市商業銀行定向下調存款準備金率1個百分點,於4月15日和5月15日分兩次實施到位,每次下調0.5個百分點。

Wind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5月15日,中小型存款類金融機構存款準備金率爲9.5%,大型存款類金融機構存款準備金率爲12.5%。

從降準的具體方式看,民生銀行首席研究員溫彬認爲,央行可能會傾向於針對中小金融機構實施定向降準,從而加大對實體經濟特別是小微企業的支持力度。目前來看,降準時機的主要考量仍然是物價水平,如果7月物價開始趨於收斂和回落,那麼三季度末或是實施降準比較好的時間窗口。

碳交易市場將上線交易

會議決定,在試點基礎上,於今年7月擇時啓動發電行業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上線交易。下一步還將穩步擴大行業覆蓋範圍,以市場機制控制和減少溫室氣體排放。

上海環境能源交易所董事長賴曉明此前表示,全國碳排放權交易系統建設和制度體系設計已完成且滿足上線要求。目前建設了相對完善的基礎架構體系,以發電行業爲突破口,以穩步推進爲原則,逐步納入其他七大行業;建設了相對完善的頂層政策架構體系,交易制度層面將推出“1+6”配套細則,確保全國碳交易規範化開展。

近日,上海環境能源交易所正式發佈《關於全國碳排放權交易相關事項的公告》,明確了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制度的五大核心要素。在交易場所方面,全國碳排放權交易機構成立前,由上海環境能源交易所股份有限公司承擔全國碳排放權交易系統賬戶開立和運行維護等具體工作。

賴曉明表示,下一步上海環交所將主要從以下幾方面開展工作。一是擴大碳市場納入範圍。未來碳市場將逐步擴大,覆蓋高能耗、高排放行業,同時加強碳排放管理。二是逐步開放交易主體。從重點排放單位起步,適時引入機構投資者和個人。三是不斷豐富市場領域,未來將從配額市場逐漸擴展至減排市場,促進低碳技術和低碳項目實施。四是探索創新交易品種。未來將逐步引入掉期、遠期交易、碳指數等碳衍生品,形成多層次碳市場。

設立支持碳減排貨幣政策工具

會議決定,推動綠色低碳發展,設立支持碳減排貨幣政策工具,以穩步有序、精準直達方式,支持清潔能源、節能環保、碳減排技術的發展,並撬動更多社會資金促進碳減排。

業內人士分析,設立支持碳減排貨幣政策工具,意味着鼓勵金融機構加大對碳減排重點領域的信貸支持。

中信證券研究所副所長明明表示,央行已經初步確立了“三大功能”與“五大支柱”的綠色金融發展思路。在創設綠色金融貨幣政策工具方面,推出碳減排支持工具將是央行進一步支持綠色發展的關鍵舉措。

近期央行已多次發聲表示研究設立碳減排支持工具。央行副行長劉桂平日前表示,人民銀行正在抓緊研究設立直達碳減排領域的碳減排支持工具,通過向符合條件的金融機構提供低成本資金,支持金融機構爲具有顯著碳減排效應的項目提供優惠利率融資。

在碳減排支持工具的設計上,央行貨幣政策司司長孫國峯此前介紹,“原則就是市場化、透明化、國際化。市場化是指按照市場化原則設計激勵相容機制,激發金融機構積極性,主動向碳減排領域配置更多資源。透明化是指工具的機制、應用規則都是明確的,可操作、可計算、可驗證,政策具有精準性和直達性。國際化是指工具支持的碳減排領域和國際接軌。”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