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国乒选手在探讨关于成长的话题,三名参加奥运会的主力选手,纷纷发表了她们对成长的看法。

刘诗雯认为:内心对于这份打球的热爱和执着,包括战胜困难的信念,比以前更加坚强了。

陈梦认为:我的成长就是一直努力、努力、努力。

孙颖莎认为:成长一开始是冲击,中途是成熟,现在是成熟加稳定。

应该说通过这三名奥运会参赛选手的解读,能够发现这三名选手内心的真实想法。这是她们各自对成长不同的诠释与理解,从而也能看出这三名选手不同的风格,也体现在她们在对待比赛当中的态度。

先来看刘诗雯关于对成长的解读,这名老选手认为,战胜困难的信念比以前更坚强了。这充分说明刘诗雯确实如孔令辉所评价的那样,确实有比赛的畏难情绪。通过刘诗雯一系列的退赛来看,多次退赛显得很没有必要。

去年的年终总决赛刘诗雯就已经归队报到了,而且随后进行的WTT澳门赛事,一开始可是宣布刘诗雯参赛的,因为此前没有参赛的丁宁也参赛了。可是真到了澳门赛事要开始比赛的前一天,刘诗雯突然在自己的社交媒体宣布退赛,说是因为伤病的原因,目前还没有达到参赛的标准。

既然没有达到参赛的标准,为何之前还要宣布参赛呢?这个说法确实显得前后很矛盾,哪有说到了开赛了,才说自己不符合参赛要求的,那之前的准备工作干什么去了?

刘诗雯受伤病的困扰可以理解,但很多时候要开赛了突然宣布退赛的模式,显得很没有必要了。既然受伤就养好伤,这来回退赛已经让球迷产生了疲惫感,显得徒增烦恼。只不过由于刘诗雯早就获得了奥运会混双的参赛资格,不参赛是不行了。

加上刘诗雯的搭档许昕一直鼓励刘诗雯参赛,这使得刘诗雯慢慢恢复了信心。尽管刘诗雯已经是老将了,可是之前的刘诗雯确实畏惧参加比赛,特别是对战强敌。这在很大程度上也制约了刘诗雯的职业生涯之路,刘诗雯始终距离顶尖水平差了那么一个档次。

但愿刘诗雯参加的最后一届奥运会,能有一个好的比赛结果,既然刘诗雯能感受到坚强了,那首先应该从不畏惧比赛开始。毕竟赛场之上是不相信眼泪的,相信这是刘诗雯要带给年轻选手的经验,刘诗雯是说过要给年轻选手做表率的。

而陈梦认为自己的成长就是一直在努力,这说明陈梦是个打实力球的选手。陈梦除了努力训练之外,找不到其他成长的空间。因为她不是那种战术非常灵活的选手,在技术的先进性上,跟年轻选手相比,差距很明显。

那该如何缩小差距呢?唯一的办法只有努力苦练,她的优点就是刻苦,因为陈梦感觉到,如果不能将目前相持球的优势保持住,是很难保持住目前的领先位置。陈梦也面对媒体说,国内的赛事真的是地狱级的,因为跟她这一个打法类型的选手太多了。

当选手之间实力相近的时候,临场的应变显得特别重要,格外的关键。而这一点对陈梦来说,目前很难突破。她不是那种灵巧型的选手,灵巧型的选手也不具备陈梦这样的实力。

只有努力训练才是唯一的办法,即使陈梦不参加比赛的时候,也是一个人在默默训练,这样可以增加自己的肌肉记忆,防止出现三天不练手生的状况。奥运会单打能否夺冠,也是检验陈梦成长的最好时机,就看陈梦能否把握住了。

而孙颖莎对于成长的理解是总结得最到位的,一开始孙颖莎年纪轻轻冲击的是主力选手的位置。可是获得了主力选手的位置之后,就要面临其他选手的冲击。在这个过程当中,孙颖莎如何保持住目前的领先优势,就显得格外关键了。

这就是所谓的打江山不易,守江山更难的道理。孙颖莎这么年轻,肯定有很多球迷跟选手都不服气,所以说孙颖莎显得少年老成,从来不说大话,从来不跟所有人置气。孙颖莎总是用自己超强的外战成绩,来回击所有人对她的质疑。

如今的孙颖莎球风确实在改变,已经在开始打控制球的风格了。去年世界杯的时候,伊藤美诚就感觉到了孙颖莎的这种改变,她认为孙颖莎不再猛打猛冲了,因为单纯打实力球确实没有太多上升的空间,尽早转型是正确的选择。

球风转变,说明孙颖莎确实变得成熟与稳定,成熟不光是因为年龄的成熟,有包括心理上的成熟以及打法风格上的成熟,还有阅读比赛能力的成熟,这是多方面的成熟。孙颖莎是个很有定力的选手,只有有定力的选手才能胜不骄,败不馁,内心平静如水。

不得不说这三个参赛选手,虽然都有各自不同的看法。但真正感觉到成长的,应该是她们内心的真实想法。对陈梦跟刘诗雯来说,她们已经是老选手了,这个年龄段再说自己成长,确实显得有些不恰当了。

毕竟成长是跟年轻选手划等号的一个名词,陈梦跟刘诗雯能分享成长的内心感受,当然不是说她们在故意扮嫩,只能客观上来说,我们的这届奥运会参赛阵容确实整体年龄偏大而已。不知道广大的球迷朋友怎么看,欢迎留言讨论。关注二郎神侃球,带给你不一样的人生感悟与思考。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