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士康 拜騰再續“前緣 ”,原來是因爲這個!

文/劉冬雪

編/冒詩陽

日前,據知情人士向彭博社透露,富士康與拜騰汽車的合作恐將生變,其中最主要因素是來自拜騰最大股東之一,中國一汽的介入。

對此,富士康方面人士證實稱,此前進駐拜騰的相關人員正在陸續撤走。而原一汽資本控股有限公司黨委書記、南京盛騰董事張影已經被任命爲拜騰汽車的最新董事長,接管該公司。

實際上,在今年6月初,業界就有傳聞富士康與拜騰的合作即將結束。其中,拜騰複雜的股東構成,以及一汽集團在拜騰經營中的強勢地位,使得富士康很難加大對拜騰的控制,是富士康最終決定退出的原因。

此前,今年1月5日上午,富士康通過其官方微博宣佈與與拜騰汽車、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簽署戰略合作框架協定。根據該協定,富士康將提供製造技術、運營管理、產業鏈資源等方面的支持,推進拜騰汽車首款車型M-Byte的量產製造,助力拜騰汽車走進新能源汽車第一梯隊,並擬在2022年第一季度前實現拜騰首款新能源汽車整車M-Byte量產。

此外,據彭博等媒體報道,富士康將爲拜騰注資2億美元。值得一提的是,彼時,此項協定從三方接觸到正式敲定,僅用了兩個月時間,足見富士康對新能源汽車領域看好。

不同於小鵬、蔚來、理想等造車新勢力,拜騰的造車之路走的一直都不順利。成立於2017年的拜騰汽車,共經歷了6輪融資,其中不乏和諧汽車、富士康、騰訊投資等各領域的佼佼者,中國一汽集團更是參與了B、C兩輪融資,總融資金額高達84億元。

對比之下,理想汽車首款車型交付前共融資81億元左右;哪吒汽車首款車型交付前共融資45億元;小鵬汽車首款車型交付之前共融資87億元。造車燒錢無可厚非,但燒光84億元沒造出一輛車,確實令人詫異。

在業內人士看來,拜騰將重心放在了工廠建設等重資產模式上,是導致資金鍊緊張的主要原因之一。要維持工廠運轉和產品研發,從2020年4月起,關於拜騰各種大面積員工欠薪、高管降薪、員工集體訴訟維權、拖欠一汽夏利4.7億元款項的負面新聞甚囂塵上。此後,拜騰宣佈因資金鍊緊缺而停工,目前已近一年。

此背景下, 年初富士康的2億美元“續命錢”對於拜騰汽車來說,無異於雪中送炭,拜騰曾計劃用這筆錢來最終促成首款產品的量產。

事實上,試圖在造車事業上尋覓出口的富士康,已有了很多其他選擇。

今年一月與拜騰簽約不久後,富士康又宣佈與吉利達成戰略合作協議。此後,今年5月14日,富士康宣佈與汽車設計師Fisker創立Fisker Inc電動車公司。2021年5月18日,富士康宣佈與Stellantis集團簽署合資協議;2021年5月31日,富士康與泰國國企PTT公司達成合作,在泰國建立電動汽車開放平臺和零部件製造基地,爲車企提供代工生產。

富士康的選擇還有很多,但對於拜騰而言,能否讓M-Byte走出“PPT”,目前看來迷霧重重。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