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來自家電網。

我國電視行業近年來每況愈下已是不爭事實。奧維雲網數據顯示,受原材料價格上漲、芯片市場供需不均等因素,導致彩電價格今年一路上漲。受此影響之下,今年618彩電線上、線下銷量規模分別同比下降19.6%、26.9%。並且對於今年上半年國內市場銷量走向,有行業機構預計會在1799萬臺,同比下滑13.9%。

銷量一蹶不振,意味着今年彩電市場境況可能會更加糟糕。但凡是皆有兩面性,多方業內信息指出,在市場疲軟以及電視產品被賦予新定義之後,使得目前各家企業開始出現聚焦高端市場、佈局大屏產品的趨勢。

謀生存才能圖發展,電視行業急需創新和改變這在當下已達成共識。在彩電業內看來,能夠掌握自主研發技術、專利,做到原始創新,才能在市場中擁有主動話語權和主導權。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今年激光電視市場持續爆發,引起業內及市場的廣泛關注。

彩電市場“超大屏化”趨勢顯現

激光電視銷量看漲

“今年海信激光電視國內及海外銷量均大幅增長,前5月海外銷量更是同比增長10倍。”海信海外激光電視銷售負責人告訴記者,今年歐洲盃如期舉行,具有大屏、視覺衝擊堪比影院和臨場感俱佳的激光電視無疑是彩電市場的爆款產品。

據介紹,在海外市場中,彩電超過上萬美元的中國品牌幾乎沒有,激光電視本身迅速發展起來也是近幾年內,因此在產品推廣層面,還需要讓消費者經歷一個從認知到接納再到購買的過程。

上述負責人稱,真正能打動消費者購買的產品的動力,還是產品競爭力。就拿海信激光電視來說,在美國,海信100英寸和120英寸的激光電視就頻頻收穫不錯的市場口碑。在歐洲地區,海信激光電視最初在Boulanger(法國三大家電連鎖賣場之一)只有一家門店有入駐機會下,憑藉能帶來穩定客源最後讓Boulanger主動投入了流量資源推廣激光電視。甚至在歐洲盃期間,西班牙足協一次購入8臺100英寸海信激光電視,並把其中6臺直接送給了球員。

據海信海外年度用戶調研數據顯示,“大屏、畫質、影院體驗、質量”成爲海外消費者選擇激光的最主要理由。而在家庭消費升級加速的背景下,大尺寸電視銷路上揚已成爲今年彩電市場最顯著特徵。

奧維雲網數據顯示,2020年中國彩電市場大尺寸化進程繼續,2020年全年平均尺寸52.4英寸,增長了1.5英寸,65英寸以上大屏產品佔比25%,較去年同期增長了6.5%。到今年“6.18”電商大促期間,65英寸以上大屏產品成爲各大平臺主打產品,結構比達38.1%,對比同期增長15.5%。

奧維雲網分析師認爲,目前彩電市場面臨諸多挑戰,一面承受整機(面板、芯片等零部件)成本上漲壓力,另一面承受市場經營壓力,線上市場價格敏感度高,對漲價反應強烈,市場規模陷入波動期。同時,受企業自身利潤承壓影響,能在產品價格上讓利空間有限,對企業而言仍充滿挑戰,但也蘊藏機遇。

中國網科技瞭解到,業內所說的蘊藏機遇,從產銷、供應、學術等各個層面消息來看,指的正是激光電視。有觀點認爲,激光電視作爲新興大屏電視產品經過近年來市場變化及技術迭代演進和相關供應鏈技術的日益完善,從2019年起,激光電視呈現出火箭搬的增長態勢。

相關數據顯示,2020年,中國彩電整體市場零售量全渠道規模同比下降了9.0%,而激光電視零售量規模增長77.5%,是彩電市場上唯一抵抗住疫情影響而實現正增長的品類。近5年來激光電視在國內市場的複合增長率達到了213.8%。

在市場如此高增長態勢下,就吸引了以海信爲主導的二十餘家企業加入了激光電視陣營。根據洛圖科技發佈的《2021中國激光電視發展報告》,從企業品牌格局看,TOP3品牌分別是海信、峯米、長虹。 其中,海信居首位,2021年一季度市佔53%,與同期比增長6.9個百分點。出貨量同比增長60%。排在第二、三位的是峯米和長虹,一季度佔比分別爲15.4%和12.4%。而在國內市場方面,自2016年以來市場監測到的激光電視品牌有34家,彩電市場上專業機構統計銷量的品牌有40多家。

彩電行業普遍認爲,經過近7年來的市場推廣,激光電視的市場覆蓋已經與普通電視相當,同時,激光市場還有索尼、三星、LG、惠普等國際品牌不斷加入,有專業投影顯示品牌、互聯網品牌積極參與,激光電視真正打破了困擾彩電業多年的“同質化”頑疾。

行業預計:激光電視將迎全球化元年

我國有原創權、主導權等技術優勢

行業分析人士指出,從品牌佔比及動向來看,市場正向激光電視靠攏,而當產業聚焦激光電視之後,這不僅能讓全球顯示技術同行看到“中國技術”的實力,更能讓中國企業有機會引領全球彩電行業創新發展方向。從這一方面講,作爲最早激光電視入局者、“牽頭人”海信依靠自主技術研發、原始創新推動着激光電視產業大步向前發展功不可沒。

事實上,在激光電視領域海信確實沒少下功夫。中國網科技瞭解到,據中怡康統計,在2020年線下市場海信激光電視銷售量佔比就達95.71%,銷售額佔比爲95.12%。這意味着,可能市場每賣出10臺激光電視,有9臺是海信。誠然,即便激光電視從品類層面講,滲透率仍無法與OLED、QLED電視相比,但在海信看來,未來下一代顯示技術方向之一,必有激光顯示技術一席之地。

而在技術層面,海信同樣在激光電視技術專利、市場培育以及政策標準制定等全生態鏈上也走在行業前列。據中國視像行業協會激光電視產業分會發布的《中國激光電視產業白皮書》顯示,全球激光顯示技術原創國分佈呈現高度集中的狀態,中、日、美、韓佔據全球該技術產出量的約90%,構成激光顯示領域的主要專利產出國。

其中,截止2021年4月,海信在激光顯示領域已累計申請國內外專利1366項,授權531項,其中國外專利授權55項受益海信在激光電視領域的強勁發力,中國的專利佈局以絕對優勢領銜激光顯示領域的技術產出,海信也在激光電視專利申請領域位居全球第一。

可以說,在國家政策的引領支持及良好的產業基礎孕育中,中國在激光顯示領域已經完成了彎道超車,實現對全球激光顯示創新的技術引領。

中國工程院院士許祖彥對此指出,激光顯示爲我國在顯示領域實現自主創新的跨越式發展提供了機遇。他認爲,激光具有亮度高、方向性好、單色性好三大特點,以激光爲光源的激光顯示代表了顯示技術的發展方向——走向人眼視覺分辨極限,實現超高清、大色域、大顏色數的高保真視頻圖像再現,是唯一全面滿足超高清顯示國際標準BT.2020的顯示技術,下一代顯示產業的主流就是激光顯示。

前有市場多年培育積累,後有海信等主流家電廠商入局,激光電視在國內市場的銷量想不被看好都難。據奧維雲網預測,至2022年,激光電視在中國市場上的銷量將突破100萬臺,銷售額達到118億。

那麼激光顯示技術未來前景明朗嗎?在今年6月中旬的世界顯示產業大會上,中國電子視像行業協會激光電視產業分會會長高玉嶺曾指出,未來激光電視將開啓全球普及新階段,2021年是激光電視的全球化元年。

據高玉嶺介紹,激光電視在2007年至2014年進入啓蒙階段,這個階段激光電視正式進入用戶家庭,並確立了以“電視”爲標準的發展方向。2014年至2021年進入高速成長階段,激光電視在中國市場全面開花,7年來複合增長率超過了100%。

對於激光電視未來全球化發展趨勢,中國電子視像行業協會副祕書長董敏認爲,發展激光顯示是實現超高清顯示的最佳技術路線之一,也是提升消費者生活品質的優秀解決方案。而且激光電視的這些差異化特點不僅爲中國消費者接受,也代表了全球新型顯示技術發展的大趨勢,激光電視的國際化發展前景廣闊。

 

相關文章